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体育--论新世纪体育科技的发展_科技论文

科技与体育--论新世纪体育科技的发展_科技论文

科技与体育——关于新世纪体育科学技术发展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论文,新世纪论文,技术发展论文,科学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我们迈入21世纪的时候,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将科学技术视为生产力,称之为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末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诊断,这都已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大量事实所证明。

2000年7月,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世纪。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和基因论的形成,标志着科学技术沿着微观和宏观这两个相反的路径,不断走向极端和本原,走向复杂和综合。正是基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的突破性进展,人类创造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为世界文明进步的新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1994年,联合国《世界科学的报告》中指出,“科学永远是财富之源,今天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就是掌握知识多少的差距。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转让,就无法持久地发展”。该《报告》还指出,未来农业的发展,5/6要依靠科技进步;未来工业的发展,70%~80%要依靠科技进步。近20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的生产力提高了100万倍,美国每年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可代替4000亿人的劳动,相当于美国全部人口1年工作量的2000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渗透到包括体育在内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每1个体育科技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考并回答这样1个问题:体育科技在新世纪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才能不辱使命?这是1个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在某种意义上讲,将决定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新世纪我国体育的发展靠什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党中央第1将将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相提并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坚持发展体育事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体育科技工作必须面向体育实践的方针,不断提高体育的科技含量”。这对新时期体育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2001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提出了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其关键是实现体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动力将主要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就决定了体育科技必将从体育舞台的边缘向中心位置挺进,以发挥其强大的带动、辐射作用,有力地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关于中国体育科技的时代责任,概括起来,我想至少有2点:

首先,体育科技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推进器、加速器、转化器,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实力和活力,积极推动“两个计划”的实施;解决体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同时,要注意引进国际前沿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努力发展高科技、抢占“制高点”,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科学作为人类探索未知、发现规律、创造知识、深化认识的高智力活动,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拉开知识体育的序幕、推动体育事业的科技进步、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素质、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和培养体育科技人才的历史重任。这无疑是对我国体育科技事业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2 现代体育科技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体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科学技术已成为对体育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因素。

2.1 现代体育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趋势

2.1.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体育科技的进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体育科技的进步主要表现在高科技手段广泛运用于运动训练,提高了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和比赛成绩的不断提高。

现代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参赛国之间的科技较量,它不仅是体育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而且涉及到生物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内高新技术对竞技体育的介入和影响。例如,生物科学的最新制品在体育中的运用明显提高了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的能力和竞技能力;信息科学的新成果大大提高了训练和比赛中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材料科学的新产品直接促进了运动成绩的提高等。

2.1.2 体育科技的地位日益强化,作用更加明显

由于现代竞技体育的水平越来越高,提高运动成绩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在重大国际赛事和奥运会上取胜,世界体育强国都在力争运用最新科技手段来挖掘人体运动潜能,这大大推动了体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

美国在1976年奥运会上负于前苏联和民主德国以后痛下决心,学习东欧国家之所长,切实加强体育科研和科学训练工作。1977年美国奥委会在海拔2000m的斯阔谷建立了第1个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紧接着又在美国奥委会总部所在地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建立了第2个奥林匹克训练中心。在这些训练中心里集中了一批生物力学、营养学、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及其它学科的专家,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配合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和技术诊断。这类体育科研和运动训练一体化的训练中心,对美国运动技术水平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据统计,包括美国所有一流运动员在内,每年有12000~15000名运动员在训练中心进行训练。据1995年9月的报道,历时4年,耗资6500万美元,占地150公顷的位于加利福尼亚的“阿尔科训练中心”已投入使用。

前苏联曾长期居世界体坛霸主地位,这与其建立世界一流的体育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有密切关系。前苏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建立了独立的体育科研所,其著名的全苏体育科研所在鼎盛时期曾达到1700多人。前东德国家体科所有800人。此外,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也都相继建立了国家体育科研专门机构,2001年7月日本国家体育科研中心的新建大楼也已落成使用。

