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国强
身份证号码:13012119820XXXX012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物的高度不断的增长,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层数多,整个工程的施工难度要高于普通的建筑,因而更需要施工技术的完善。本文从高层住宅的相关概述出发,针对高层住宅的房建施工技术的分析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层住宅;房建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主体,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高层建筑的资金投入相对多,施工周期长,且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只有搞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以及安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总会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而需要改进。所以,搞好高层建筑的项目,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控制非常重要。
一、高层住宅的相关概述
1、高层住宅的相关特点
当建筑层数达到 10 层及 10 层以上,便可称之为高层住宅,高层住宅的存在,是城市化进程及工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高层住宅在建造过程中,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在建筑工期上,相对于其它建筑来说,其施工工期较长,施工组织在制定之后,便不能轻易对其进行更改。其次在垂直度方面,高层住宅所承担的防水、防火任务较为艰巨。第三在住户利益方面,高层住宅所涉及到住户利益较为复杂,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就会引起户主们的大面积投诉。第四在房串音方面,高层住宅对防串音的要求较高。最后,总体来说,高层住宅在建设时,做到了对土地的节约,并能够做到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居住需求的满足。
2、高层住宅的分类
通常来说,高层住在在外部形体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形式,分别为墙式、板式及塔式。根据建筑内部空间组合,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 即单元式与走廊式。根据高层住宅的楼层高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四类, 一类高层是指 9-16 层的住宅楼,二类高层为 17-25 层的住在楼,三类高层为 26-40 层的住宅楼,四类为超高层,即层数达到 40 层以上。而本项目住宅高度属于三类高层 [1]。
3、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
高层住宅主要是有三个部分所构成的,分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少量的砖石结构。其中,在高层住宅中,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 这是由钢筋混凝土的特性所决定的,其在建筑物中,能够具有抗震、耐火。高强度、刚度大等特点,因此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此外,钢筋混凝土由于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成本比钢筋结构低的很多,从而有条件在很多建筑物中加以应用。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日趋发达,各种类型的钢筋混凝土被研究出来。例如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得出了一种人造轻骨料,其能够与混凝土的预应力技术做到有效的结合,从而做到对钢筋混凝土重量的有效减轻,从而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材料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另外还有一种技术, 将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进行混合起来,做到对两者优势的吸取,从而在高层建筑结构上,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从而加速了高层住宅的建造速度, 缩短建筑施工工期。对于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的体系,可以划分为四种,分别为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体系、框架一箭力体系及框架结构体系。
二、高层住宅的房建施工技术的分析
1、预应力技术
制作单根钢筋往往需要冷拉制、对焊、配料等工序,应该综合考虑构件长度、冷拉气率、钢筋弹性回缩率、焊接头的压缩量和锚具的特点, 计算并确定下料的长度。为了防止钢丝扭结,要采取钢丝编束的方法,将钢丝编成帘子状,并用钢丝弹簧圈将其束紧,用铁丝绑扎。要预留平顺的孔道,根据孔道的中心线垂直的安装预埋垫板,并用螺栓或钉子固定,确保其不会随意移动。
在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时,要选择符合设计要求强度的混凝土构件。如果选用了拼装预应力构件,则要以块体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之四十来要求接缝中的混凝土和砂浆强度。缓慢、均匀、连续的进行灌浆,保障通畅的排气。以封闭顺序为依据,把握灌浆的确切时间。在完成泌水、尚未初凝时实施灌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束构件张拉后,要记录有关事项,切割掉锚固定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部分,在外露锚具上涂刷防锈漆 [2]。
2、后浇带技术
在高层住宅的施工中使用后浇带技术是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并解决沉降差问题。一般使用的的后浇带断面形式为平直缝,其他还有 V 形缝、企口缝、阶梯缝等。首先,要排除所有的积水和裂缝,保持后浇带构件两边的湿润,至少一天以上。避免水和杂质停留在施工缝中。其次, 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后浇带模板预设,选择网格均匀、粗细一致的钢丝作为模板,确保模板的强度和稳定性。第三,保护后浇带,一般将防水砂浆涂抹在后浇带的内壁上,也可以在两侧设置挡水砖。一般用砌砖的形式保护地下室纵向后浇带。最后,对后浇带的施工缝进行清理,并对施工缝的顶端进行覆盖,可以使用模板或者铁皮。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堆积垃圾,污染钢筋,要设置临时栏杆进行防护,用砂浆建造挡水带。
3、梁柱施工技术
为了避免梁柱端的节点遭到过早的破坏,要严格遵守“弱构件、强节点”的原则。要保障整体框架中核芯区具有较强的抗剪能力,必须提高节点的强度。可以在梁上设置结合部,使梁和柱的混凝土强度范围成为结合部位混凝土的强度范围。在进行柱混凝土的节点浇筑之后,要立即对梁混凝土进行浇筑,拆卸用于封堵混凝土的模板,结合梁和柱的混凝土,使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剪切能力提高。
4、混凝土施工技术
第一,混凝土的输送主要靠泵,为了提高输送质量和速度,可以用水泥纯浆润滑泵。要注意输送的秩序,并尽快进行浇筑,避免混凝土暴露在外,从而避免产生较大的坍落度。第二,在对梁板混凝土进行振捣时, 要采用插入式或平板式的振动棒或振动器。在楼板混凝土的浇筑时往往使用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振捣,此时要重叠振捣的两个面,使平板底和混凝土完全接触,当混凝土没有完全下沉,但表面已出现浮浆时,就可以向另一个地方缓慢移动振动器。在梁的振捣中一般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每个混凝土点一般需要 20 至 30 秒的振捣,无需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就可以停止。第三,要用塑料薄膜覆盖法养护混凝土,每天淋水至少两次,以免混凝土干裂。混凝土要经过至少 14 天的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为半月。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相关标准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的施工。
5、模板技术
平模和角模用企口进行连接,如果拼接不严可能会出现漏浆。注意不要使上下墙出现错位。梁和墙柱模板的找直一般使用拉通线。要保障方正状态的结构阴阳角,棱角顺直,无漏浆和模板拼缝不严。用拉通线找直墙上扣模板、柱、梁模板,保障方正的阴阳角,顺直的结构棱角。对长宽高的校验可以使用拉通线,浇筑时也要保持通线 [3]。
6、施工缝留置与处理技术的管理与控制
墙柱施工时,施工缝需留在梁下皮以上 1 厘米处,对地下的两层外墙边柱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施工缝需设置在反梁的 30 厘米处与顶板下部位以上 1 厘米处。对于梁板的施工缝位置来说,应该沿着次梁的方向,来浇筑混凝土,并将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间 1-3 厘米范围内。另外,施工缝表明应当与板面或是梁轴线垂直,施工缝需要使用模板来进行挡牢。在下层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将混凝土表面的浮浆给除去除去,一直到露出石子为止,并需将这些松动的石子除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只有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才能掌握整个施工过程的主线,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以及安全。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因而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动态科学管理体系,我们要与时俱进。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以适应现代高层建筑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马亚刚 . 探析房建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 [J]. 门窗 ,2014(11):71+74.
[2]杨敏强 . 浅谈房建施工技术以及需注意的问题 [J]. 四川水泥 ,2014(12):235+242.
[3]张海 . 论房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之我见 [J]. 科技展望 ,2014(08):84.
论文作者:单国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混凝土论文; 高层住宅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强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