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春 湖南省攸县广播电视台 412300
摘要: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电视综艺发展迅速,收视率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雷同过于娱乐化的问题,电视综艺的发展也进入瓶颈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研究分析,探讨如何传达“人文主义精神”,提高综艺节目的播出价值。
关键词: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人文主义精神”;传达表现。
一、新闻传播需要“人文主义精神”。
近几年媒介商业竞争压力不断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媒体人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把综艺节目朝着过于娱乐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博人眼球,提高关注,很多综艺节目刻意的追求刺激,缺乏播出的意义和价值,也引来了非常多的争议。
曾经有一本经典著作《娱乐至死》,就表达了对电视媒体的批判,这本书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发行了,作者是尼尔,他在书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电视片可能会使人们丧失思考能力,污染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应该被有力的东西唤醒。
就目前的电视综艺节目的播出现状来看,很多综艺节目的收视率还是非常高的。而这些收视率高的综艺节目都带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传达的是社会正能量。例如: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求职节目《职来职往》人们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也传达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看他是否有精神生活,因为精神生活人类最本质的需求。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快节奏的文化,那些好看、好玩、刺激的节目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感官刺激,忽视了精神的享受。但是人们应该在娱乐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这个想法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例如我们的神话传说,就是理性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出现的。古代的神话传说就好像现在的娱乐文化活动。所以说,在制作传媒的过程中也要相应的提取一些人类精神世界的共识,我们要回归最经典最传统的人文主义电视制作。
例如,在2017年播出,由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收视率还是非常高的。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人文主义精神”传达。
我们国家的综艺节目现在正从娱乐化朝着文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一个综艺节目在播出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拥有固定的受众群体,如果这个范围广,那么收视率就会提高,就会更受人们的欢迎。如果要想吸引大批的受众,就要传达出大部分人都认可的东西。
我们还是以《非诚勿扰》这个节目为例子,这个节目是2010年开播的,现在已经播出有七、八年的时间了。而且这档节目凭借着高收视率成为了哈佛课程的研究案例。在这档节目里男女嘉宾不对等、拜金主义、虚荣心、不正确的价值观等内容受到了众人的争议。正是因为这些争议才吸引了众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内容真实的反映了当代男女青年的价值观、婚姻观、恋爱观,人们既可以从这个节目中深入思考、也可以单纯的娱乐。
这档节目是在创新的基础上抓住了大批观众的关注点,这也是节目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很多电视节目在追求收视率的过程中,失去自我,没有特色,必然得不到观众的注意,很快就会消忘。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放大节目的价值,满足大众的需求,就能像《非诚勿扰》这档节目一样大放异彩。
我们举这档节目中的一个案例:在一期节目里心理嘉宾讲了这么一段话:单身并不可耻,别认为剩下来的就是不幸的。这句话也得到了大众的一致认可,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受教育,经历不同,所以在节目里会有不同的表现。而这些只是节目的外在表现,内在的还是积极的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价值观。这也是这档节目娱乐之外的又一个价值。
近几年《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这是一档普通的亲子节目,不是我们国家原创的节目。但和原版节目相比,这档节目的难度加大了。在节目里,一个父亲带着孩子从相互排斥、不适应再到熟悉这个过程。孩子能和父亲沟通交流,敞开心扉。观众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满满的亲情。除此之外,节目里为孩子设定的一些任务:照顾老奶奶、外出买东西。也传达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有好的教育意义。[1]
三、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如何丰富精神内涵。
我们国家的电视综艺节目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创新思想,有很多节目都是购买别的国家版权得来的。这也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在不断的消融,越来越多的人模仿西方文化”这也能够看出对自我理性的迷失,这也是当前受众普遍的心理问题。我们国家的综艺节目应该寻找自己的定位,创造出独特的综艺节目。
我们国家的综艺节目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风、缺少创新,没有明确的文化定位。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我们国家效仿别的国家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2]
我们应该坚持本土文化,坚持创新。例如河南的节目《梨园春》、《武林风》近几年收视率还是非常高的。这两档节目,一个是和戏曲有关,一个是和武术有关,都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再例如央视播出的《诗词大会》也取得了不少的收视率,一度掀起了网友关注的热潮。这档节目和我们国家的古诗词文化有关。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还是很受人们关注的,传统文化本土节目有很大的创新优势,只要我们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发现市场认可关注的内容,就能被大众所接受,从节目里传递正能量,发扬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
在这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因为人才是关注的重点,是节目的主导者。我们要体现人文主义关怀,这也是对观众的尊重。不要过于包装过度,炒作,也不要为了吸取大众的关注特地做一些冷漠刻薄的事情。我们应该用温暖代替冰冷,用真诚、理性、正能量来吸引人的关注,相信这样我们国家的综艺节目才能够可持续性的发展。[3]
总结:综上所述,在我们国家终于娱乐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传播正能量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低级的节目只能叫做娱乐,和精神无关,我们应该有娱乐精神传播人文。让综艺节目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节目充满人情味。
参考文献:
[1]邹广文.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14.
[2]尹鸿.冲突与共谋——论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文艺研究,2011:20.
[3]张红军.话语重构:1990年代以来革命历史剧的主旋律叙事.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23.
论文作者:刘艳春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节目论文; 综艺节目论文; 国家论文; 文化论文; 收视率论文; 大众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