2.1.3 体育科研系统更加开放

体育科技的竞争促使许多国家的体育科研体制改变闭关自守,仅仅依靠少数专业人员进行研究的状态,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其它学科、面向世界的开放体系,建立了体育科研与教学、训练相结合、专职研究与兼职研究相协作、体育科学与其它科学相联系的体育科技网络。澳大利亚游泳协会为准备2000年悉尼奥运会曾组成训练、科研、管理一体化的“多国部队”,他们花费100万美金购买了前苏联准备奥运会的全部资料,并聘请了以著名运动员波波夫教练为首的,其成员有来自英国、加拿大等国的教练员、科研人员组成攻关小组,共同工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

2.1.4 体育科研的整体性、综合性与专门性、个性化特点的有机统一

体育科研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体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仅竞技运动的训练过程就涉及几乎所有的体育学科知识。有学者统计,提高运动成绩的因素达150多项,包括体质、素质、机能、心理、技术、战术、智力及多种社会因素,这一现象的研究涉及人体形态学、遗传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信息学等众多学科,只有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综合的考察和研究,才可能找出其发展规律,求得更加有效的整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动实践证明,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提高体育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高度综合的体育科研方式也促使体育科学产生一系列的变革:在思维方式上,要求人们强化宏观意识,系统地、全面地、整体地考虑问题;在科研组织上,要求建立多学科专家共同进行专题研究,分工协作、有机统一的组织形式;在研究方法上,要对同一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同步综合测试、观察和分析。

与此同时,针对优秀运动员的,具有个性化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和深入。毕竟运动员是以个体形式参加竞技活动的,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化特点,深入挖掘、开发优秀运动员的个体潜力将是新世纪运动科学研究的重点。目前,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更注重对专项规律的探索,体育创新更注意专项性和个体性,如研究采用符合运动员个人特点的运动技术、运动器材装备、服装、鞋的特别设计,符合个人需要的特制营养品的生产等等。

2.1.5 兴奋剂与反兴奋剂的斗争更为激烈

自20世纪40~50年代,当兴奋剂出现在竞技比赛场上之后,兴奋剂与反兴奋剂的斗争就成为竞技体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体育科技界长期的、永恒的主题。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的机理、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就一直处于国际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1个国家的整体体育科技水平。

2.2 前沿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

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各门学科、技术总是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在一定时期内,有少数学科、技术往往居主导地位,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和追踪体育科技的前沿动态及其发展前景,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争取主动。

2.2.1 计算机技术在体育中的运用及其前景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因特网的出现,象征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其前沿重点在于:高速宽带智能化综合数据网;多媒体技术;语言、文字识别与机器翻译;虚拟现实等,模拟大脑活动而发展的计算机原理、新的计算方法和软件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

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指出,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手段在体育中的应用,将促使整个体育运动产生革命性变化。目前,计算机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图像识别系统、利用图像重叠技术对技术动作进行图像处理及时反馈;

——利用因特网技术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实施远程运动医学、训练学、心理学专家诊断,可使运动员在同一时间受到工作在不同地方和不同领域专家的声像指导,以此方式还可以解决运动员流动训练的文化教育等问题;

——运用计算机大量存储数据资料、高速运算、模拟分析的功能,建立多功能大型专项数据库,可以准确地分析训练方式、修正训练指导思想;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智能化功能,将计算机软件与先进的录像设备结合,组成“可视数据库”,将比赛情况记录下来,运用数据库的快捷功能对比赛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将比赛现场技、战术信息,如对手的比赛线路和攻击点迅速分析反馈给教练员,为教练员作赛前侦察、赛中指导及赛后总结提供帮助;

——利用卫星雷达计算机分析反馈系统,监测自行车、水上项目比赛和训练过程,进行技、战术诊断与指挥;

——运用计算机软件编程和多媒体技术实现体育管理的自动化,建立比赛管理指挥系统以及裁判员评价系统等;

