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业论文,知识型论文,现状分析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传统资本三要素已不足以解释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而一种取决于人的要素——知识,正在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知识型服务业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对知识型服务业的研究始于1995年,该年英国学者Miles等人首先明确提出了“知识型服务业”的概念。此后,荷兰的Beijie、英国的Hales、德国的Muller和Zenker、丹麦的Larsen、瑞典的Alvesson、芬兰的Kuusisto和美国的Newell等专家学者先后涉足这一领域,掀起了对知识型服务业研究的热潮。
我国对知识型服务业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调查各地区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制定其发展对策,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咨询机构中。
知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是基于高度专业化知识,以提供高智力附加值的知识(或技能)密集型产品或服务为主,并在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经营性服务行业,如管理咨询业、金融和保险服务业。
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该行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日益显著的地位;另一方面,我们对该行业的总体发展状况缺乏认识,不能有效地促进其发展。为顺应历史潮流,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已势在必行。
为此,本文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各行业年鉴中相关的知识型服务业数据,对其在1998年到2003年的行业机构数、从业人数、行业收入和进出口额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对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有所认识。
1 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均有较快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密集地。其中北京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最高,2000年知识型服务业对该市GDP的贡献为24.6%,2001年达到31.4%,2005年贡献率基本与2001年持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知识型服务业2005年的GDP贡献也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平均水平。可见,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
我国政府已意识到知识型服务业对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影响,决定引导全社会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中国政府在2005年制定的“十一五”计划提出,我国应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等知识型服务业,以促进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增强,并以此作为第三次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因此,为了缩小我国知识型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顺利实现“十一五”计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对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已迫在眉睫。
1.1 行业机构数分析
2002年是我国知识型服务机构数量变化的转折点。从2002年开始,知识型服务机构数量大幅度增长,打破了整个行业从1998—2001年期间的低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其主要原因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了WTO,原先封闭的知识型服务业逐步对外开放,国外知识型服务机构大量涌入,本地知识型服务机构因受外来压力或得到外资投资开始大量扩充,从而导致了中国知识型服务机构数量的猛增。
图1 知识型服务业各行业机构数量的变化图(1998—2003)
注:虚线部分数据按“二天平均移动法”给出的预测值。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4)。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知识型服务业中各行业机构数量的变化具有各自的特点:
金融业的机构数量遥遥领先。这和我国金融业发展历史较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金融机构有关。此外,该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属于垄断行业。加入WTO后,国外金融机构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的进驻和国内各种地区性商业银行如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和北京农村银行等的增加,进一步扩大了该行业的机构数量。
建筑业的机构数量最稳定。6年来,建筑业的机构数量基本不变,这与行业自身特点和政府对该行业的管制密切相关。首先,建筑机构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和经验才能成立,且属于竞争行业,因此,机构数量不可能出现大涨大落。其次,政府对建筑业管制严格,对机构建立和管理均要遵循一定程序和资格资质,使得其机构数量在一定时期能够保持稳定。
咨询、会计、审计、统计、计算机应用和律师行业的机构数量增长迅猛。咨询、会计、审计、统计、计算机应用和律师行业对机构规模要求不高,其中,咨询、计算机应用等行业甚至没有从业资格限制,机构建立比较容易,所以数量增长相应较快。另外,我国加入WTO后行业竞争更加规范和激烈,专业服务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这些专业知识型服务业在我国入世后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
广告业的机构数量持续增长。广告业机构数量在1998年表现不俗,1999 年和2000年又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甚至在2001年一举超过建筑业,2002年直逼金融业。出现这种增长势头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增多,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提升企业的品牌效益,必然借助广告宣传,使广告需求迅猛增加;另一方面,广告业虽然对人员素质要求高,但该行业对资金和技术要求低,行业进入壁垒小,使广告机构数量出现持续增长。
保险业的机构数量增长最快。从数量上看,保险业机构数量很少,到2003年还只有62所。但是在增长速度上,该行业的机构数量的增长却是所有行业中最快的。与1998年相比,2003年该行业机构数量的增长率高达196.67%。保险业机构数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行业信用机制不完善,投保者不明确投保是否可有效分散自己的风险,从而不愿购买保险。
另外,社会上关于保险公司不履行合理赔偿或拖延赔偿时间的负面报告虽然较改革开放前有所减少,但仍对当前的投保人有着消极影响。而麦肯锡2005年的调研显示,在中国人们对保险产品不了解,很少人购买。而机构数量的增长速度为知识型服务行业之首,一方面与其基数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和财务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有关。另外,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问题如老龄化社会逼近、国家保障体制不完善和医药费高涨等开始浮现,从而使人们对各种保险产品的需求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知识型服务业机构数量普遍呈持续增长态势,除国家严格管制的行业如金融业和建筑业增长速度不明显外,其他行业机构数量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1.2 从业人数分析
