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留俊霞

留俊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10003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2月~2014年4月,医院传染科收治的84例乙肝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42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12个月HBeAg阳性率0.00%低于常规组14.29%;12个月后,干预组、常规组ALT、AST、TB、HBV-DNA水平低于治疗前,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增进抗病毒治疗效果,减轻肝功能损害,对于防治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感染源的传染性疾病,是国家一类传染病。乙肝传染性强、危害大,我国是乙肝大国,保守估计HBV感染者超亿人,我国HBV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10%~11%,潜在患者约2000万人[1]。乙肝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是肝硬化最常见病因,调查显示约有15%~40%乙肝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高危风险因素,部分患者不得不行肝移植以延长生命。乙肝具有高致死性,乙肝晚期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可并发腹水、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症状者肝炎肝硬化患者5年内生存率不足15%[2]。目前,乙肝治疗主要以应用抗病毒药物为主,可有效预防肝硬化,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有助于阻断亲缘传播,但需注意的是,乙肝复发率仍较高,同时抗病毒治疗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依从性差,护理风险较高。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增进疗效,提示患者生命质量。本院尝试对乙肝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2月~2014年4月,医院传染科收治的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非姑息治疗;②认知、精神均正常,未并发肝性脑病、腹腔积液等严重并发症;③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④知情同意。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男60例、女24例,年龄22~75岁、平均(40.6±7.1)岁,初发53例。均为急性黄疸型,合并肝硬化24例,酒精性脂肪肝17例。伴有不同程度食欲不振24例、乏力48例、尿黄54例、恶心呕吐22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及中专34例、大专及以上20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临床表现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常规组

均给予抗病毒治疗,护理以消毒隔离、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为主要内容。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方案用药,治疗期间定期检查HBV DNA病毒载量,若提示耐药,应用无交叉耐药联合用药。选择性应用保肝药物治疗。定期复查。

1.2.2 干预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院内干预:①行为干预: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除重症外,无需绝对卧床休息,注重劳逸结合,急性期减少体力活动,减轻肝脏负担,运动量以自觉疲倦为限;②心理护理:乙肝尚无治愈可能,极易复发,入院时隔离、限制探望可能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许多患者有抑郁情绪,应及时发现病理性抑郁,针对性的强化心理支持;部分患者有较强的病耻感、厌世感,应多交流,多鼓励、支持;合理安排家属探视,指导家属进行心理支持;③积极帮助患者树立公共道德观,自觉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工作,以免将乙肝传染给他人;④预见性做好病情监护:做好神经功能障碍鉴别,若见沉默、谵妄,及时处置,若有鼻腔出血提高警惕,若恶心、腹胀、食欲减退加重做好对症支持;⑤饮食管理:除脂肪外,其余营养素应保证充足供应,以利于肝脏病变组织自我修复,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热量供给,动物类蛋白最佳,若有神经功能缺陷应减少蛋白摄入,并调整氨基酸摄入;⑥若患者易饿,但也不应进食过多,若食欲减退,可食用清淡饮食增强食欲;⑥对症护理:若出现发热,指导其多饮水,遵医嘱降温;若出现肌肉酸痛,给予红外线局部照射;若发生消化道出血,安排禁食、平卧,记录24h出入量、排泄量、呕吐情况,给予垂体后叶素、凝血酶等止血药物;⑦合并症处理:若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给予护肝、降黄、利尿等资料护理,维持各项机能稳定,提高患者耐受,维持抗病毒治疗。

2.院外干预:①成立乙肝服务小组,由护士长作为组长,5位资深护士作为小组成员,定期举办活动,开展乙肝知识讲座、复查活动;②每月1次小组活动,主要讲解乙肝防治相关知识,并进行定期肝硬化超声检查,鼓励病友间相互支持,帮助患者解决疾病管理中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抗病毒治疗后、12个月后,HBeAg阳性率。治疗前、12个月后,肝功能、HBV病毒载量指标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

2结果

常规组治疗前HBeAg阳性17例、抗病毒治疗后1例、12个月后6例,干预组则为17例、0例、0例,干预组12个月HBeAg阳性率低于常规组。

12个月后,干预组、常规组ALT、AST、TB、HBV-DNA水平低于治疗前,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乙肝护理难度大、风险高主要体现在:①住院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其中不乏肝性脑病、腹水者,患者不适感较强,自护能力不足;②常见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表现,住院期间病情易反复,食欲减退或亢进可交替出现;③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焦虑,易激惹,部分患者甚至有厌世情绪;④疗效影响因素较多,心理、饮食、作息、运动、防寒保暖等都可能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⑤发病影响因素众多,心理状况与情绪、饮食情况、作息情况、运动情况、防寒保暖情况等,都可能影响病情;⑥不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存在较大差异[3]。

综合性护理干预旨在通过院内护理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保证隔离治疗期间治疗效果,尽可能提高院内健康教育质量,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还可减轻护士工作负担,再通过院外延伸干预,加强督促、复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结果显示,12个月后,干预组HBeAg均为阴性,6-12个月内未见复发,低于对照组,12个月后ALT、AST、TB、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增进抗病毒疗效,减轻肝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1-15.

[2]林宇,李颂华,王如伟.日本对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治疗研究概述[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8):1444-1449.

[3]许胜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6):706-707.

论文作者:留俊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留俊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