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盛泽医院肿瘤中心 江苏苏州 215228)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效果,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心理护理、药物止痛护理、特殊治疗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过以上处理,所有患者入院时疼痛均明显,出院时疼痛评分较入院时有明显减轻(P<0.01)。结论:合理、有效、科学的综合治疗护理措施,能够使得患者的骨痛得到很好的长期控制同时,并能延缓病情发展,避免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肿瘤;骨转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219-02
骨是肿瘤转移除肝、肺外第三大最常见部位,常见的骨转移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和胃肠道肿瘤,还有一部分无法找到原发灶的骨转移肿瘤。疼痛是骨转移癌的最常见症状,早期为隐痛,晚期剧烈疼痛。目前针对骨转移治疗除了传统的止痛药物外,还有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核素内照射治疗等。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能使得患者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本中心收治的55例骨转移患者,对疼痛护理治疗效果及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55例各类肿瘤骨转移患者相关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52~79(平均年龄66.6岁),平均住院天数:12.6天。所有患者均为行ECT或MRI检查发现骨转移灶,且均尚未发生病理性骨折。转移部位分别为脊柱,肋骨,骨盆,股骨等。入院主诉均为骨痛,且为初次发作,依据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aces pain scale,FPS)[1]根据从微笑到哭泣7种表情来表达疼痛程度进行分级,入院后均给予评分,按疼痛分级分别计为1~7分。
2.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和国际疼痛学会(IASP,1986年)给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从定义中我们就能发现疼痛是由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组成的。因此,疼痛的心理护理是显得十分重要。肿瘤晚期患者的心理负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患者因肿瘤或化疗等导致的消瘦、食欲减退、体力下降、活动受限、失眠等客观生理事实导致患者有“大不如前”等悲观情绪。(2)住院期间独处时间较多,患者因恐惧、沮丧、忧郁等导致悲观情绪。(3)因目前医疗体制及养老模式等社会经济因素,使得患者担心治疗费用高昂等导致负面情绪增加。这些不良心理因素都会使得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下降,从而加重癌痛的主观感受。护理干预应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患者的聚体情况,在告知病情发展规律、药物改善生理机能、解释目前医保特点、同类患者现身说法的基础上,消除患者顾虑,鼓励其积极参与治疗,从而不仅能配合下一步治疗、反馈效果,还能更好的达到控制疼痛的效果。
2.2 药物止痛护理
癌性疼痛患者的药物控制应严格三级止痛原则:轻度疼痛选用非阿片类止痛药物和适当的辅助药物;中度疼痛使用阿片类合用或不合用非阿片类止痛药物和适当的辅助药物;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合用或不合用非阿片类止痛药和适当的辅助用药。因此,护理工作应根据患者评分分级给药,同时告知患者不同药物的特点,特别是长效阿片类药物较少产生依赖症状的特点,避免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抵制、恐惧心理,吗啡控释片要指导患者整片吞服,不能咀嚼或掰开,且定时服药而不是按需服药。注射给药起效快,注射时应选择准确的注射部位。给药后观察患者止痛效果及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
2.3 特殊治疗护理
2.3.1放射治疗护理
放射治疗以其疗效肯定、起效快、副作用小为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治疗过程中的特殊护理包括:照射野皮肤保持干燥、清洁,标识记号清楚,衣物合体宽松,避免皮肤刺激。
2.3.2化学治疗护理
骨转移癌患者出针对原发肿瘤的化疗方案外,常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常出现发热、恶心、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以告知患者了解药物正常副作用,消除恐惧,在用药期间不得自行调节输液速度、缩短输液时间、发生发热时给予对症护理减轻症状、胃肠道不良反应及低钙血症发生时给予及时药物处理。
2.3.3手术治疗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由此改进而来的经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具有创伤小,快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硬度,改善生活质量等特点,目前广发应用于骨转移癌的治疗中。围手术期护理措施除包括常规护理如:保持伤口干燥、监测生命体征、排痰等外。还应重点关注下肢活动,早期发现神经损伤等,并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正确的活动方式。
2.3.4核素治疗护理
本中心采用钐-153-乙二胺四撑膦酸(153Sm-EDTMP)静脉注射的核素内照射治疗,其原理是利用其发生的β射线与肿瘤组织作用产生辐射生物效应,引起肿瘤组织坏死或纤维化。由于患者对其不了解,治疗前往往有思想上的恐惧,护理干预上应积极沟通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治疗后观察患者血常规及不适反应等,给予对症处理等护理措施。尤其注意的是,应告知家属及患者β射线在组织中的射程仅为3mm,无需防护,但是同时产生的γ射线穿透力强,因注意孕妇及儿童的防护,并入住有防护条件的病房,尿液排至专用储存池中衰变。护理人员应注意接触时间及距离。
2.4 预防病理性骨折
骨转移患者,特别是脊柱及长骨转移的患者,在治疗疼痛的同时应特别告知预防病理性骨折发生。主要护理措施有:给予患者颈托或者腰托固定转移部位,避免负重,减少活动量,正确的更换体位和离床姿势,协助患者活动等。
3.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以上处理,所有患者入院时疼痛均明显,出院时疼痛评分较入院时有明显减轻(P<0.01),见表。
4.讨论
肿瘤骨转移是人体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转移率为18%~90%[2]。骨转移癌疼痛的治疗应尽量早期应用,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精神上和肉体的上的痛苦,也可以避免疼痛使患者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免疫功能降低。随着目前国内外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care)模式的推广,骨转移疼痛的综合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根据患者的原发肿瘤、转移部位、侵犯程度、预计生存期等不同,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给予生理、心理上的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骨痛缓解效果。因此,合理、有效、科学的综合治疗护理措施,能够使得治疗计划有效达成,并能够使得患者的骨痛得到很好的长期控制同时,延缓病情发展,避免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蒋晓莲.成人护理学[M].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1.
[2]王昊.肿瘤骨转移的治疗进展[J].华西医学,2008,23(6):1502.
论文作者:杨利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肿瘤论文; 阿片论文; 骨转移论文; 药物论文; 措施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