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实践中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怎样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的呢?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加深对这一重要问题的理解,将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规律,大有助于我们坚定信念,提高自觉性,努力做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下面,笔者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思想政治工作就一直是党领导的革命总战线中一条重要的战线。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的发展,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即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生、形成、成熟和实际综合运用大发展阶段;建国后一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左”、右错误思想干扰而出现停滞和曲折前进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继承优良传统、总结新的经验,思想政治工作在总体上得到加强和改进,逐步走向科学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早在我们党创建过程及其初期活动中,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工农运动的发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产生了。1923年,党的“三大”宣言在总结党创建初期的革命斗争和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时就指出:必须“十分注意对于民众的政治宣传”,并把这种政治宣传教育看作是党的“特殊的责任”和党的“中心工作”。(注:《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第25页。)周恩来是我们党在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上最早从事开创性工作的领导人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撰写了《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一文,建立了军校的政治工作制度。在随后的东征和北伐战争中,他担负起领导军队政治工作的重任。周恩来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领导,为我们党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起一支有别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完全崭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军队?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毛泽东总结了红军初创时期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工作。1929年10月在井岗山举行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他亲手起草了历史上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这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在思想上,它规定了红军的各种宣传教育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纠正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此武装和改造占红军绝大多数的农民成份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员,确保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在政治上,它正确处理军事和政治的关系,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注:摘引自《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88页。)从而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战争中的突出地位。在组织上,它对红军中党的组织建设、政治机关的职责和政治委员制度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古田决议确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制度、内容和方法,既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又解决了如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问题。由于古田决议具有极其广泛的指导意义,故后来它在红军的其他部队中也得到普遍的贯彻执行。在敌强我弱、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党领导下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根据地军民团结一致,保证红军顽强的战斗力,要坚持井岗山的斗争,取得数次“反围剿”的胜利和完成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不可能的。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军队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重大的发展,与这个发展时期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也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动员和组织民众进行伟大的民族民主解放战争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理论化前进了一大步。党在红军时期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这时已经作为一种制度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被继承下来,并加以系统化的概括和总结。1944年经毛泽东修改审定的谭政所作的留守兵团政治部《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党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个历史性文件。它全面地总结了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认识、实用效应和在群众中的威信。在1942年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胜利召开达到全党空前团结一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环境异常困苦、敌我力量异常悬殊的情况下,终于打败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积累和总结起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得到了全面的综合运用,并在实践中又有新的提高。1947年毛泽东批发了辽东三纵队诉苦经验报告,同年又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48年毛泽东又指示全军进一步开展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用诉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和民主的方法进行新式整军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增强了革命团结、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同时还加速了把俘虏兵改造为解放军战士的过程。试想,如果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输于军队之中,没有长期积累起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有效地实行这种贯输,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决不可能的。事实一再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传家宝。
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总的说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某些方面是有成绩的。然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思想政治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停滞不前,没有实现其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向着更高层次的发展。须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它面临着较之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无可比拟的大变化,这时党的工作重点已由过去主要搞阶级斗争、武装斗争转变为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和管理社会生活。对于这样一种空前的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究竟应如何与之相适应,人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缺乏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再加上又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迟迟不能得以实现,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在其发展道路上就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挫折,徘徊不前了。“文革”十年及其以前和以后的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上曾经出现的夸大人的精神作用和否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无一不和这一历史缺陷之间具有因果上的联系。究其一,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思想上没有正确的指导方针,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任务到来时,有的同志片面夸大物质奖励的作用,其中包括工作重点转移后的前十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注:摘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0页。)在实践中忽视和否定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优良传统,其结果导致了“过时论”、“无用论”的右的倾向产生;究其二,在“左”倾错误思潮指引下,许多同志由于不懂得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忽视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片面夸大了人的思想和精神的作用,以致林彪、“四人帮”把这种错误思潮推向极端,鼓吹“政治冲击一切”、“精神代替物质”,从而导致“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和形式主义的泛滥。这不仅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遭受极大的破坏,而且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上政治上的拨乱反正,思想政治工作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过程,从总体上走上了正确发展轨道。早在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必须“提高政治工作的水平,改进政治工作的方法,抛弃形式主义的东西,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认真学习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注:摘引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98-99页。)随后,他又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注:摘引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2页。)并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等著作中,又进一步要求我们理论工作者和政工干部一定要深入专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自觉地坚持经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今年“七一”前夕,党中央又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和科学研究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建国后从来没有过的大好形势。
二
