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超声造影表现极其临床指导意义论文_朱献忠,王琴

浙江金华广福医院超声医学科 3210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前后的超声造影(CEUS)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65例,通过CEUS对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进行病灶检测和疗效评价。结果:微波消融前,CEUS检出肿瘤病灶86个,检出率为94.51%(86/91),表现为动脉相早期增强,门脉相和延迟相减弱;增强CT病灶检出率为90.11%(82/91)与CEUS差异不显著(P>0.05),常规超声病灶检出率为82.42%(75/91)显著低于CEUS(P<0.05)。91个病灶经微波消融治疗后,CEUS显示完全消融病灶74个,造影表现为动脉相、门脉相和延迟相均无强化;局部残留或复发病灶17个表现为动脉相增强,其中4个病灶门脉相和延迟相增强,穿刺活检为组织充血未见肿瘤存活,CEUS病灶检测准确率为95.60%(87/91)。结论:CEUS能够实时、动态、准确的检出肿瘤病灶,对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肝细胞癌;微波消融;超声造影;肿瘤病灶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具有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五,我国是HCC的高发区和多发区。由于肝癌潜伏期或早期不易被发现常会导致多数HCC患者失去最佳手术时机[1],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成为更多患者的选择,但其治疗过程中需要依赖影像技术的诊断和导向。超声造影成像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最新的检查技术,突破了常规超声、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技术限制,能够实时动态检测并获取图像。目前,CEUS主要用于术后肿瘤病灶消融情况检测及疗效评价,而有关其在术前检测诊断的研究报道较少[2,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HCC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进行CEUS检测,阐明CEUS在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HCC患者65例,男48例,女17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6.28±13.85岁,原发性肝癌56例,转移性肝癌9例(胃癌5例、卵巢癌2例、胰腺癌2例),65例患者共91个病灶。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所有病例均通过病灶穿刺或手术病理活检证实为肝癌患者;(2)病灶未接受过射频等介入治疗;(3)门静脉无癌栓形成;(4)原发HCC患者无远处癌转移;(5)病灶≤5cm,病灶总数≤3个。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不耐受MWA患者;(3)严重心、肺、肾脏、肝脏功能障碍患者;(4)对造影剂过敏患者。

1.3 实验方法

(1)CEUS检查 采用TOSHIBA Aplio 500及79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使用前将造影剂声诺维与5 mL生理盐水混合摇匀,造影前抽出2.4 mL在2-3 s内经上肢外周静脉快速注射,再注射生理盐水5 mL,注射造影剂的同时启动仪器,先快速扫描肝脏各叶,再观察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观察6 min后记录存盘。若成像不清晰或者不完全,可在15 min后再次造影采集。造影开始后肝动脉血管迅速显影且呈亮线状,出现在第10-40 s为肝动脉相;第41-120 s的为门静脉相,静脉主干及分支内有造影剂,肝实质增强;延迟相出现于120 s后,肝组织信号增加达到高峰。

(2)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 术前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脏功能及凝血功能,提前禁食8 h,术前30 min注射杜冷丁50 mg,安定10 mg镇静止痛,或实施全身麻醉;消毒手术部位,根据造影结果制定穿刺路径,并在超声引导下将微波针插入到肿瘤内部;启动冷循环系统进行肿瘤微波消融,持续5-10 min;手术结束后采用CEUS检测手术效果。

1.4 观察指标

患者术前通过常规超声、增强CT和超声造影进行检查,记录病灶大小、位置、边界及回声强度等;术后通过超声造影观察病灶位置三相信号变化,判断肿瘤灶的治疗情况,并通过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分析。

1.5 判定标准

(1)诊断标准 患者在进行微博消融治疗前,经CEUS检查,恶性肿瘤病灶主要表现为肝动脉早期增强主要表现为环状增强或者整体增强,在门静脉相和延迟相呈低回声或信号快速消退;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在三相中,病灶与肝实质信号一致。

(2)疗效评价 患者经微波治疗后,CEUS和CECT检查结果分为?完全灭活:CEUS病灶增强部分完全消失,无可见血流信号,病灶在造影前后形态大小一致,CT增强平扫时病灶内呈低密度,增加时无强化;?部分残存或复发:CEUS有部分回声和可见血流信号,动脉相病灶区有不规则增强,在门脉相和延迟相消退,CT平扫时病灶内呈混合密度,增加时病灶部分强化。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CEUS检查结果

65例患者接受检查,CEUS结果显示91个病灶中有86个动脉相信号增强,其中整体增强的病灶75个(图1A)、环状增强11个(图1B),除9个病灶在相和延迟相未明显减退,其它均表现为低增强或消退。

3 讨论

肝癌微创治疗主要包括酒精注射、肝动脉化疗栓、激光、冷冻、微波及射频热消融等,克服了手术切除中的不足在临床上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认可[4]。微波消融属于热消融,其基本原理是将经热辐射后的微波针插入到肝癌组织内,组织中的极性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剧烈摩擦碰撞快速产生热量,肿瘤细胞在温度达到60℃时蛋白变性,组织凝固坏死,最终达到将肿瘤原位灭活的目的[5]。有报道肿瘤大小是肝癌微波治疗中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直径≤4.0 cm的单个肿瘤病灶治疗效果最佳且复发或残留率较低。对于>5 cm的病灶微波治疗时存在无法使边缘组织变性的风险,增加了肿瘤细胞残留的可能性,因此在治疗前后通过增强CT、MRI和常规超声等影像技术观察肿瘤病灶的基本特征确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显得尤为必要[6]。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不仅可以准确指导微波消融术的治疗,也可较准确地判断微波治疗后肿瘤残存及复发情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Yegin EG,Oymaci E,Karatay E,et al.Progress in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approach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ment[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16,15(3):234-56.

[2]何兰芳,刘燕娜.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6):2427-2429.

[3]冯晓曦.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2):26-27.

[4]李臻,张文广,韩新巍.原发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3):221-226.

[5]Poggi G,Tosoratti N,Montagna B,et al.Microwave abl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4,28(5):897-908.

[6]张婷婷,李开艳,张伟,等.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癌的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11):957-961.

[7]袁树芳,吴涛,苏中振,等.原发性肝癌常规超声漏诊原因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09(9):24-26.

论文作者:朱献忠,王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  ;  ;  ;  ;  ;  ;  ;  

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超声造影表现极其临床指导意义论文_朱献忠,王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