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以“外国小说鉴赏”教学为例_小说论文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以“外国小说鉴赏”教学为例_小说论文

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以《外国小说欣赏》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为例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外国论文,教学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教材阅读量的增加,很多老师感觉到,若按常规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很难如期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探索一条高效阅读教学的路径:以文本解读为依托,以单元话题为统摄,通过“取舍、分解、重组、渗透、拓展”等策略,努力构建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一、取舍——有效取舍,突出重点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能进行一定量的教学活动。老师上课如果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让课堂信息拥堵,学生不得要领,自然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当有效取舍教学内容,集中力量,突破一点,让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如何进行有效取舍呢?有效教学的起点是目标,所以取舍应当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外国小说欣赏》这本教材采取的是“话题组元”的编排体例,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切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三个板块:小说文本阅读、单元话题知识、课后思考与实践。单元内部板块具有纲举目张式的逻辑关系:话题是“纲”,是关于小说基本元素的知识;每个话题下的两篇小说为“目”,是精选出来的能体现话题的文本。所以老师在备课中,首先要关注单元话题知识在单元教学中的统摄作用,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以此作为单篇小说文本教学设计、授课的基本点。不过,由于每一个话题下的内容往往包含着几个层面,而作为话题例子的小说,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所有层面的知识予以穷尽,而且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有些引进的新理论也只需了解即可,因而老师在备课时宜对话题中的内容有所取舍。选择符合所教文本实际的“话题”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纲”,然后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每篇文本结合自身内容、语言、手法等特点有重点地讲清一两点即可,对那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适当舍弃。

例如,教材第二单元选编了俄国著名作家蒲宁的一篇节选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尽管是节选,可文本依然很长(有12页,一万五千多字)。我们老师自己在备课时,阅读完全文都要将近一节课时间,再加上蒲宁的小说不追求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典型人物的塑造,按一般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静心耐烦阅读完课文,恐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该文的处理,可以删繁就简,长文精讲。

第二单元的话题为“场景”,蒲宁的作品向来为文学界称道的是风景描写。在这篇节选小说中,蒲宁以时间为线索,连缀起四幅如诗如画的图景,在对俄罗斯田园生活细腻的观察和精细的描绘中,展现出19世纪末俄罗斯农村秋天精美的景致。围绕单元话题,结合蒲宁的创作特点,笔者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确定为:(1)了解场景描写的方法;(2)由阅读延伸到写作,让学生摹写写景片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分别给四个场景拟小标题:苹果丰收图、庄园生活图、深秋打猎图、小地主生活图。对文中的四个场景的学习,也不必面面俱到,可重点引领学生欣赏第一个场景——初秋果园丰收图。师生共同品读、赏析、讨论3、4、5段有关清晨果园的场景描写,然后让学生归纳从文本中体会到的、可借鉴的场景描写方法,如:可调动多种感官感觉来再现场景,令人身临其境;可将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既有整体勾勒,又有亮点突出;要注意写景顺序,处理好背景与主体的关系;场景中的人物,可采取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行群体形象刻画,而对于其中的“点”——主体形象,则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写法等等。最后布置场景写作练习。从后来学生上交的写作作业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场景描写的方法。

二、分解——目标分解,顾及全体

语文教学是以文本为基本教学单位的,由于组成文本的要素有许多相似或相同的重叠,因而教学中的重复也就不可避免,但是过多的重复,会让学生觉得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没有创造性,渐渐就会产生学习的倦怠。因此,教师可以对一个单元内的同类文本进行目标分解,为单元找到一种好的“切割”方式,形成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让一个单元的文本彼此间构成有意义的联系,帮助学生完整地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例如,《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的两篇课文分别是法国作家雨果的《炮兽》和俄国作家蒲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第二单元“场景”话题的知识要点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场景概念及分类知识,二是场景的功能作用。两篇课文的内容都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的。笔者在确定两文的教学目标时,将单元话题知识的要点进行“切割”,分解到两篇课文。雨果的《炮兽》侧重在阅读,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在文本的解读中认识到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以及通过场景设置把握人物性格上”。而蒲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则侧重在鉴赏及写作上,目标定位于“能对场景进行鉴赏,掌握场景描写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场景描写”。由此,整合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既可完成单元教学的任务,又可避免无谓的重复性劳动,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三、重组——灵活机变,提高效率

