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辞书“动态修订”新模式
汪维辉
摘 要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征求意见本)修订工作成绩巨大,超出预期;存在问题难免,修订永远在路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辞书修订需要转变思路,探索“动态修订”的新模式,变少数专家定期修订为所有读者随时修订。中国有可能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动态修订 一天
期盼已久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征求意见本)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我国文化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和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值得庆贺。我翻阅了其中的一部分条目,有三点想法跟大家分享,敬请行家指教。
第一,成绩巨大,超出预期。
这次修订,很好地贯彻了“订严补慎”的总方针,修改的幅度之大,质量之好,都超出我的预期。这是很不容易的,为后续各册的修订树立了一个标杆。
第二,问题难免,修订永远在路上。
编辞书是遗憾的事业,永远没有可以圆满画上句号的一天。一部辞书,只要它还有存在的价值,修订工作就永远在路上。第二版第一册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难以尽免的。
2. 修改释义
像《汉语大词典》这样的“巨无霸”辞书,没有人会奢望通过一次修订就解决所有的问题。第二版采取先出“征求意见本”、全部25册征求意见结束之后再集中出版的办法,应该说是考虑得很周全的,能够尽可能地保证修订的质量。但是正式出版以后,读者在使用中如果发现了问题,又该怎么办呢?按照传统的“周期性修订”模式,只有等到下一次全面修订时再来集中加以解决了。这显然无法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需求,更不要说下一次全面修订是否能够如期进行谁也不敢保证,因为要组织一批既有专业水平又有时间精力的专家学者来给《汉语大词典》进行一次“大修”,谈何容易!以后将会越来越难。有鉴于此,我在十年前《汉语大词典》修订工作刚刚启动的时候就提出过“在线《汉语大词典》”的设想。(汪维辉 2009/2013)基本原则是“共享共建”,包括免费使用和在线修订。“免费使用”就是电子版《汉语大词典》上网让读者免费查阅,这需要国家投入经费。在国力日渐强盛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正在修订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就将采用这一模式。“在线修订”就是变少数专家定期修订为所有读者随时修订。读者可以随时提出修改意见,由一个专门的常设机构(比如现在的“汉语大词典编纂处”)负责收集和处理,简单的错误可以即时改正(如下文提到的“请”字没有繁化),复杂的问题则交由专门的“审稿委员会”去审定。(汪维辉 2009/2013)这样就能实现“动态修订”,使修订工作常态化、高效化,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以保证《汉语大词典》的质量持续不断地得到提高。目前采用这种修订模式的有“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审定制度,它们都缺乏权威性,人们只能姑妄查之。我觉得中国可以在大型权威辞书的“动态修订”新模式探索方面先行先试,走在世界前列。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第二版的修订幅度相当大,质量也很高,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当然,如果吹毛求疵,第二版也还存在一些可议之处,比如:
综合能源系统是对能源的产生、输配、转换、存储、消费等环节进行有机协调与优化的能源产供销一体化系统。它将电力、燃气、供热/供冷、供氢等多种能源环节与交通、信息、医疗等社会基础支撑系统有机结合,通过该系统内多种能源之间的科学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满足用户多种能源的梯级利用、社会供能的安全可靠等目的。
义项③把首条书证由元马致远《汉宫秋》例换成了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例,提前了始见年代。末尾又补引清孔尚任《桃花扇》一例,把最后书证的时代从明代延后至清代。
秀容月明因对本地不熟,就拜托丛时敏去帮他配一味毒药,他服了药,去见梨友,一个时辰内就毒发身亡。那样,桂州六十万百姓的性命保住了,他也不至于受辱。可他被丛时敏骗了,丛时敏早就降了胡人。
把原来的⑤、⑥、⑦三个义项调整到①、②、③、④之前。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①、②、③、④四个义项中的“天”都相当于“日”,而在汉语史上,“天”的这个意义的产生是很晚的事情(蒋绍愚 2012),调整后的次序合乎“一天”这个词语的历史发展事实。下面讨论各个义项,都按照第二版的新排序。
第三,转变思路,探索“动态修订”新模式。
浮标是一种对水文气象环境进行长期、定点、实时、立体监测的重要设备。富春江浮标站主体为船型结构,可测量江面温湿度、雨量、风向风速、气压、富春江水温、流速8个气象要素数据。浮标锚泊系统是浮标采集系统的载体。它是由浮标体、锚系等组成。浮标体为船型钢制框架结构,长4 m,宽2 m,吃水1 m。
有两个义项的释义做了修改,详见表1:
表1
初中历史涵盖很广,比小学历史内容丰富,要求学生记忆更多。教师大多采用一成不变的授课流程,课堂上列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只要了解了这几点,就相当于完成了课堂教学。这种一成不变的流程缺少新意,学生只要事先预习了课本,在课堂上重点听教师讲的这几方面,就可以顺利考试了,导致学生对教师讲的其他内容并不重视。这种一成不变的流程缺少新颖的环节,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面对要背诵的枯燥的历史内容,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
义项⑤删去“犹一时”,更简洁,也更准确。
对照第一版和第二版,“一天”条义项数相同,都是7个,但是第二版做了以下一些修订:[1]
