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

胶质瘤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

刘亚虎[1]2017年在《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与分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与分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12例单发脑转移瘤和30例脑胶质瘤(低级别14例,高级别16例)的PWI特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扫描和PWI及增强扫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与肿瘤周围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计算出肿瘤实质区与肿瘤周围水肿区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值,同时获取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的时间-信号曲线,并对rCBV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肿瘤实质区,单发脑转移瘤的rCBV值(4.04±0.84)低于高级别胶质瘤r CBV值(5.52±1.33),低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2.28±0.76)低于高级别胶质瘤rCBV值(5.52±1.33);在瘤周水肿区,单发脑转移瘤的rCBV值(0.73±0.34)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1.45±0.28),低级别胶质瘤的r CBV值(0.69±0.19)低于高级别胶质瘤rCBV值(1.45±0.28),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及单发转移瘤经磁共振灌注获得的时间-信号曲线具有不同特征。结论: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与分级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宇博[2]2011年在《术中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在非增强胶质瘤手术的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鉴别非增强胶质瘤病理级别与恶性程度的作用,以及灌注成像在术中应用并指导手术实施的可行性。方法:第一部分:选择36例常规磁共振扫描显示幕上非增强胶质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常规及灌注成像扫描,所有患者经手术切除病变,留取标本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半定量测量。第二部分:选择5例常规磁共振扫描显示幕上非增强胶质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常规及灌注成像扫描,所有患者经手术切除病变;术中行磁共振常规及灌注成像扫描,对灌注成像显示的残余肿瘤部分于神经导航中标示,并再次行手术切除。两次切除标本分开留存,并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半定量测量。结果:第一部分:磁共振灌注成像测量的相对脑血容量与肿瘤病理分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对脑血容量越高的肿瘤,其恶性程度也越高,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第二部分:术中灌注成像与术前灌注成像结果一致,由灌注成像提示所取的两次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一致,影像学上无肿瘤残余。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以在术前增加判断非增强胶质瘤病理级别及恶性程度的有效信息,也可以在术中提供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的有效信息。

张远芳, 郭岳霖, 肖叶玉[3]2008年在《儿童大脑胶质瘤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应用于儿童大脑胶质瘤诊断的可行性及其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法儿童大脑胶质瘤患儿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5~16岁,对照组儿童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14岁。使用GE1.5T Signa High-SpeedMRI扫描仪,双倍剂量造影剂马根维显(0.2mmol/kg)根据不同患儿血管情况分别以2~4ml/s注入速度通过18G套管针经最佳的血管注射,随后以相同速度注射生理盐水20ml。结果磁共振灌注图像质量分为"差""中""优"分为叁级,造影剂注射速度2ml/s组灌注图像质量多为"差"(12/17),注射速度3ml/s组多为"中"(14/16),注射速度4ml/s组全为"优"(6/6)。结论磁共振灌注图像的质量与造影剂注射速度密切相关,造影剂注射速度>3ml/s是获得满意磁共振灌注图像的基本条件;而扫描前护士对血管的选择及血管状况的评估是造影剂高速注射成功的前提。

肖冬玲, 唐光才[4]2016年在《脑胶质瘤磁共振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常规MRI能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解剖和功能信息[1]。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其微血管结构、肿瘤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准确评估肿瘤血供及微循环状态对胶质瘤的诊断非常重要。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PI)可以对肿瘤微血管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故能用于诊断胶质瘤。

