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跨文化研究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论文_董方

试论跨文化研究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论文_董方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上海市 200083

[摘要]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拓展,跨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学、语言学以及文学等研究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范式。跨文化研究不仅反映出多元文化交融的迫切需求,而且对语言学习、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二语习得)具有重要作用。跨文化研究是在文化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它同语言学、文学等学科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它可以作为一种综合的认知观念,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在二语习得中,跨文化研究能提升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扩大学习者的文化视野。在跨文化研究的语境下,语言不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丰富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跨文化研究,二语习得,兴趣,效率,文化视野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拓展,跨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学、语言学以及文学等研究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范式。跨文化研究不仅反映出多元文化交融的迫切需求,而且对语言学习、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二语习得)具有重要作用。在强调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的学术环境下,传统的封闭式学科教育受到很大挑战,跨文化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语言学作为单一学科的弊病,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跨文化研究对于二语习得的主要作用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跨文化研究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其将相对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化为较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跨文化研究扩大了学习者的文化视野,使之在语言学习之外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本身。

一、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由于语言学本身的理论性较强,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因为逐渐加深的理论而产生“畏难”情绪,面对繁琐的语法、变化复杂的语音,部分学习者甚至不愿意继续学习下去。语言教学也因此遭遇“瓶颈”,如何重新唤起习得者的兴趣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成为教学继续深入的关键。

大量教学实践为此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如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引入新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制作新颖的教学卡片,提供更多的语言实习方案,安排语言游戏等活动,以期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阶段内产生作用,并不具有持续性,而且,对于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这些手段并不能适应其提升学习的要求。

具体到对外汉语教学活动,通过文化知识来理解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表意为主的汉字要比表音文字更能直观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但是,仅仅理解中国文化并不能促进学习者有效理解汉字,相反,由于文化自身的复杂变化,反而会在学习中给学习者造成障碍,因为二语习得者往往不能彻底领悟文化的内在涵义,甚至容易将一些词语表达的文化现象混淆起来。

单纯的文化研究便不足以解决二语习得中的困难,学习者需要将第二语言背后的文化同自身文化进行比对,在两者之间寻找联系,尽可能在彼此相异的文化构成之间建立某种渠道,以帮助学习者更精确地理解第二语言的基本内涵。

在此情况下,跨文化研究成为更适合语言习得者的学习之匙。跨文化研究要求教学者熟识语言的背后的文化传统,了解与之所教授语言息息相关的文化要素,如民族、历史、社会自己民俗等,这些文化现象对于理解语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越来越多的教学者将其教学“与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和平、环境、动物保护、种族、性别等热点问题成为受欢迎的教学内容” 。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消除了文化之间的障碍,以促使原本形态各异的文化走向共融,在那些相互对立的文化元素之间建立平衡。

“不同语言中除了科技词之外,常用词汇在意义上几乎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等值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某些语言问题看似简单,却需要教师用复杂的语言才能阐述清楚,并让学习者最终掌握。而这些问题对于将汉语作为母语来使用的学习者来说却易如反掌,因为这些语言只需要长时间文化浸染便能够理解。对于教学者而言,完全依赖语言学的理论和相应的文化知识进行教授并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会让学习者产生厌倦的情绪。但是,一旦将这些牵涉到文化背景的语言问题进行跨文化转换,便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

跨文化研究恰好能够扮演转换者的角色,跨文化研究可以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形成某种思维的张力,将理性的语言学同感性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例如,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被字句”等属于学习者比较容易混淆的句型。在讲解这些句型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其放置于学习者的母语环境中,将其转化为学习者熟悉的语言结构,还可以将这些语言的使用环境还原为学习者的母语环境,使其在自身文化背景下理解中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返回到母语环境的学习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这些语言问题,甚至不自觉地产生某种亲和感。

总之,在语言学习者和第二语言文化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障碍,跨文化研究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起语言学习的自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习者和第二语言之间的隔阂,甚至能够营造出母语环境以促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对第二语言产生出强烈的兴趣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二、拓展学习者的文化视野

语言与文化之间本身有着“先天”的联系,“语言文化因素与语言教学关系最紧密的文化教学内容” 。如果将语言视作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那么文化则是其背后的主体。文化通过需要来展现自身,语言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则均是受到文化进程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决定了语言的差别,语言交流实际上是文化之间的碰撞。

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容易陷入到这样的误区中,即学习第二语言需要彻底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以适应第二语言的逻辑和思维模式,甚至让自己完全融入到第二语言文化中去。但是,事实上很少有学习者能够完全摆脱母语的影响,正如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文本解读那样——“一个本土学者对外来文化的他者文本的解读,是无法摆脱解释者自己现有的视域和经验的”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逻辑也具有一定的差别。

在本能和母语文化习俗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下,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很难彻底同自己的母语文化割裂开的,即使出生在第二语言环境下的学习者也依然会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因此,将文化完全隔绝的方法并不能促进二语习得,很可能还会造成反作用。

跨文化研究可以有效避免文化冲突给二语习得带来的负面影响,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更广阔的视野上看待语言问题和相应的文化问题。例如,有些时候,在学习者和第二语言之间会产生某种误解,学习者因无法理解第二语言背后的文化传统,甚至对部分词汇产生反感,而这些词在其所属文化环境中并没有相应内涵,一些词汇原本只是中性词,却容易被误解为贬义词。跨文化研究即可弥补此类问题,学习者通过跨文化研究可以建立起比较多元的理解方式,避免误读。

在大多数教学活动中,第二语言学习者自身的文化传统同学习对象所属的文化传统之间是能够建立起联系的。频繁的文化交流促使各种文化共同体之间产生出更多的趋同性。这就需要学习者不仅要对学习对象及其文化背景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而且对自身文化传统也要有正确的认识。

文化冲突产生的偏误现象也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原因,民族之间的裂隙、信仰之间的误解也很容易给第二语言学习者造成困扰。如何有效把握这些语言,避免文化传统的负面作用,则需要学习者拥有跨文化的眼界,否则,单一文化语境很可能会将学习者带入误解的深渊,最终影响到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

在拓展学习者的视野方面,跨文化研究比传统的文化研究更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求学习者破除封闭的自我意识,走向开放的认知观念。在教学者方面,跨文化研究也促进了教学者自身的提升,要求其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容量,在语言学之外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以适应跨文化教学需求。

总之,跨文化研究将语言学习者从一个狭小范围中引导到更广阔的文化研究领域,语言教学也相应地得到极大拓展。语言教学同跨文化研究的结合是具有革新性质的,不仅是学习者,教学者的视野也能够得到拓展,教学本身肩负起更重要的职业——即传播文化并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

小结

正如乐黛云先生所说:“跨文化研究,作为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沟通和理解,避免冲突和暴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一定会在未来的新世纪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同样地,跨文化研究也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它是在文化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它同语言学、文学等学科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它可以作为一种综合的认知观念,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在跨文化研究的语境下,语言不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丰富的文化现象。

与此相应,对外汉语教学也应在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之外,探寻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科研究态势,促进学习者更高效地获取文化知识,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而且,语言学习只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阶段,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融汇。

参考文献:

[1]周季鸣:《从认识到觉醒——二语习得和教学领域的最近15年(1991-2006)》,《外语界》2008.1

[2]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

[4]周宪:《关于跨文化研究中的理解与解释》,《外国文学研究》2014.5

[5]乐黛云:《中西跨文化研究五十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4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论文作者:董方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试论跨文化研究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论文_董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