——在基础科研领域,通过将计算机模拟信号转换技术将呼吸、耗氧量、血压、肌电、心电、脑电等模拟信号进行转换后,再进行分析处理,可以遥控探测人体运动科学的动态真实规律等。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其发展速度和成效是难以预料的。

2.2.2 基因技术在体育中的应用前景

2000年最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当属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草图的绘制完成,这一成果被誉为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打开了生命天书的第一页”。人类基因技术的运用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之一。从体育运动的角度看,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DNA重组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从基因水平上寻找决定人类运动能力的基因,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人体对长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从而能更加科学而准确地评估个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潜力,加强对运动训练的控制。例如,可以通过基因调控防止运动性疲劳和加快恢复过程;利用基因诊断技术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评定;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人体化学组成;建立运动性伤病与运动意外基因诊断系统,进行运动员基因选材等。

2.2.2.1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建立运动员身体素质功能诊断系统

采用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从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入手,可以筛选并确立运动员身体素质功能基因组;探讨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素质功能基因组表达谱的特点以及与运动能力有关的身体素质基因的遗传与变异规律;进行身体素质功能基因组的多态性分析;建立优秀运动员身体素质功能基因文库;最终实现优秀运动员身体素质功能基因诊断和基因选材的芯片系统的建立。这一系统的建立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运动员科学选材史上的巨大变革;同时,也将作为继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之后,后基因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计划的实施不仅可以丰富后基因组研究的内容,为人类运动素质遗传特性的研究做出贡献,而且对我国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优秀运动员及后备人才的选拔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2.2.2 利用基因探针进行运动员科学选材

基因探针在诊断某些遗传病及其它疾病方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也已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某些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和耐力)及其发展潜力具有相当高的遗传度。它们可能受1个或几个基因的调节和控制。在这项研究中,首先要利用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别对优秀运动员的力量、速度或耐力的DNA多态性进行检测,以找出他们基因组之间的差别和特异性基因,然后,进行克隆,制备成基因探针。最终利用探针杂交,来检测运动员所具有的身体素质特性,同时建立优秀运动员基因库。

2.2.2.3 基因注射技术

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基因注射技术的出现。所谓基因注射,是指通过注射手段,以人体内的微生物为载体,把特殊的基因嵌入人体细胞内,使原有的细胞产生变化。对于体育运动来说,基因注射技术或许是一场潜伏的灾难,因为在基因技术的帮助下,运动员可以改变自身的组织细胞来激发潜能、提高运动成绩,这与服用兴奋剂如出一辙,而且更加防不胜防。世界著名的运动生理学专家BSALTIN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着生物注射的进展状况,他在一篇题为“基因兴奋剂:科幻小说还是迫在眉睫”的论文中指出,基因注射技术的研究进展十分顺利,用于运动员只是时间问题。他甚至预计基因注射在未来5年内就能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目的。SALTIN认为,如果从1只苍蝇身上取出1种基因,经过有目的的修改后重新将基因注射进苍蝇体内,这只苍蝇身上用于飞行的肌肉比注射前强化了近300倍。如果将增强上肢肌肉的基因注入标枪运动员身上,那么,98.48m的世界纪录无疑很容易就会被打破;如果将促红细胞生长素或生长素的基因注入运动员体内,就可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而且,基因注射有着传统兴奋剂难以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很难被检测出来。

从上述基因技术运用的动态及其前景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基因技术在体育中的运用可能会产生最具有革命性和爆炸性的结果。正如其它高新技术一样,基因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可能极大地改变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运动的面貌,也可能引起竞技运动性质的改变,引发一系列关于体育竞赛宗旨、体育道德、伦理方面的冲突和争论,甚至可能引发竞技体育的异化。这是带来有根本性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管基因技术的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尚需时日,但其进展的速度可能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个领域内的争夺将异常激烈。据2001年3月23日《科技日报》报道,上海2000年申请各项基因专利达2800多项,占专利申请的60%,比1999年增长了6倍。目前,仅我国就已建立了十几个基因研发中心,从中科院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都已建立并开始工作,预计很快就会涉及到体育领域。而体育科研受现有设备条件及科研经费的限制,目前还未实质性起步,这是令人十分担忧的。我们有必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思考和研究这一问题。