韩彤, 郭军, 刘力, 刘卉, 白旭[5]2006年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分级及与其他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2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前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胶质瘤76例(包括Ⅰ、Ⅱ级36例,Ⅲ级20例,Ⅳ级20例);转移瘤20例;脑膜瘤20例;脑原发性淋巴瘤8例;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于局部脑血容量图中确定肿瘤最大灌注区,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比较不同类型肿瘤灌注曲线的特点;并计算最大局部脑血容量,经与对侧正常脑白质参考点校正获得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比较各级别胶质瘤、转移瘤、淋巴瘤瘤内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以及Ⅲ、Ⅳ级胶质瘤和转移瘤瘤周水肿区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结果(1)胶质瘤Ⅰ、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分别为1.38±0.74、2.65±1.07和3.22±1.57,叁者间差异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H=36.688,P<0.001);灌注量以Ⅰ、Ⅱ级胶质瘤最低,Ⅳ级最高。(2)脑原发性淋巴瘤内呈低或等灌注,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1.50±1.05)与Ⅲ、Ⅳ级胶质瘤(间变性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虽然转移瘤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2.34±1.97)与Ⅲ、Ⅳ级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类肿瘤瘤周水肿区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级胶质瘤高于转移瘤(u=2.538,P<0.05)。(4)轴外肿瘤(脑膜瘤及血管外皮细胞瘤)于脑血容量图中呈明显高灌注,于对比剂首过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上显示为首过期后MRI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不易回到基线水平,提示其微循环血管因缺乏血-脑屏障导致对比剂快速渗漏进入组织间隙。结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以揭示肿瘤内血管分布状况,量化病变部位的血管生成,为临床提供病理生理学信息。肿瘤内和肿瘤周围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变化可对胶质瘤分级及胶质瘤与转移瘤、淋巴瘤和轴外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侯学文[6]2016年在《3D-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在脑肿瘤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perfusion imaging,DSC-MRI)与叁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两种灌注方法对脑肿瘤血流灌注的差异。并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一、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脑肿瘤患者(14例脑膜瘤,6例低级别胶质瘤,6例高级别胶质瘤,8例转移瘤,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1岁,范围:15-72岁)的3D-ASL和DSC-MRI资料。所有患者在Siemens Magnetom Skyra 3.0T扫描仪上行常规MRI(T1WI、T2WI、FLAIR)、3D-ASL、DSC-MRI和T1WI增强扫描(CE-T1WI)。脑肿瘤血流量灌注值(tumour blood flow values,TBF)通过设定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st,ROI)测量。应用相对的脑肿瘤血流量灌注比值(relative of tumour blood flow values,r TBF)进行定量分析,即ASL r TBF,DSC r TBF,相对的脑肿瘤血流量灌注比值等于脑肿瘤血流量除以肿瘤的镜像区域(r TBF镜像)、对侧正常白质(r TBF白质)和对侧正常灰质的测量值(r TBF灰质),镜像区域指肿瘤对侧相应的脑区域。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ASL r TBF测量和DSC r TBF测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用于评估定量结果的相关关系。二、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40例脑肿瘤,包括胶质瘤14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6例,高级别胶质瘤8例),脑膜瘤10例,转移瘤10例,髓系肉瘤6例。测量3D ASL脑血流灌注图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值(TBFmax),对侧正常白质的脑血流量值(CBF)及相对肿瘤血流量值r TBF。r TBF=TBFmax/CBF。将脑肿瘤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高级别胶质瘤组、脑膜瘤组、转移瘤组及髓系肉瘤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r TBF值进行比较,后续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结果:一、(1)以肿瘤镜像区域和对侧正常灰质为参考对象时,ASL r TBF和DSC r TBF间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08和0.096。以对侧正常脑白质为参考对象时,P值为0,ASL r TBF和DSC r TBF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2)以肿瘤镜像区域、对侧正常灰质和对侧正常白质为参考对象时,ASL r TBF和DSC r TBF有非常显着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946,0.911和0.744。二、3D-ASL磁共振灌注测量得到的脑肿瘤相对血流量值r TBF,髓系肉瘤组r TBF低于低级别胶质瘤组、高级别胶质瘤组、转移瘤组及脑膜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组r TBF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组、转移瘤组及脑膜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和转移瘤叁者之间r 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肿瘤的灌注评估方面,3D-ASL灌注技术可以作为非侵入性的磁共振灌注选择,尤其是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和需要随访的患者,因为不需要注射对比剂。3D-ASL能定量反映肿瘤微循环的灌注情况,对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级有重要价值。

刘亚虎, 梁新强, 梁亮, 陈晓武, 杜成利[7]2017年在《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单发脑转移瘤和16例高级别胶质瘤的PWI特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扫描和PWI及增强扫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与肿瘤周围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脑血容量(CBV)值,计算出肿瘤实质区与肿瘤周围水肿区的相对脑血容量(r CBV)值,同时获取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的时间-信号曲线,并对r CBV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的时间-信号曲线不同。在肿瘤实质区,单发脑转移瘤的r CBV值为(4.04±0.84),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5.51±1.33);在瘤周水肿区,单发脑转移瘤的r CBV值为(0.73±0.34),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1.45±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鉴别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叶佳, 吕晋浩, 赵瑞峰[8]2017年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传统的磁共振检查可以发现胶质瘤,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磁共振检查对胶质瘤的分级是非特异性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逐渐用于胶质瘤的分级,本文对这种技术进行综述。

陈淑玲, 郭子义, 钟小航[9]2014年在《晚期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与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通过立体定向仪将C6细胞接种至鼠脑右尾状核区,接种3周后行3.0T常规MRI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记录灌注成像参数局部脑容量(rCBV),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0只接种大鼠,在随后病理检查中均有肿瘤形成,成瘤率100%;磁共振灌注成像显示胶质瘤瘤体和对侧镜像脑组织的rCBV分别为262.61±72.82和189.39±57.21,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鼠脑胶质瘤模型适合用于脑肿瘤组织血容量的研究。

刘灿, 高燕华, 徐效文, 喻罡[10]2012年在《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脑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WHO将其分为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术后需要进行放疗与化疗,而低级别则不需要,因此对胶质瘤进行正确的病理学分级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非常关键。常规MRI能提供肿瘤边界、占位效应等病理信息,但这些征象对胶质瘤的分级和良恶性鉴别缺乏特异性。因此,常规MRI在脑肿瘤的诊断与分级上存在局限性[1,2]。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可以检测血流动力学,无创获得

参考文献:

[1]. 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与分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D]. 刘亚虎. 桂林医学院. 2017

[2]. 术中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在非增强胶质瘤手术的初步应用[D]. 王宇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1

[3]. 儿童大脑胶质瘤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研究[J]. 张远芳, 郭岳霖, 肖叶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

[4]. 脑胶质瘤磁共振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J]. 肖冬玲, 唐光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5].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韩彤, 郭军, 刘力, 刘卉, 白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6

[6]. 3D-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在脑肿瘤的应用研究[D]. 侯学文.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7]. 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 刘亚虎, 梁新强, 梁亮, 陈晓武, 杜成利. 微创医学. 2017

[8].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方面的研究进展[J]. 叶佳, 吕晋浩, 赵瑞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7

[9]. 晚期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与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J]. 陈淑玲, 郭子义, 钟小航. 重庆医学. 2014

[10]. 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J]. 刘灿, 高燕华, 徐效文, 喻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标签:;  ;  ;  ;  ;  ;  ;  ;  ;  ;  ;  ;  

胶质瘤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