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贤任能的一场革命——全国公开选拔处级以上年轻干部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选贤任能论文,述评论文,处级论文,公开选拔论文,干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古能识英才者被称为伯乐。但伯乐不常有,致使许多人空怀壮志,大器难成!
选贤任能之路能否畅通,关系着中国在21世纪的命运!
“精简是革命,选贤任能也是革命。”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我国自1993年开始进行的机构改革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正是对邓小平同志这一论述的具体实施。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国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推行公务员制度工作中,抓住人员过渡这个机遇,对处级以上领导岗位实行竞争上岗的作法,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也引起了全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
机遇:给你提供了成才的机会
公开选择年轻干部,实在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成功之举。1987年,当吉林省发现许多部门的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明显偏大而要补充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时,竟遇到了在后备干部中难以挑选出足够的合适人选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并非吉林一省所有,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过去传统选拔干部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那种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干部的某些做法致使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的视野和知人渠道日趋狭窄,许多优秀的人才难以被及时发现,更谈不上大胆提拔。一方面是主要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感叹人才难觅;另一方面是大批青年俊才不能及时进入干部选拔的程序,才华不能得到充分展现。
用什么办法能使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自90年代以来,一些地区在推行公务员制度中,普遍推行了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的作法。
云南省曾经为全国提供了厅级部分领导职务面向社会进行“一推双考”的经验。去年,在公务员过渡工作中,他们又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了领导岗位竞争上岗、一般职位双向选择方面的尝试。
1996年初,山东省青岛市市直机关共拿出181个处长职位、121个副处长职位进行竞争,其中竞争的处长职位占处长职位总数的34%。共有714人参加竞争,通过竞争上岗的280人,另有22个职位因无合适人选暂时空岗。
山西省四次公开选择副厅级领导干部,每次都通过新闻媒介的广泛宣传和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把选择方向、具体要求向社会公布,报名、考试、答辩、考察等环节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公开进行。选拔工作结束后,被选上的干部要在电视上向全省人民亮相,这一系列过程,形成了公开选择,平等竞争、好中选优的局面。
四川和辽宁省,在公开选择工作中,除在报纸上公布应试者的成绩和名单外,还吸收纪检、监察、公证部门参加,进一步提高了选拔工作的透明度。
在各省市公开报名的时候,报名场所人流涌动。报名者中有留学归来的博士,有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研究生;有党政机关的干部,企业的厂长、经理,还学校的教师……他们带着各种能证明自己才能的资料从四面八方面而来。在这些人中,大多数的年龄是30岁到40岁,也有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1994年浙江省公开选拔副厅级干部时,符合条件报名者中最年轻的才25岁,是一位来自中学的教师。今年北京市公开招考副局级领导干部时,也有一位25岁最年轻的报名者。这位勇敢的年轻人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竞争力,他说是这种公开的竞争形式吸引了他,实在是值得一试。
福建省石狮市的女副市长上任前只是厦门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山西省某市工商局的一位年轻的女副局长一跃成为省审计局的副局长。湖北省绝大多数县都通过公开选择,配备了1到2名35岁以下的副书记、副县长。
江苏省某县党校一名女教师,经过推荐、考试,显示出了她对妇女工作的能力和知识,市委因此向市妇联推荐她为市妇联主任的候选人,并和市妇联的几位副主任一起参加选举。选举结果,这位女教师以最多的票数当选为市妇联主任。一年后,由于她工作的出色,市委又让她去独挡一面,担任了县委书记。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国实行公开选择领导干部的省区市已有22个,应招名额与报名人数的比例达1:1000。
公平:胜者败者皆舒心
把竞争机制引入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具体工作,是一场选贤任能的革命实践。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深受世人的称颂。
1993年的一天,浙江省公开选拔局级干部的考场吸引着许多跃跃欲试的年轻人。岑国荣半信半疑地走进了考场。岑国荣是省统计局的副处级干部,他要越级竞争省统计局副局长的职务,自知没有任何“关系”的岑国荣对这种公开选拔的公正和真实,感到心中没底。很快,第一轮考试结束了,进入第二轮考试的岑国荣惊讶地发现,许多正处级干部没能入选,他意识到这真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并没有人为的杠杠。到最后的面试时,岑国荣叹服了,他和另外5个候选人竟全是副处级干部。 没有任何“关系”的岑国荣最终走上了省统计局副局长的岗位,当时他只有32岁。
竞争上来的同志激动地说自己赶上了改革的好时代,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让他们感到很神圣,决心“一定不辜负这个时代,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改革争气”。下来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吉林省某局一位原副局级巡视员的一番话,道出了觉悟,也道出了理解:“按科员过渡的确让人心里难过了一阵子,有种失落感。但是,竞争是公平的,自己在业务能力方面,的确不如竞争上来的同志,因此,心里也就平衡了。”
吉林省人事厅的一位领导对竞争上岗位了这样的描述:有哭的,有笑的,就是没有闹的。公开、平等竞争,胜者败者都舒心!
竞争:带来什么效应?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被海外传媒称为“中国选贤任能的一场革命”。它带来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其意义极为深远。
——体现了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用的原则,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扩大了群众地参与,有效地抵制和扭转了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不正之风。有能力的人,不用发愁自己没有“关系”、没时间去“跑官”;没能力的人就是有关系也不去“跑”了。过去,有很多领导同志对“跑官、要官”者很反感,但也很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把能力差的老同志拿下来,于心不忍,看着有能力的年轻同志上不来,心里也着急。竞争上岗为解决这个难题开了个好头。思想好、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人脱颖而出,没有能力的人服气而下,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的遏止,群众满意,领导同志也大大地得到解脱。
——打破了“从领导身边选人”、“少数人选少数人”的旧格局,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发现和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为他们展露才华、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吉林省审计厅一位副处长竞争上岗时,年仅28岁。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欣慰地回答说:“若论资排辈,5年之内我是没有希望晋升副处级职务的。”
——激发了机关干部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热情高、干劲足、工作有魄力,许多人表示:“给我一个舞台,一定要创造出一个奇迹来!”下岗的干部和一般干部也增强了压力感和危机感。他们认识到,自己端的不再是“铁饭碗”,机关不再是“保险箱”,唯有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尽职尽责,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