最近,我所科研人员与清华大学“生物芯片研发中心”探讨了共同研究开发运动员选材基因芯片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问题,得到了令人鼓舞的反馈。如果能前期投入100万元经费,可以在他们基因库工作的基础上,再筛选出1000名优秀运动员样本,即可初步建立我国运动员基因选材的芯片诊断系统。

2.2.3 材料科学应用研究发展状况及其前景

材料科学的最新成果在运动准备方面的应用可以对运动成绩提高带来直接的影响,这已为大量竞技运动的实践所证明。

——日本科研人员发现游泳运动员的游泳衣在比赛中所产生的阻力约为总阻力的3%,为减小这一阻力,科研人员在泳装降阻方面花费了很大功夫。

——生物力学家测定表明,跑鞋的重量每增加100g,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就会增加1%,为降低跑鞋重量,1991年,日本美津浓公司为卡尔·刘易斯制作了重量为115g重的专用跑鞋。

该跑鞋重要部位选用的是航空材料,刘易斯以9.86s打破世界纪录时用的就是这一跑鞋。在第27届奥运会上,短跑运动员的跑鞋上使用了新的"Z"字型钉,也是最新的科技成果。

——为减轻足球运动员的服装重量,德国阿迪达斯公司生产出1种新型足球衣,布料纤维直径仅为头发丝的1/50,5kg纤维即可绕地球1周,非常轻便,从当年参赛的24支足球队中,就有16支足球队的运动员穿上了该公司生产的这种足球衣。

——澳大利亚科研人员选用特制材料制造了自行车运动员头盔,并改变帽型与结构,从而大大减少空气阻力。据测验,在10km计时赛中,这种头盔的使用可提高成绩15s。

在这方面,我们尤其要关注纳米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科技前沿和杰出代表是纳米技术,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m的十亿分之一,2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的三千分之一。这项技术就是对原子和分子进行加工,并将其组装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控制小到肉眼看不到的1种材料,从而向微观世界进军。专家称,纳米技术是跨越21世纪,关系到诸多领域技术革命的关键。可以预见,纳米技术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开发、运用将极大地改变体育运动的面貌。已有报道称,国外正在运用纳米材料生产阻力更小的游泳衣。我在2001年3月28日的网上看到报道称:青岛双星技术开发中心已于近期研制出了第1双纳米鞋。

2.2.4 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状况及其前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认为:“研究最复杂客体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将成为后来崛起的高峰,并在更远一些的年代里可能成为新的科学革命中心。人脑的工作机理将是21世纪认识科学的前沿”。有科学家称:对大脑功能的研究与开发是揭开人类奥秘的“最后一个黑匣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运动心理学界的研究着眼于开发运动员心理潜能和脑潜能,他们运用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原理,把对大脑功能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有专家认为,目前,运动员脑潜能只使用了10%,还有极大的潜力有待于挖掘。

关于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差异的研究成果表明,右脑控制着人的空间知觉、形象化技能、知觉和表象、直觉和运动觉等功能,而这些都与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巩固、提高和比赛时的发挥有着更直接的关系。目前,根据左、右脑功能的定位不同,专家们在脑功率谱和脑地形图等研究手段的帮助下对右脑的训练和其功能的开发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这些研究必将有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优异运动成绩的创造。

2.3 体育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

竞技体育是体育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回顾竞技运动发展史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运动技术水平的促进在4个方面的创新成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3.1 新材料在竞技运动中的运用

例如:利用塑胶材料做成“塔当跑道”、用尼龙制做“撑竿”,促进了田径项目运动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海绵坑”的出现使体操、技巧等项目的技术动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用新材料制作的“鲨鱼皮”泳装提高了悉尼奥运会游泳运动的成绩等。

