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的见解论文_关翔

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的见解论文_关翔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510655

摘要:介绍解构主义建筑

关键词:解构主义建筑

1百科对解构主义建筑的介绍

解构主义建筑是一个从19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它的特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大厦完成后的视觉外观产生的各种解构“样式”以刺激性的不可预测性和可控的混乱为特征。

1)基本简介

一些解构主义的建筑师受到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文字和他解构的想法的影响。虽然这个影响的程度,仍然对受到怀疑; 而其他人则被重申的俄国人构成主义运动中的几何学不平衡想法所影响。在解构主义,也有对其它二十世纪运动作另外的参考: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互相作用,表现主义,立体派,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那些实习者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的表达”。

在解构主义运动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了1982年拉维列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的建筑设计竞争(特别德里达和彼得•埃森曼的作品 并且柏纳德•楚米的得奖作品),1988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的解构主义建筑展览,由菲利普•约翰逊和马克•威格利组织,还有1989年初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由彼得•埃森曼设计的卫克斯那艺术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

2)建筑背景

解构主义这个词汇出现在我们眼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最近很少人去提。也许这其中还有很多彷徨和不安定的因素存在。但就建筑学上来说,解构主义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发生。

解构主义建筑概念人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一旦没有了旋律,自然是噪音,而建筑,如果没有了某种旋律,将会因缺少灵魂而成为钢筋和混凝土支撑的空壳子。建筑不仅仅是绘图制图而已,建筑是一种思想、一种灵魂、一种哲学和一种精神,建筑家把他所感知的精神世界,藉由建筑介绍给社会,建筑是人的梦想与意志的实现,而建筑师是帮助业主实现梦想与意志的人。如何表达人的文化意愿在建筑上,让建筑无形的力量体现出永恒的主题,这些都只能通过建筑师的思想来实现。解构主义建筑也许正是在这个祭奠中的产物。

我们回到结构主义,它在50-60年代确实风靡一时,特别是在66年达到了顶峰。其实,这期间已经出现了反对结构主义的思潮,而反对者的先锋又几乎是当初的结构主义的倡导者。这些人从结构主义中看到了它的不足,而并不是要完全推翻结构主义。简单的说,结构主义的结果人对自身价值迷惘了,人好象生活在一个机制的体系里。所以这些曾经是结构主义者的理论家,提出他们不再是结构主义者,但并不全面否定结构主义,他们在找结构主义丢失的东西,所以产生了“后结构主义”。

在后结构主义之后,又出现了一批理论家,他们即不认为自己是“结构”,也不把自己视为“后结构”,他们把他们自己完全置于 “结构”之外,而去推动结构主义革新,发展的一批思想理论家。他们所倡导的理论,就是被称为的“解构主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J•德里达。而我们在说解构主义建筑之前,必须先要了解一下解构主义。那么我们肯定要先提到“后结构主义”,因为解构主义应该是后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它的理论可能还是开始于语言学,然后谈到了形而上学和对真理的认识,哲学上的解构主义就此产生。关于解构主义确实很难回答,因为涉及到的领域很多。

3)主要内容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有时候是不可信赖的,有时候是会误解误译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好几个意义,这样,建筑家如何能够使他所希望传达的意义表现出来,如何能够代表社会社区表达意义呢?根据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语言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建立所谓的“建筑语言”呢?对于历史的态度,对于历史建筑的立场,由于语言的不可靠性,也出现了问题,那么在建筑中有什么是真正可靠,可以传达意义的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解构主义建筑家经常考虑的。

2《解构主义设计》一书对解构主义建筑的介绍[1]

什么时是解构主义的建筑学?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创作者与评论家莫衷一是。用公开标榜解构主义的法国建筑师屈米的话来说:“今天的文化环境提示我们有必要抛弃已经确立的意义及文脉史的规则。”他提出三项创作原则:拒绝“综合”观念,改向“分解”观念;拒绝传统的使用与形式间的对立,转向两者的叠合或交叉;强调碎裂、叠合及组合,使分解的力量能炸毁建筑系统的界限,提出新的定义。

