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探讨风险管理在药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应用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审评各环节进行排查,根据评估风险值确定企业现场检查时间,并运用风险管理工具评价企业缺陷项目的改正效果。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提高药厂GMP认证的工作效率,规范工作程序,合理分配资源。 风险管理在药厂GMP认证审评工作中可科学准确的对待审评企业做出评价。
关键词:风险管理;GMP认证;药厂
引言
现行药品的GMP与发达国家的GMP要求更靠近,尤其提出了“质量授权人制度”、“变更控制”、“纠偏处理”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新增加或进一步强调的内容,凸显了新版GMP的亮点所在,这必将对我国的药品研发、生产、营销提出更高的要求,现行GMP中对质量风险管理的要求中规定:本规范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这些指导性的规范条款也为制药企业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在学习了新版GMP后,结合在药厂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对新版GMP的“药品质量的风险管理”谈些体会,以与药厂同仁进行交流,共同探索降低药品质量风险的方法。
1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与内容
1.1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
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让患者承受药品在安全、疗效和质量上的风险,尽可能降低药品在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这与制药人平时所倡导的“药品不是一般商品而是关系人民的身心健康的特殊商品”的提法完全吻合。中国自古就有“人命之贵,重于千金”的理念,更有“医者当问良心,药者当付全力”、坚持治病救人、药品质量第一的治业古训,这也是中国历代制药人对药品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经典之句,因此对药品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以法规的形式指导药企规避质量事故或药害事件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1.2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建议从以下3方面进行。(1)药品疗效(适应症)方面的风险管理。这是对药品最基本的要求,即“可靠有效”能治疗疾病,达到用药的目的,也是药物品质的保证,对症下药有效果,药品面市销售也应“有效”。(2)药品安全方面的控制。药品安全方面的风险管理体现在药品毒副作用的大小,以及药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在药品研发(临床阶段)、生产制造、流通营销阶段都应注意用药安全,防止药品的毒副作用危害患者,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水平。防止安全方面的风险对患者而言显得更重要。(3)药品流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流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包括运输、储存、分发各个环节,这是合格药品出厂后所经历的漫长过程,对这个过程的风险控制远比在药厂复杂,这个环节也是药品生命周期不可缺少的一环。
2药厂GMP认证工作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2.1国内药品GMP认证检查制度
我国药品管理法中第9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需遵守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药品生产。药品监管部门可按照该规范内容对药物生产企业进行认证,对符合规定药品企业颁发认证证书。2011年发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中规定,省级以上药品监管部门应设立的认证检查机构承担药品GMP认证申请的技术审查、现场检查、结果评定等工作。及完成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审查及评定工作。检查组在认证审评过程中对现场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公平、公正、的对检查中发现的缺陷进行风险评定,并结合风险评估结果提出评定建议;申请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缺陷无异议的,应对缺陷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告派出检查的药品认证检查机构。
2.2GMP认证申报材料审查
GMP认证中心技术审核的第一步是对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使技术审评人员对待审企业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并对有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初步筛查,以便下一步对GMP现场认证审评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对于存在缺陷的企业,企业应调查导致药品投诉和质量缺陷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质量缺陷再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风险管理检查表格的使用
检查表是简单的风险识别技术,对风险、危险及控制故障的详细清单,可对典型或需要考虑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风险及危险识别,并促使认证审评人员将收集资料进行统一且系统化的分析。检查表格的各项控制指标需要根据相关规范、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制定,以保证检查表能应用于GMP审评的各个阶段,并对危险因素准确筛查并识别。笔者发现风险管理检查表在GMP认证工作中可以将各种专业知识纳入其中,使常见问题不会遗漏,有利于审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2.4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应用
风险管理可以保证GMP认证决策的有效性及恰当性。在GMP认证现场实施过程中,检查人员可从待审企业的工艺特性及控制措施等因素入手,利用风险管理工具,做出HACCP,进而对审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并指导现场检查工作。HACCP属主动预防性方法,可科学的分析并评估产品在开发、设计及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风险或危害,并针对危害性有关键控制点制订关键限量,并在关键控制点失控时采取适当纠正措施。在应用过程中发现,检查人员可根据HACCP对不同企业及产品做出质量风险评价,并在有限时间内更加快速、准确的发现审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质量管理的缺陷,进而客观、全面的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做出正确的评价。
2.5风险评价
各级认证管理机构审评改正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对企业整改前后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以确定风险的重要性。风险定性的描述是采用综合性评价内容进行表达,定量描述方式多采用数字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判定更为直观。当在GMP认证中做风险评估时,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对风险隐患做出准确评估,并针对风险等级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如风险等级RPN值下降至70以下,即可认为企业改正到位。
结语
在GMP认证工作中,药品企业对评审过程中的缺陷问题进行整改,就是降低生产风险并进行风险控制的工作;而审评人员对待审药企所做出的改正报告审核,是待审药企是否通过认证的重要标准。风险管理可对GMP审评过程风险做出综合处置,并对各种风险控制加以综合利用的管理方法,不仅能积极的防控风险,还能对企业整改做出指导性建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GMP认证审评过程中合理利用风险管理工具及方法,运用风险管理原则,可显著提高药厂GMP认证工作中的工作效率,规范工作程序,合理分配资源,并能科学准确的对自身企业做出评价。
参考文献
[1]邓婷,施健,杨成钢.我国GMP认证专职检查员队伍建设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国药事,2016,30(8):756-761.
[2]聂菲.制药企业实施GMP过程中涉及的质量体系审核[J].养生保健指南,2016,12(20):246.
[3]董玲.浅谈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质量风险控制[J].医药前沿,2016,6(27):352-353.
[4]王廷圣.浅谈设备管理在GMP管理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4):242.
[5]韩莹,柏建学,许丹,等.2015年山东省药品GMP认证检查情况分析[J].药学研究,2016,35(7):427-430.
[6]屈浩鹏.胜任素质模型在药品GMP检查员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6):6.
[7]徐魁,刘贵银,樊兆虎.药品GMP实施及认证中偏差分析、风险评估、质量回顾分析的探讨[J].中国药事,2014,28(4):361-364.
[8]曹秀荣,邱博,魏曼,等.湖北省实施新修订GMP认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医药导报,2014,33(4):547-549.
[9]毕军,邹毅.中美药品GMP检查体系对比分析[J].中国药事,2013,27(6):578-583.
[10]贾娜,李乐,李妮,等.药品注册申报资料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6,13(8):53-55.
[11]上海东富龙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通过EUGMP认证的多功能预灌封灌装线案例分享[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47(9):1-3.
[12]陈佩毅,邹毅,李志伟,等.药品生产企业在2010版药品GMP实施过程中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管理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 (9):189-191.
论文作者:张博阳,田丽娟(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药品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论文; 质量论文; 药厂论文; 企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