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的推进,对于城市道路建设也提出了更加科学的理念,传统的城市道路建设已经无法与现代化的绿色能源型城市建设相结合。现代城市化建设所提倡的是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因此海绵城市理念也应运而生。目前许多的城市都受到了洪涝灾害的影响,而这些洪涝灾害并不是仅对南方雨水型城市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甚至对西北部地区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不仅影响到这些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威胁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抗洪泄洪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不能满足当前控制雨水径流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的道路建设体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夏季雨季的到来,有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内涝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当前城市的内涝与城市的道路建设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原有的道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城市雨水的渗透能力。所以当城市一出现较大的雨水降水的时候,就会出现内涝情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道路建设很好的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通过对雨水的吸收与渗透,从而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几率。
1 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主要是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只具有很好的弹性,在下雨的时候能够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如果有需要可以将续存水进行再次利用。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需要将采取措施进行自然环境控制,从而能够在八折哦啊花姑娘排水防涝的前提下达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目的,确保雨水资源能提充分的被利用,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另外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必须要做好各个系统的统筹工作,包括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方面,对于各个水循环利用环节需要做好协调工作,需要注意是正个过程要考虑到使用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另外,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雨水系统的开发以及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能够进行泾流总量的控制,其主要是通过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需要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进行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的作用是进行雨水泾流的调节,通常一下是使用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
2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1 城市道路结构层次设计
根据最新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道路表面积水可通过3种形式排放:道路表面的路面积水借助路面间隙渗透排出;路面积水通过路面进入道路基质层,通过排水盲管将积水排出;路面积水直接进入道路基土层排放。前2种方式能明显降低道路表面径流系数,达到了排水标准,但未完成路面的渗透、滞留和蓄积净化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规范中明确要求道路基层土壤的渗透系数不得小于7×10-5cm/s,因此,对于车流量大、负载高的道路,无法完成积水渗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规的人行道路建设采用的道路建设材料是预制混凝土进而花岗石等,“海绵城市”道路建设利用新型透水材料铺装,以降低城市地表热量的散发,透水、透气性强,对于生态保护有明显的作用。该理念下,道路的渗水系数通常大于等于1.0×10-3mm/s,透水层与地下水表层的距离在1m以上。
2.2 道路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1)对于暴雨、洪涝多发地区,地面径流量超出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时,可优先考虑雨水储存和调节的技术。当雨水排入调节塘分流后,可削减峰值流量,并在其中进行沉淀、过滤,经初步处理后流入湿塘或雨水湿地中,经沉淀、过滤、净化后就地储存,如果其储存容量不够,则会排入下一个末端技术设施;(2)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地区,雨水排入城市绿地内时,可优先考虑储存和处理并利用雨水,道路雨水经排水管进入雨水湿地或湿塘中,净化处理后储存起来,达到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目标;(3)对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考虑雨水截污净化、渗透等技术设施,排入城市绿地内,以达到削减径流洪峰和控制径流污染的目的。道路径流通过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截污净化雨水,或通过下沉式绿地、渗透塘下渗排水,以达到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的效果。
2.3 路缘石、雨水口和路肩边沟设计
(1)路缘石。路缘石作为城市道路边缘排水设施,可分为平缘石和立缘石,平缘石的标高与周围地表齐平,可使径流雨水流入绿化带或排入雨水口,立缘石较周围地表要高,雨水通过漫流集中流向雨水口。传统的立缘石不能使路面雨水快速进入绿化带,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打孔立缘石、豁口立缘石和间隔式立缘石等形式;(2)雨水口。雨水口是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径流的主要收集设施,也是雨水收集的起点。雨水口通常设置在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的边缘,常因雨水径流冲刷携带或者道路清扫等导致垃圾进入雨水口,造成雨水口严重堵塞,降低雨水收集效率,暴雨时就会造成城市内涝,还会导致面源污染。为解决雨水口堵塞和水质污染的问题,可在传统雨水口的基础上加设截污装置,采用截污铁蓖代替传统雨水蓖子,为方便清污,铁蓖一侧可打开,截污挂篮可以拦截径流中的细小污染物。除了道路外,雨水口还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中被广泛采用。
3 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海绵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对于道路开发设施的时候需要保证进水口有下凹的现象,其主要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设施的进水效率。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强防冲刷设施的设置。(2)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需要确保溢流排放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同时做好和城市排水系统的连接工作,确保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3)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施建设中还需要做好防渗漏方面的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确保道路的安全性能,同时也能够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4)在城市易发生内涝的道路、下沉式立交桥区等区域的低影响开雨水调蓄设施,要配有有关的警示标志与建立必要的预警系统,避免积水路面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的建设,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在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给排水与市政道路的问题。目前,我国现有的、传统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市政建设需要,而“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结合了当下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找到了出路。同时,它对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体等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海绵城市”的建设理论完美结合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基于城市的海绵城规划与战略也必将被大力推广,迅速发展。至此,困扰城市居民的这一系列相关问题也将得到解决,城市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王蒙,何艳.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11):14,123-126.
[2]周圣兰.浅谈市政道路雨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4):133-134
论文作者:鲍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雨水论文; 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径流论文; 道路论文; 内涝论文; 路面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