3解构主义--笔者见解一

个人觉得谈到解构主义,必须说一说彼得埃森曼。这是一位让人难懂的建筑师。他的建筑设计是与众不同的。已有的原则和标准对他来说都不是惟一的教条的规则。他的建筑设计涉及到其它众多领域的知识,包括哲学、符号学、语言学等多种知识领域。他的建筑概念已上升到哲学范畴。

埃森曼曾谈到“我的每个作品都在非常狂热地探求什么是建筑;建筑与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建筑象征着什么以及建筑功能是什么,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建筑应该解决的问题。可见理解学习埃森曼的解构主义,还要去思考表象背后他对建筑的定位。在我们的设计实践中,在赋予建筑独特的外形时,也去思考建筑究竟该是什么样的。埃森曼想要在建筑中排除个人与文化的因素,他的作品多来源于某方面的理论。例如他在“柏林集合住宅”中,使用麦卡托网格;在“圣地亚哥项目”中,他试图让建筑讨论不在场的问题,以非传统的造型寻求表达意义的其他途径;在“法兰克福生物中心”的设计过程中,他运用D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三种机制来作为建筑布局的主要构思;在“布谷大楼”中,他将海底扩大学说理论作为暗喻加以应用,表现出地球变动产生的裂痕。House X则使用了他自己的研究理论——建筑是不确定的系统,房子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成为一个系统中的一部分。

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形象无不与文化相关联,任何由人创造的事物都是一种文化现象。即使建筑师着意不使时代﹑社会、国家、政治、哲学、宗教、伦理、艺术、民俗等意识形态的内涵外化,但有些因素依旧会通过埃森曼潜意识里的思维模式进行表达。

解构主义理论是复杂的,设计方法及视角具有多样性,表现语言与形式特征同样更具多样性。解构主义具有一些特征:对现有规则进行颠覆,善于“质疑”,重视随机的对立统一,具有独立存在的特性,可以不对环境、关联作出反应。

4解构主义—笔者见解二

解构主义作为一个对形式与功能的必然关系提出极大的挑战,在建筑里面它可以看作是一种创造性叛逆,无论在建筑本身空间上还是在外环境上均试图从人类视觉上解脱出来。 在这样思维设计领域中,创作者需要不断地在创作过程中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没有限定的形式,意由心生,建筑的一切都可以是随机性、偶然性、甚至是针对性的。空间只是存在于人们知觉中,当人们在创作空间时需要考虑行为准则时,往往要追随固定的模式推敲建筑空间;在这层面上,解构主义有时不得不踏进这种在它看来是矛盾的泥沼。因此,有时从实践看来,解构主义并不具可操作性;它能做的只是构图中的解构,采用无序的、变形、扭曲等设计手法使得观感者产生空间精神感受。

耶鲁批评学派的学者希利斯•米勒说过:“解构一词使得人觉得把整体性的东西分解为不相干的碎片或者零件的行为,使人联想到孩子拆散他父亲的手表,将它还原为一堆无法重新组合的零件。一个解构主义者不是寄生虫,而是叛逆者,他是破坏西方形而上学机制,使之不能再修复的孩子。”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建筑的一种思潮派别,并以其独特的创造模式对传统建筑提出挑战,个人觉得这是建筑发展必然,基础—设计创造—风格变化。不同的风格造就建筑发展的多元化,没有规则就是最大的限制,没有边界就是最大的边界。解构主义能给予建筑师更宽广的自由,思维有多宽,创造就有多广。

扎哈•哈迪德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她的设计中结合机能与空间逻辑关系,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建筑,她的设计作品能提醒建筑创造应追随城市文脉。从她设计的阿布扎比表演艺术中心和广州歌剧院都能体现出来。例如:广州歌剧院的“双砾”造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珠江河滩的冲刷的石头,这就很容易融入其所处的江边环境中,并与之呼应。个人相信解构主义无论其变化怎么随机,其形式应结合当地环境文化来进行考虑,万变均以此为契点,赋予解构主义建筑生命力,在精神上实现人们认知的统一与共鸣。

[1] 作者 邬烈炎 解构主义设计

论文作者:关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的见解论文_关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