2.3.2 运动器材、装备的革新

例如:射击运动员使用的枪支、射箭运动员用的弓、箭;网球、羽毛球运动员使用的球拍;乒乓球运动员使用的胶皮、胶水等。据报道,荷兰科研人员研究出的新型活动力托速滑冰刀的应用引起了速度滑冰技术的变革,从1996~1998年以来,所有速滑的世界纪录被打破,震动了国际体坛。

2.3.3 生物制品的使用

生物制品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运动员的能力,其成效有目共睹。

2.3.4 运动技术的创新

例如:田径运动中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游泳运动中的“高航式”蛙泳技术、“风车式”自由泳技术、体操运动中的难新动作、乒乓球运动中的“弧旋球”技术等等都对各运动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4个方面中,有3个方面是由于外行业的介入、渗透带来的结果。应该说,科学技术对体育运动的介入,扩大了体育科学的研究领域,深化了对体育运动规律的认识,同时,又催生和派生了许多新的体育学科,推动了体育科学的发展。而运动技术创新是体育运动主体的创新活动,这其中有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的参与,教练员起主导作用,这种创新也是科研活动的组成部分。从学科角度看,技术创新属于训练学分支——专项训练学的技术部分;从活动的性质看,是根据专项运动规律对运动技术动作的科学设计和改进,也是1种发明创造。因此,可以说,教练员的技术创新活动也是科研活动。我们必须用“大科学观”来看待体育科学,突破传统体育科研的狭窄界限,扩大视野,兼收并蓄,壮大自身力量。

3 我国体育科技事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体育科技事业是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起来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是在中国体育的先驱者贺龙同志的直接关怀下,于1958年建立的,鼎盛时期曾达到300多人。据了解,我国体育科技队伍包括原国家体育总局5个直属科研所,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相当多的地(市)级科研所(据前几年统计,共有87个体育科研所),共有1200多名专业科技人员,如果加上原国家体育总局6所直属体育院校、10所省属体院、150多个体育师范院(系)的专业教师,其规模相当可观。建国以来,体育科技事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被重视到获得普遍承认的过程。应该说,体育科技工作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参加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也对体育科研工作者提出了表扬,这对全国体育科技界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但实事求是讲,我国体育科技由于自身实力的薄弱,目前还难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还不足以肩负起“科技兴体”的重任。当前,我们面临着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强烈需求与体育科技自身实力不足的矛盾,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从总体上讲,我国的体育科技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面对我国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体育科学研究总体水平不能完全满足体育运动实践的需要;面对体育运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或手段。目前,在运动训练领域,体育科研主要从事对运动训练过程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研究和科学调控问题,包括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对优秀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评价;运动训练的疲劳与恢复和心理调控等。在这方面,除个别运动项目外,大部分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或在奥运会上夺牌尚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科研手段只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虽然这种作用能提高运动成绩,但提高的幅度不大,且不能保证运动员在大赛中发挥,甚至是超水平发挥出自己的训练水平。

我国的体育科学研究总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水平较低。从文献上看,我国在应用基础研究上能够得到国际上承认的科研成果很少,体育学科中的大部分重要基础理论依据仍来源于国外,这与我国的人口数量和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此外,在跟踪体育科技发展的前沿,及时引进外行业科技成果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和迟钝。例如:我们没有及时建立与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的体育材料学和运动装备学,没有配备专门的研究人员,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展与前沿学科的合作,所以,在该领域没有发言权,这与我们对体育科研认识的偏差有关(如认为这不是体育科技的领域、或认为“远水解不了近渴”或缺乏必要的条件、经费而放弃)。

3.1 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缺乏明确目标与长期规划

从总体上讲,我国体育科技事业既缺乏明确目标与长期规划,又缺乏具有连续性的切实有力的措施,存在着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倾向。解决科学技术基础、增强科技实力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到成效的,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确定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及钢性措施加以贯彻实施,经过若干年奋斗,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现状(例如澳大利亚的“10年振兴篮球计划”、“8年振兴游泳计划”)。

