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红十字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对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的肺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肺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以及护理干预有效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肺心病;优质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169-01
肺心病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指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后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脏病[1]。对于这一类患者,临床治疗中往往会用到通气治疗的方式,但单纯通气治疗,其效果一般。有研究报道[2],在通气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帮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了验证这一观点,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肺心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比的方式,以求验证通气治疗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肺心病患者,所选研究对象,均知情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0例患者平均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9.65±9.85)岁;观察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44±9.7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BiPAPV60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使用前设置IPAP、EPAP、CPAP、频率等具体参数,然后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剂和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配合治疗,每日1~2次,持续治疗7d后依据具体病情适当增减,期间同时给予患者抗感染、止咳、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其主要包括用药、饮食、运动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优质护理不仅包括上述用药、饮食、运动指导建议,还包括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环境维护等内容,主要指导思想时通过各种资料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感,增强治疗信心;同时利用优秀事例配合患者家属,舒缓患者心理压力,排解抑郁忧虑情绪;维护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也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有所改善,趋于正常;无效: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护理干预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生理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计量资料(x-±s)和计数资料(%)进行计算,分别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有效率91.00%,对照组79.00,两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有效率对比 [n(%)]
3.讨论
肺心病在我国较为高发,是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类型。肺心病患者,其肺泡功能减退,不同有效的完成气体的转换,导致血氧饱和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肺心病在患病早期,特异性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的快速发展。临床治疗肺心病,主要是控制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一般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辅以抗感染类、止咳平喘类药物,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延缓疾病的发展。
但单纯的使用上述常规治疗,其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有报道指出[3],通过优质护理,能够提高肺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选取我院的200例肺心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采用优质护理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有效率明显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干预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在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中,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的肺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辅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理指标趋于正常,延缓疾病的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桂华.优质护理干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患者临床效果的作用[J].河北医学,2017,22(4):164-166.
[2]杨亚芳.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v.31(15):60-62.
[3]袁怀军.降低肺动脉压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3):97-98.
论文作者:张光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患者论文; 肺心病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指标论文; 有效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