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EPC模式与装配式建筑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春娥

关于EPC模式与装配式建筑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春娥

天津新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1600

摘要:装配式建筑项目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主体机电装修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的特征,唯有推行EPC 模式,才能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全面发挥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优势。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建造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化的工程管理模式与之相匹配。本文分别分析了EPC 模式和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优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在建设的各阶段进行结合的方法及路径。

关键词:EPC模式;装配式;建筑

建筑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涵了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管理等多项内容。目前在建筑行业较为流行的是将EPC模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其特点是以构件的加工和安装代替采购阶段,并纳入到设计阶段,通过有效连接前期设计与现场施工,使施工部门有效配合支持前期设计,以保证设计结果与现场要求高度契合,以此降低施工成本和资源消耗。由于装配式建筑更为专业化、流程化,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与之对应,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衔接配合。因此,对EPC 模式与装配式建筑技术相结合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装配式建筑项目采用EPC 模式的优势

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组织化。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EPC 模式,投资建设方只需集中精力完成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策划和交付标准,设计、制造、装配、采购等工程实施工作则全部交由EPC 工程总承包方完成。总承包方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责任明确、目标清晰。总承包方围绕工程建造的整体目标,以设计为主导,全面统筹制造和装配环节,系统配置资源;工程项目参与方均在工程总承包方的统筹协调下处于各自管理系统的主体地位,均围绕着项目整体目标的管理和协调实现各自系统的管理小目标,局部服从全局、阶段服从装配式建筑项目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主体机电装修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的特征,唯有推行EPC 模式,才能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全面发挥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优势。

EPC 模式的优势在于系统性的管理。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统筹分析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各子系统的制造和装配环节,各阶段、各专业技术和管理信息前置化,进行全过程系统性策划,设计出模数化协调、标准化接口、精细化预留预埋的系统性装配式建筑产品,满足一体化、系统化的设计、制造、装配要求,实现规模化制造和高效精益化装配,发挥装配式建筑的综合优势。

二、装配式建筑EPC模式的内容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实现过程都包含基本内容:前期规划、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营,在项目实现过程中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是核心部分。项目设计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起主导作用:为了保证工程进度,设计、采购和施工三者合理交叉进行是缩短工期的重要保证;设计优化存在很大的价值工程潜力,是节省工程费用的重要因素;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是工程质量的决定性环节。项目采购在装配式建筑中主要体现为构件加工和采购,采购质量不仅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而且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高低,主要体现在:采购工作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能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和节省费用;构件加工纳入设计程序能够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EPC总包单位进行构件生产能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施工是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难点和重点,主要体现在:装配化施工对吊装、定位、调校的要求较高;使用预制构件对交通运输和垂直吊装将造成一定的压力;预制构件结构节点处理较细,施工工序控制和施工流程衔接严密,对现场的施工组织协调要求较高。

三、EPC 模式与装配式建筑技术相结合的途径

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可将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环节分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

1、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成果与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密切相关,设计的高质量保证采购的高质量,可减少施工阶段工程变更的次数,显著提高施工质量,实现工程建设的优质高效,并实现造价控制总目标。如前文所述,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设计阶段的优势更为明显,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优势,需要对EPC 与装配式技术的结合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策划。首先需要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简要概括如下。

1)流程精细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流程具有更全面、更综合、更精细的特点,在传统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前期技术策划和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2 个设计阶段。

2)设计模数化模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通过建筑模数的控制可以实现建筑、构件、部品之间的统一,从模数化协调到模块化组合,进而使预制装配式建筑迈向标准化设计。

3)配合一体化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阶段,应与各专业和构配件厂家充分配合,做到主体结构、预制构件、设备管线、装修部品和施工组织的一体化协作,优化设计成果。

4)技术信息化BIM 是利用数字技术表达建筑项目几何、物理和功能信息以支持项目全生命期决策、管理、建设、运营的技术和方法,采用BIM 技术可以帮助提高预制构件的设计完成度与精确度。针对以上这些特点,EPC 总承包模式与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的结合主要应当关注后续工作对设计优化的需求,发挥装配式结构的预制化和EPC模式的全过程管理的优势,该阶段的工作流程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在BIM 框架下进行协同设计,预制厂则通过预制构件信息进行分析,对设计提出阈值模块的优化建议,施工工程师则从施工方案、工艺的角度对设计模型进行分析,进行可施工性反馈。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EPC 模式在费控管理中的优势,设计过程中需特别进行费控专项优化,使项目整体费控目标的实现得到保证。

2、施工阶段。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施工阶段是EPC 总承包商投入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工程全过程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在装配式建筑中,施工的主要难点体现在对构件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对吊装机械、定位和固定连接的要求较高。预制件体积较大,在现场进行吊装时,对吊装机械的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高风险源,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策划。同时,与普通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对预埋件和构件接点的处理精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在吊装前进行预埋件和预制件尺寸、定位的最后确定,在保证安装精度前提下再进行施工。另外,由于前文提到的大型装配式构件在存储及起吊上的诸多不便,要求该类构件做到及时吊装,从而达到优化成本控制的目标,对施工进度与采购进度的配合要求较高,需要两者的默契配合。因此,在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重点是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有效地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EPC 模式与装配式建筑在工程建设进度、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在施工策划阶段,设计单位可以通过BIM 进行施工仿真与模拟,明确构件的安装流程、顺序与工艺要求,为施工交底提供便利。通过施工模拟,可以提前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为施工场地布置等提供参考。在原材料供应中,施工单位应当提前进行需求预测,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与采购人员进行衔接。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当与设计、构件供应商对构件的质量、尺寸等做最后的确定,争取一次吊装成功,避免出现返工等现象。

装配式建筑与EPC 模式结合在项目组织、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对EPC模式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途径按照不同阶段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各阶段之间的相互渗透及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齐宝库,张阳.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9.

[2]王铁钢.EPC总承包模式实施效果评价与对策[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74.

[3]张玥,李卫东,刘美霞.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构建和运行机制探讨[J].住宅产业,2016(10):35-40.

论文作者:王春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关于EPC模式与装配式建筑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研究论文_王春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