3.1.2 科技力量布局分散,“小而全”现象突出,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的体育科研所大都规模偏小,形不成规模效益。大部分省级、省级以下科研机构缺乏创新能力,其研究工作基本上是在重复若干年前的内容,大量存在着“课题小型化、分散研究、单科独进”的现象,这是很大的浪费。如何把全国体育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包括体育以外行业的力量有机地组合起来,发挥集约化的整体效应是摆在我国体育科技管理部门面前的紧迫课题。

3.1.3 投入不足与效益不高并存

体育科技经费投入受国家经济状况的制约,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是我国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据了解,1993年德国科隆体育科研所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科研经费为1257万马克,约合人民币7200万元;韩国体育科学研究院1994年获得的经费约合人民币4051万元。相比之下,我们就少的可怜了。然而,有限的经费也有一个合理使用的问题,为备战第27届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为1200万元,但真正用于课题研究的仅300多万元。以我所为例,共承担了19项课题,总经费100多万元,平均每个课题5万元左右。体育科研的投入—产出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3.1.4 重大应用基础研究严重滞后

体育科学作为1门完整的科学,包含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3个部分。目前,体育科研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和科技服务上,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十分薄弱,有些重大问题的创新性研究基本没有开展,这是造成科技实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基础研究是深入解决关键问题的理论指导、储备和后盾,是新技术发展的先导。基础研究的周期较长,成果属于潜在生产力,一般难以立竿见影,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在基础研究上一旦取得突破,就可能引致重大的技术变革。例如,理论物理学的成果实际上是近代所有技术进步的基础。从激光到计算机,从手提电话到核磁共振成像仪,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植根于昨天理论物理学家获得的突破性成果。在体育领域内,运动与新陈代谢、酶、内分泌和电解质等内外环境的变化,“红白肌纤维”学说,“超量恢复”等理论的发现和突破,都有力地推动了竞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基因技术、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都是目前体育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而我们由于在认识、人才、经费、设备方面的局限,基本没有开展起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1.5 一流体育科技人才严重匮乏,体育队伍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要想在体育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拥有“大师”级的科技人才和一流的学科骨干。目前,在我们的队伍里这样的人才几乎是凤毛麟角。此外,我国运动员、教练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也是影响我国体育科技工作效果的1个重要因素。

3.1.6 缺乏能开展创新研究的仪器、设备

体育科研仪器设备的缺乏是与投入不足、投入分散与粗放式管理有直接关系的重大问题。对此,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3.1.7 科研人员待遇

科研人员的待遇普遍太低,这是造成体育科研机构人才流失、实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3.1.8 兴奋剂问题对体育科技的影响

众所周知,滥用兴奋剂是现代竞技运动领域的一大痼疾,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扭曲和亵渎,也是体育科学的异化。它的存在对体育科技事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在我国部分省(市)、部分运动项目中,尤其是体能类项目的教练员中存在着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如果这种现象蔓延下去,影响将是深远的,也必将导致体育科技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这不仅对体育科技事业,更是对整个体育事业的极大损害。

4 加快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整合科技资源

在现有国情条件下,科技力量分散是制约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要考虑适度集约的问题,建议沿着过去形成的建立体育科学研究院的思路,研究现有科技资源的整合问题,包括京内的3个直属科研所、体育科学学会等,组建松散的或紧密的科研实体,形成体育科研的集团优势,与其它行业的科技力量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科研所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联合协作的科技网络体系,共同承担重大体育科技项目的攻关研究。这样做的难度很大,但顺应历史发展方向,我想可能迟早要做,早做早主动。

4.2 兴建国际一流的科学训练中心

形成我国目前这种科研与训练分离的状况的根源不仅在体制、分工和观念上,也表现在结构上,即“路南、路北问题”。训练基地缺乏科研设施、设备,科研机构没有训练条件,搞1次测试要搬动许多仪器、设备,有些大型的、贵重的仪器在训练现场使用十分不便,不利于科训结合。能否下决心筹建类似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训练中心、澳大利亚堪培拉运动技术学院、韩国泰陵式科学训练基地,实现“科、教、训”紧密结合、场馆、仪器、设备一体化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训练脱节的问题,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这从长期看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去做的事。