一篇课文结束,接着进行下一篇课文的教学,这是一种线性推进教学的模式,虽说是步步为营,但难免单调。其实,有时教师不妨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顺序,按照一定的标准重组教学资源,既可以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加大学习的深度,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元素,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听了华师一附中一位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她执教的是《在桥边》《清兵卫与葫芦》两篇课文。两篇小说讲的故事不一样,表达的主题也不一样,但两篇小说在情节发展上都有摇摆的特点,所以授课教师就围绕第五单元的话题“情节”下的一个子话题——“摇摆在小说中的应用”,将这两篇课文《在桥边》《清兵卫与葫芦》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授课教师先从《在桥边》这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迅速梳理小说情节,了解该文在情节上摇摆的特点,由此引出摇摆的定义并明确学习目标“摇摆在小说中的应用”。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再结合具体文段分析“摇摆”的作用。学生在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很快总结出“摇摆”在情节发展上的四点作用:引起读者的兴趣、使情节跌宕起伏、有利于刻画人物、有利于深化主题。老师由课内又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讨论“有哪些小说或者影视等文艺作品也用到了摇摆手法”,学生原有的阅读储备一下被激活,很多同学联系到初中学过的《变色龙》,阅读广泛的同学更联系到《尼罗河上的惨案》《百年孤独》等,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老师趁热打铁,拿出了一个写作材料,材料只有开端和结局。老师要求学生用“摇摆”的方法填充文段,学生兴趣盎然,或独思,或小组讨论,当堂写出了一些令人拍案叫好的精彩作品,整个课堂再次掀起高潮。纵观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活动充分,特别是文本经过有机重组后,增大了教学容量,激活了学生思维,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效能。

四、渗透——话题知识,渗透文本

教材编者在每个单元专门设置了一个话题知识板块,引入较新的学术理论成果,以期让学生“初晓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但由于话题知识均为对小说基本元素的理论阐述,其中一些概念术语对学生而言,显得既抽象又陌生,在如今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实在难有兴趣耐心阅读此类理论文章。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单元话题知识和小说文本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不宜将单元话题知识和小说文本阅读“油水分离”,可将单元话题知识的教学渗透到小说文本的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在感性解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理解单元话题中的理论要点。

例如,第二单元话题知识着重阐述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五大功能,笔者以此将第二单元《炮兽》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设为“引导学生在文本的解读中认识到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通过场景设置把握人物性格”,并通过层层引导,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中自然领会了这一单元重要话题知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功能”。

五、拓展——衔接高考,提升能力

就近两年高考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考查来看,散文和小说阅读仍是出题者青睐的对象,《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小说基本元素虽更换了名头,但其实还是高考考点,如叙述(叙述人称的作用)、场景(场面描写的作用)、情节(摇摆的跌宕起伏、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结构(结构展开的方法)等。那么,我们教师就要思考平常的教学能否帮助学生解答高考题,在平时的上课中是否要有意识地衔接高考,适当进行能力训练。教学要让学生学有提高,考有提升,这也是有效教学的目的之一。

例如,在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后,让学生思考老人的不幸故事是谁讲述的。学生回答:“我。”接着笔者让学生用第三人称尝试改写“我”和老人的部分对话,体会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第一人称的好处是:(1)真实亲切,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2)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下一步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而第三人称却不如第一人称叙述得那么亲切和没有距离感。然后笔者又要学生用第二人称再次改写刚才的对话。学生改写后很快体会到第二人称的使用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具有抒情意味。在学生比较了三种人称改写的效果后,笔者相机补充了2011年浙江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第九车厢》,通过知识能力迁移,学生能较清楚地解答该阅读题中的“叙述”考查题了。每个单元学完后,教师可链接和话题知识相关的高考训练题,让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以“外国小说鉴赏”教学为例_小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