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论文_赵鸿顺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论文_赵鸿顺

天津津浦伟业地产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04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下,环境保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受到侵蚀。在国内以往的建筑体的建设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而装配式建筑建设使用的材料可以循环利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较小,建设的时间也较短,是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式建筑。与此同时,国内建筑的施工技术也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使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在实际使用时大大提高了施工管理中的效率,将工程的每项责任都能得到具体落实。

关键词:BIM;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

引言:

所谓的装配式建筑指的是通过运用标准化设计图纸、工厂化生产体系、集中化装配施工、协同化装修以及智能化数据库等相关技术,从而实现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管理的一种信息化生产方式。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萌芽阶段,为了进一步规范装配式建筑发展模式,实现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发展,从而强化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以及工程质量。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然而当前我国对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研究大多集中于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问题表现形式,尚未从基于BIM技术角度开展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探讨工作。实际上,利用BIM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加强装配式建筑工作中施工工作人员的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从而形成装配式建筑细致化管理体系,还能够充分利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材料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需要开展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探讨工作,从而更好的发挥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必要性阐述

1.1优化装配式建筑项目中预制构件库存管理模式

实际上,在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预制构件库存能够跟上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的脚步,施工单位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场地资源,这些投入的成本往往会缩减装配式建筑施工单位的利润空间。通过BIM技术与RFID功能结合,即在预制构件的嵌入式组件中安装RFID芯片,利用这种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帮助预制构件库存管理人员随时读取预制构件库存情况、装配式建筑项目实际施工需求等相关信息,从而全方位的掌握制构件库存信息,有效的节约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场地资源的投入成本的同时,优化装配式建筑项目中预制构件库存管理模式。

1.2可视化实时跟踪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进度

通过BIM技术,能够实现装配式建筑可视化实时跟踪,这种可视化实时跟踪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生产环节的质量跟踪管理,众所周知,生产环节是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起点,生产环节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将直接决定着装配式建筑现场的安装质量,为了保证生产环节所生产的产品质量,避免出现装配式建筑现场安装质量矛盾问题,通过BIM技术,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工作人员能够对生产环节进行模拟测试,利用三维立体式模型直观的查看装配式建筑项目中不同的构件之间是否存在碰撞以及干涉等问题,从源头上加强生产环节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管理。第二个环节是在施工现场环节的质量跟踪管理,在这一环节当中,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工作人员将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情况、生产环节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数据接入到BIM技术模型中,与生产环节不同的是,在这个环节中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工作人员能够搭建五维模型,利用装配式建筑五维模型开展全面监控以及模拟仿真工作,第一时间处理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环节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难点,并对可识别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控点进行标注说明,帮助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解决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质量管理工作方式研究

2.1技术管理

为确保装配式质量管理信息更加准确且具有实时性的特征,应充分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式。对IFC技术进行灵活地使用,可以保证构件编码的合理性,确保构件只具备唯一ID码,以RFID技术当作必要的支撑技术,进而对信息内容予以及时地读取。需要注意的是,RFID技术就是无线视频识别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特别是确定位置与识别信息方面,无需在系统与目标间构建相应的联系。这种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形状多样化且安装相对便捷,适应性也较强,能够有效抵御腐蚀性的物质[2]。基于此,对RFID技术的合理运用,针对信息予以有效读取,所保存的数据容量极大,在标签的作用下达到存储的目的,与质量以及信息管理需求相适应。

2.2组织管理

BIM技术属于全新技术,将其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很容易受传统组织与方法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贯彻落实BIM技术的质量管理,最关键的就是要灵活运用组织措施确保质量。深入研究BIM技术,可以借助成立专业质量管理小组的方式,不断加强BIM组织信息以及职能。对相关工作人员予以有效地组织,并参与到学习与培训活动当中,以保证其在思想与行为方面接受全新的技术。录入构件信息内容的时候,则需要及时处理信息内容,以保证与质量以及速度等方面的要求相适应[3]。而在质量控制方面,对组织予以合理运用,综合考虑动态化管控原理。作为远程管理工作人员,对BIM模型进行应用,能够深入了解并掌握施工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位置,进而站在组织层面贯彻落实管理与控制工作。

2.3经济管理

以BIM技术为核心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工作,对技术措施应用的基础上,同样需高度重视经济措施的作用。为此,应与施工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相结合,保证经济措施选择的合理性,制定科学化的资金需求计划,将其作为重要基础提取部分资金,并投入到BIM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作为专用资金并制定具体的使用计划,贯彻并落实资金使用状况的管理工作[4]。在资金角度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样需给予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相应的奖励与表彰,全面调动其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参与到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当中。

2.4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在以BIM技术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中占据关键性的地位,伴随信息传递效率的加快,质量管理更加准确且更具实时性的特征。积极构建BIM模型,并且充分发挥数据信息的基础作用与前提作用,可以在模型中保存大量信息,确保信息组合的合理性不断提高。而在信息模块当中,则能够准确定位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手段,以实现施工构件的编码与类型划分[5]。其中,所有编制的条码在单元当中仅对应唯一ID码,并以此为基础贯彻落实后期质量管理工作。而ID码编制需将BIM模型工业基础分类标准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够始终保证编码唯一。

在国家层面,一般借助IFC标准完成类型的划分,但一定要与层次要求相吻合,即领域层、共享层、核心层以及资源层。这样一来,就能够抽象描述建筑构建的整体,以保证表达出构件的类型。除此之外,要完成信息准确录入,因为施工现场不同所提出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因而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借助相对应的质量管理方法与录入方法[6]。而质量管理一般可以细化成主动式与被动式两种。前者在制造厂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具体指的就是操作工作人员向数据库传送构件内部芯片材料质量的信息内容,并且在与标准程序对比的基础上,达到自动评比的目标。而最终的评比结果则需要利用ID在模型当中并借助不同颜色呈现出来,为评价管理工作人员与质量评比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实践工作中,若设计工作人员找出其中的质量问题,则需要借助视频亦或是图像等途径记录信息,并利用芯片上传信息,最终达到管理与记录的目标。

3、总结

综上所述,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工作,实现了资金投入量的减少,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BIM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保证了生产环节的质量和现场装配的质量,满足建筑工程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将事前管理、过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施工过程不同环节的工作,实现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工程质量的合理管控。

参考文献:

[1]刘东卫,蒋洪彪,于磊.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及其技术演进[J].建筑报,2012(04).

[2]吴水根,柏建韦.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施工的质量评价[J].建筑施工,2013,35(2):116-117.

[3]张立.浅谈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住宅建筑,2014(6):73~76.

论文作者:赵鸿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论文_赵鸿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