右桌是两个秀才,长相也算得骨骼清奇,一个像白山羊挂着红袍子,一个像黑山羊挂着紫袍子。红袍子道:“到时候‘龙化成鱼’,这皇帝都会跑路的,还哪里去考进士找官做!兄台你说得对,不做良相啊,咱们就做良医。咱们早早去了万花谷,单单就去找孙思邈那老爷子老神仙,他要是愿意将脉象和方子传一点给我们两个,不比记那《礼记》、《春秋》、《道德经》强得多?一辈子吃用不尽!论起医生,我觉得妇科小儿科最好,给小儿看病来钱,给夫人小姐看病饱览人间春色……”
3. 补充或更换书证
《汉语大词典》的编纂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所谓“源流并重”,就是通过书证反映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由于历史的原因,第一版在“溯源”和“讨流”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始见书证时代滞后的现象比较普遍,最后书证时代偏早的也很常见,出版后这方面的商榷补正之作极多,这也是第二版修订的一个重点。“一天”条在补充或更换书证方面修订幅度最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下面逐一列举。
义项①增加了《后汉书·苏章传》一例,把此义的始见年代从唐代提前到了东汉。[2]末了又增加了明代龙膺的《朝天子》曲一例,把最后书证的时代从金代后延至明代。这一提一延,就把“一天”的“一块天空”这个义项的使用时限向前向后延伸了六七百年,而且使这个不很常见的义项的书证从两条增加到了四条。在“亦指满天”用法下增加了一条《镜花缘》的例子,在元杂剧和鲁迅作品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说明这种用法不是从元代直接跳到现代的,而是经过明清一脉传承下来的。
1. 调整义项排序
义项④的末尾补引了邓友梅《那五》一例,使得此词的当代用例从自拟例句变成了书证。
义项⑤把最后的自拟例句换成了沈从文的《旅店及其他·阿金》。
义项⑦的第二例由丁西林的《一只马蜂》换成了胡适的《谈新诗》。细读例句,不得不说更换得好,因为《一只马蜂》的用例是“总有一天”,其中的“一天”并不是“某一天”义的典型用法,换成《谈新诗》的“写一天晚上一个远行客人在一个人家寄宿”,就义、例密合了。
4. 其他
第二版在很多细节上比第一版更加严密精细,比如: 义项③“形容很大、很多”,第一版顿号作逗号;义项⑤引老舍《正红旗下》十:“什么样的人都有,就是没有可靠的!”第一版逗号作句号;义项②引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第一版无“序”字;义项⑥引《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一天却也没些空闲”,第一版“却也”作“都也”,核对原书,实作“却也”。这些虽然都是细枝末节,但是反映了修订者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作风。
义项④从所引的三条书证看,清代的两例都是指“一个白天”,指“一昼夜”的例子是现代作家的,说明两种用法的产生有先后,第一版的释义把两种用法的顺序颠倒了,第二版的修改既准确又简明,而且把自编例句都换成了实际用例,更有说服力,也更符合辞书的规范。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上述三点想法。“一天”这个词条完全是随机抽取的。
1. 第二版按照始见书证出现的时代顺序排列义项,那么义项⑤应该排到最后,因为这个义项只有现代用例。
2. 义项②“一重天”当有早于唐代的例子,如《广弘明集》卷十载北周甄鸾《笑道论》:“上元宫即太上大道君所治,计一天相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里,则九天相去七十九万九千九百二十里。”
3. 义项①引《后汉书·苏章传》例“请”字没有写成繁体。
左达把那张拍卖推荐函挑出来,刷刷地签好字,端详一下,凑到嘴边,吹口气,在徐艺面前抖抖,然后,伸开两只胳膊把面前的五十万现钞往徐艺面前一推,道:“这钱现在还是你老板张仲平的。我……不借了。”
但是,如果孕妇摄入的能量太多,远远超过了能量所需,就会导致体重增长太多、太快,对母体和胎儿有害,一般可根据体重的增长来调整能量摄入和身体活动水平。尤其是高龄孕妇发生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高,更应避免能量摄入过多而导致体重增长太快。
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采用“动态修订”的新模式,是随时就可以解决的,而不必等到若干年后的“大修”。
前天晚上他打麻将被别人合伙整惨了,输了一百多块钱,那可差不多是他一个月的低保费呀。钻心的疼痛折磨得一夜未合眼。一大早牛黄丸就爬起来,啃完剩下的半个面包,拿上钓鱼工具骑单车来池塘。
附 注
总而言之,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被忽视的研究点。因此,本文针对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被忽视的研究点,从有关当前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研究点、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对于被忽视研究点的背景研究分析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被忽视的研究点三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士以及广大读者,提供有效的参考性借鉴依据。
[1] 请参阅本文附录。
[2] 若按作者范晔的生活时代算,至少也是南朝宋。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一版).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
3. 蒋绍愚.汉语“天”的意义的演变.∥蒋绍愚.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续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2.
4. 汪维辉.时代呼唤在线《汉语大词典》.在“中国辞书高层论坛——《辞书研究》创刊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2009年10月·杭州)上的发言;宁波大学学报.2013(4).
附录: 两版“一天”条对照
第一版
第二版
(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史研究中心 杭州 310058)
(责任编辑 刘 博)
标签:《汉语大词典》论文; 动态修订论文; 一天论文; 浙江大学中文系论文;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