4.3 规划并实施体育“863计划”,发挥举国体制在体育科技进步中的作用

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实现2004、2008年奥运会夺金目标,应该借鉴我国组织实施“863计划”的成功经验。“863计划”是在1986年经4位科学家提议,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实施的宏伟的科技发展工程,该计划确定了包括生物、空间、信息、激光、自动化、新材料、能源、海洋技术为重点突破领域,组织了我国所有的顶尖科学家参加,集中投入了100多亿元经费,历时15年(分为“七五入轨”、“八五攻坚”、“九五拼搏”3个阶段),实行联合攻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国家还将投入150亿元,继续这一计划的研究。试想,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启动这一计划,那么,今天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就会更大。

面对我国体育科技的现状和下1~2届奥运会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集中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当前竞技体育的关键环节和问题,以求取得突破。在国家加大奥运科技攻关经费的有利条件下,有必要将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重新规划,确定目标、明确重点、集中投入。

1.能否集中实施2个项目:一个是体能类运动项目的攻关,即解决所谓的“119兵团”问题,这是我国奥运金牌的新的生长点;一个是基因技术的研究开发,这是对长远发展极其关键的技术。具体做法是集中组织全国最好的生物科学、基因工程、医学、力学、测量学、运动训练学等专家从技术的创新角度进行协作攻关,解决体能项目成绩提高的关键环节:体能和技术问题,做到“三个集中”,即集中力量、集中投入、集中管理,如果能下这个决心,我认为是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这种作法也是举国体制在体育科技领域内的体现,在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2.有必要将奥运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任务重新定位、合理分割,确定不同的重点,分别立项,分别投入,统一管理,改变目前只注重服务,忽略攻关的现状。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科技服务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鼓励基础攻关项目的立项,对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关键问题,其意义具有普遍性、长远性的项目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才可能扭转当前科技滞后于竞技运动的局面。总之,现在的问题不是要分散,而是要集中,集中有限的资源办大事,这符合举国体制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

4.4 增加体育的科技投入,提高体育科技人员的待遇,吸引大批优秀人才从事体育科技工作

这是提高体育科技实力的关键。现代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经济社会将是以智力为主导的社会,能否创造智力资本将是竞争胜败的分水岭”。美国克林顿政府在《为了国家的利益发展科学》文件中明确指出:科学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资源,科学应是未来投入的重点,科学投入创造着建设未来的智力资本。解决科技人员的待遇问题要靠机制来解决。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角度出发,承认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要有科技劳动成本概念。

我赞成按市场规律办:公平竞争、按质付酬,知识要素参与分配。现在存在一种情况,在一部分同志看来,国家给了事业费,你就应该做这份工作,但不知国家只给了基本的费用,科研人员的奖金、福利还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目前,我们从项目中心拿到的课题经费的数额都比较低,仅能满足研究工作需要,解决不了科技人员的待遇问题,所里还要补贴一部分,造成课题立项越多,所财政就越吃紧的状况,科研人员的待遇无法提高,科研人员也就没有了积极性。还有些人认为,科研人员的劳动既然是公益性的,那就是应该的、甚至是无偿的,课题费卡的很紧,给科研人员一些劳务费,好象是施舍,使人很不舒服。解决这方面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科研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承认,从而真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4.5 加大体育科普工作力度

体育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不仅在体育队伍中,而且要扩大到全社会。提高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这是1项长期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5 小结

新世纪体育科技事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体育需要科技。时代发展要求体育科技肩负起“科技兴体”的历史重任。当前,我们面临着体育发展的强烈需求与体育科技自身实力不足的矛盾。实现集约化管理、讲究投资效益是加快体育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让我们进一步加快体育科技进步的速度,使其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1-12-30;修订日期:2002-02-18

标签:;  ;  ;  ;  ;  ;  ;  

科技与体育--论新世纪体育科技的发展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