从上述思想政治工作绵亘延续、曲折前进的近80年历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它和人类其他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它遵循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穷的认识真理的道路,而由实践到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认识提高一步,其实践也向前发展一步。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它的发展同样遵循了反映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否定之否定规律。革命战争年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熟和完善,是其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肯定阶段;建国后一度遭受的挫折,是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曲折历史,是一个错误的否定过程;而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恢复和发扬,不仅是对这一错误否定过程的否定,而且是对革命战争年代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肯定,但这种肯定不是简单的回复到过去战争年代的水平,而是既保留又克服,既继承又创新,遵循的是“扬弃”法则。我们应继承过去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抛弃那些忽“左”忽右的错误东西和过时的不切实际的僵硬做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那末,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怎样才能通过继承和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开创出新的局面呢?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从理论架构上厘清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继承、创新的内容和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在过去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不断升华出对其自身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三代领导集体及其理论工作者的概括和总结,逐步形成了包括基础理论、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基本内容、根本任务、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等等一系列原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同其他任何科学理论体系一样,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其理论体系的内部构成要素。弄清这些构成要素的架构和层次,对我们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明确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此,按照其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广度和在发展过程中的可变性程度不同,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具有最高最普遍指导意义的原理。它反映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及其变化发展最一般的规律。如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理论、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等。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也无论局部、个体和全局,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根据党的指导思想来动员、组织和团结群众为实现党的纲领而共同奋斗,并在斗争中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这个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是不变的,而且是坚定不移的方向。所以,这些原理不受时空的限制。其二,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不变中有变的一般原理。它们反映的是促进人的思想转化的普遍规律,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如构成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则的政治与经济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灌输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和实事求是、民主讨论、表扬为主、疏通引导、齐抓共管等,一般说来,这些原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用得着的,但必须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情况的变化,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丰富发展其内涵。其三,是具有时效和范围限制的局部或个别原理。它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或特定的范围内,甚至个别问题上对人的思想转化过程具体经验的总结,相对的适应性较强,可变性较大,不可任意推广。由此看来,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头等重要的是在指导思想上的加强,是在地位和作用认识上的加强,是在全局工作中从总体上的加强。由于时代的变迁,党的根本任务的变化,具体工作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指导原则、方式方法、运作形式、工作制度、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和实施手段等,就不能完全沿用和全盘照搬历史上一些过时的做法,必须立足于改进和创新,这是新时期把思想政治工作向前推进的关键所在。
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无疑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上述层次划分及其变与不变的相互关系和内容都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不能将其概念化和绝对化,甚至当作固定的模式来理解。有些原理在某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应当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定,不能以其划分的层次高低为标准。否则,也会阻碍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的深入发展。
(二)要增强时代感,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
如前所述,在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上,从实践到理论的每一次飞跃,都鲜活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都是对那个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性的正确总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当今所面临的时代特征,是我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科学规律,实现其从实践到理论的正确发展,从而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旗帜。它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科学地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科学地阐明了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此,江泽民同志进行了深入全面而又富有创见性的科学阐述。我们必须加强邓小平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地位,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来指导我们从事新的实践,概括和总结新的经验,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这个时代党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的集中体现。我们应从过去的实践中认真总结引导人们深刻领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主要经验,从中引出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以利于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以利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这个时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给人们思想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都是前所未见的。由于经济成份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所产生的贫富差距和分配失衡而造成的利益冲突;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活动方式的多元化所产生的集团兼并和意见纷争而造成的意识冲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所产生的自我发展和欲望争夺而造成的道德冲突;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元化所产生的人员流动和失业威胁而造成的职位冲突等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都是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可避免发生的“阵痛”。对此,除了政府应提出深化改革的措施外,还应针对这些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从多方位多角度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紧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大有作为的重要领域。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产业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向我们阔步走来。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随之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对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建立起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和科技设施,在继续强化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手段的同时,还应发挥信息网络传播速度快、联系范围广的优势,在因特网上筹组独具特色而又有感召力的“知识库”、“思想站”和“信息窗”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水平;而对西方和国内少数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发的某些政治和社会问题,应有相应的对策,并不断增强预见性,打好主动仗。
新时期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国外敌对势力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实行“和平演变”战略,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以及对我国统一大业插足干扰等等,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从实践到理论要认真研究,时刻面对的。
(三)要在工作制度上切实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在过去革命战争中,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威力巨大、战无不胜,一条很重要的基本经验,就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政工干部与军事干部分工不分家,工作上相互支持,配合默契,一起抓落实,不存在军事、政治“两张皮”的问题。革命胜利后,这一颇见成效的传统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被丢掉了。从毛泽东批评政治、军事“两张皮”,到邓小平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直至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国50年来,在相当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基层,这个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不落实,覆盖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也是新时期阻碍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发展的主要问题。究其思想根源是,有些同志认为,抓经济、思想教育可有可无,只要经济搞上去了,思想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其与新产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有关;有些同志认为,现在情况复杂,思想变化大,人的工作不好做、做不好,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无效论”的表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特别是负责经济工作的同志认为,搞政治不懂行、没经验,工作忙、没时间,这与思想政治工作“无为论”更密不可分,归结到底,还是政治、经济“两张皮”,抓经济的一手硬,抓思想的一手软。要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如何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问题,目前可从工作制度改革入手,自上而下实现以下四个到位:一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经济主管干部思想上的工作到位。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注:摘引自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庆日报》2000年6月30日第1版。)的论断,决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新的科学概括,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得失的性命攸关的大事,应通过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从讲政治的高度,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把政治与经济、思想与业务融为一体。二是组织措施到位。党中央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可由一人担任”的规定,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决策和指挥的有力保证。三是工作计划、督促检查和落实措施到位。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行政工作并行,统一管理、统一检查考核评估、统一责任制度的运行机制。对思想政治工作不落实的部门和单位,行政主管和政工干部都应追究责任。四是政工部门的工作和科研成果应用落实到位。各级政工部门应和过去战争年代的政治部一样,是各级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指挥中心,应优化结构,加强职责,加大工作力度。政工部门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互相融合,一起落实的过程中,还应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实际应用,通过实践把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力量。经过全党动手,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们同心协力,一起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共同排除政治、经济“两张皮”的长期困扰,生机盎然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其发展道路上必然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