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论文_邹永中

长沙市第四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08月至2017年01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02,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51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予以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常规组(92.15% VS 74.51%),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实验室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予以中药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实验室各项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因为诸多疾病共同作用下,而使得患者肾脏遭受长期实质性损害,具有高死亡率、难治疗等特点[1]。尽管血液透析、肾移植治疗方法逐渐得到完善,但因为治疗费用昂贵,大部分患者都难以接受,基于此,尽早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疾病进展,显得至关重要。此次实验为验证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特此以我院10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实验对象,探讨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纳入的10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08月至2017年01月间收治,均参照《内科学》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并通过电脑随机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51例。研究组中26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33-60岁,平均(45.6±3.4)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4.4±2.2)年;常规组中28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年龄32-59岁,平均(45.5±3.6)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4.6±2.1)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即予以平衡水电解质酸碱水平,抗感染、降压、纠正肾衰可逆因素,此外,患者日常饮食予以低蛋白,确保热量补充。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为患者实施中药辨证灌肠治疗,针对浊阴弥漫、湿热旺盛的患者,给予30g芒硝、30g大黄、30g蒲公英、30g仙灵脾、30g煅牡蛎,用温水煎煮至200ml汤剂,待汤药温度冷至37度时予以快速灌肠,保留时间为1-2h。针对湿浊旺盛、脾肾气虚的患者,则给予30g仙灵脾、30g生黄芪、30g生大黄以及30g煅牡蛎,患者右侧卧位缓慢灌肠,保留时间1-2小时。抬高臀、低头,1次/d,一疗程为期4周。同时配合口服中药治疗。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患者临床表现完全消失,血肌酐、血尿素氮减低>50%及以上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肌酐、血尿素氮减低20%-30%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肌酐无任何变化,视为无效。(有效+显效)/总病例*10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研究组临床治疗效率达到了92.15%;常规组临床治疗效率达到了74.51%;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2.2对比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 )

3.讨论

肾移植、血液透析治疗以及肾脏替代等方法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成熟,现如今,这几种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了延长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医疗经济费用十分昂贵,大部分患者都无法接受,加之肾源匮乏,上述治疗方法在国内尚未普及[2]。基于此,临床积极探索一种有效且医疗经济费用低的治疗方法来延长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存周期,是现阶段临床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

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研究已经得到了较大的突破。由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身体内存在着较多的毒素,时常发生厌食、呕吐以及恶心等胃肠道疾病表现,在口服中药的同时配合中药辨证灌肠用药方式的出现,创新了给药途径,通过肠道,将集中的药物灌注保留,进而达到毒素清除的目的。

近些年来,中药灌肠方法备受临床重视。方选中的大黄可有效抑制炎性细胞的增生以及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使肾小球代谢减轻,导泻使氮质排出,以此来缓解蛋白质代谢以及脂质代谢,所以在诸多处方中,大黄这种药材的作用十分突出[3]。以大黄为主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其机制作用涉及方面诸多,如免疫功能调节,微量元素含量平衡,内分泌功能纠正,平衡胃肠功能,避免发生出血倾向,改善血液流、贫血症状,使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得到有效提升,减低血浆之中的中分子物质[4]。通过灌肠,大黄其中的一部分直接在肠道被肠道吸收,发挥其作用,有一部分导泻,降低BUN,有临床研究发现,大黄不仅有利于导泻,而且功补作用十分显著,提升血清白蛋白。此外,方选中的蒲公英可起到解毒、清热之功效,辅以牡蛎可有利于散结、软坚,牡蛎中所蕴含的碳酸钙,肠道摄入之后,提升肠道渗透率,帮助患者尽快排出尿毒症毒素。大黄与牡蛎合用,对大黄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可起到明显抑制作用。慢性肾衰之溺毒入血,浸淫脏腑,毒害五体,逆变上脑,其症危重。气之宣降在肺,升降在脾,开合在肾,均由肝之疏泄节制,方可通调三焦水道,气化而为溺。故肾衰之治难循一法,唯求应机。应用六味地黄汤合五子衍宗丸、温胆汤化裁,五脏兼治,补泻并行,阴阳同调,用药注意配伍大黄、茯苓、泽泻以排毒,配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以解毒,配伍竹茹、黄连、法夏、陈皮以止呕,配伍柴胡,郁金、天麻、石决明、白芍、枣皮、地黄栀子、丹皮以疏肝、平肝、养肝、清肝等,如兼见尿血则加用白茅根、小蓟、藕节等。因此研究组患者使用口服中药和中药灌肠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得知,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明福,马淑梅.中药灌肠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84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04:62-63.

[2]孙洁梦,檀金川,胡金焕,王刚.中药灌肠联合口服益肾通络中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4,04:207-209.

[3]谢恂,詹继红,毕莲,郭银雪,黄宁川,张晶晶.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04:117-118.

[4]许琳,吕学爱.自研中药汤剂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08:18-20.

论文作者:邹永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  ;  ;  ;  ;  ;  ;  ;  

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论文_邹永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