知识型服务业是以高度的专业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专业人才是其行业存在的根本,也是影响该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1998 年到2003年期间知识型服务业的从业人数非常少,除建筑、金融和邮电通信3个行业超过100万人外,其他行业都不足此数。知识型服务业从业人数的增长率也比较低。即使是从业人数增长最快的保险业,2003年从业人数也仅比1998年增长了64%。有的行业如邮电通信业和科学研究业由于行业调整,人员分流和国家财政补贴减少,甚至出现下滑趋势。可见,我国从事知识型服务的人才不仅少,而且也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表1 知识型服务业从业人数的变化表(1998—2003) 单位:万人
注:科学研究业、综合技术服务业2003年数据缺失。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3)。
由表1我们还可以看出,各行业的从业人数变化呈现出不同特征。
1)建筑服务业的从业人数最多。 建筑服务业是知识型服务业中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是金融业的3倍左右。究其原因, 主要有三:①我国建筑业一直都比较发达,在国际上也具备一定竞争力,并于1996年加入国际工程咨询联合会(FIDIC),因而在1998到2003年期间的国际进出口都处于顺差地位。其雄厚的行业实力吸引了众多人才,使得从业人数比较多。②在行业人数统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咨询等与咨询业密切相关的从业人员也归在了建筑服务业中,从而使建筑服务业的从业人数显得比较庞大。③该行业专业性较强,业内专业人士若没特殊原因不会出现转行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从业人数的稳定和数量偏多。
2)金融业和邮电通信业的从业人数增幅大。 金融业和邮电通信业都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均为垄断行业。丰厚的垄断利润吸引了大量人才。而在2002年和2003年,金融业和邮电通信业从业人数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国家对金融和邮电通信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引起的。
3)科学研究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数持续下降。 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行业中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行业。其中,科学研究业分为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其他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分为气象、地震、测绘、技术监督、海洋保护、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和科技交流服务业、工程设计业、其他综合技术服务业,属于基础研究行业。从1999年以来,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开始下滑,一方面是由于国家补助下降,导致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鼓励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从事商业活动的政策导向引起的。
4)计算机应用业的从业人数增长显著。虽然, 目前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还比较低,如2005年底中国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仅为8%—10%, 城市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也只达到5%~20%,使得计算机应用服务市场规模偏小,从业人数相应较少。但另一方面,政府又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信息技术和产业的重要发展政策。政府为以信息应用服务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业发展提供了众多的优惠政策,致使该行业的利润较高,从而使IT专业人才不断涌向这一行业,出现高增长率。
5)保险业的从业人数增长最快。保险业的从业人数增长快, 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较多的不可知因素,使得保险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市场规模迅速扩展,导致保险业的从业人数迅速增长。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从业人数偏少,增长平稳。除建筑业、金融业和邮电通信业等几个关系国民经济命脉且实力雄厚的行业从业人数超过百万外,其他均不足百万。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从业人数每年都有一定增长,特别是保险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其从业人数的增长趋势尤其明显。
1.3 行业收入分析
图2 知识型服务业各行业业务收入的变化图
注:软件服务和软件产品收入2003年数据缺失。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3)。
如图2所示,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各行业的收入两极分化极其严重。 行业收入比较高的建筑、金融和电信三个行业,年收入高达千亿元。行业收入偏低的软件服务、软件产品、专业广告和技术市场等行业,其年收入仅是建筑、金融和电信行业的零头。但是,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行业收入在1998年到2003年间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其中特别是保险业,2003年的行业收入与1998年相比,增长率高达129.42%。
综上所述,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行业收入总体上呈现出平稳健康的发展趋势,前景光明,但现阶段还存在总体水平偏低和两极分化显著的问题。这主要与我国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及行业特征密切相关。
首先,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GDP增长速度连续5年都在8%以上。这为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是其行业收入健康持续快速地增长的保证。
其次,由于我国还处于工业社会和知识型社会的转型期,国家为知识型服务业,特别是软件、计算机和咨询等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提供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从而促进了知识型服务业行业收入的增长。但因为总体上我国经济水平还比较低,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时间也比较短,致使该行业收入水平偏低。
最后,知识型服务业中,金融和电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受国家严格管制,行业进入壁垒高,属于垄断行业,可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行业收入较高。而其他如咨询、计算机、广告和会计、律师行业资金壁垒和政策壁垒都比较低,容易进入,属于竞争行业,利润比较薄,因此行业收入的两极分化在所难免。
1.4 进出口分析
虽然我国知识型服务业,除通讯和建筑服务外,在1998年到2003年期间的对外贸易中均为逆差,但是,单就进口或出口情况来看,各行业进口金额和出口金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1)进口额。保险服务业和咨询业的进口额相对较高,增长趋势显著,这与国家重点扶持该类行业有关。而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讯服务、广告、金融服务进口额均比较低,其中超过100亿美元的有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两类,广告、金融和通讯均在50亿美元以内,如图3所示。
图3 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各行业进口额的变化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3):国际收支平衡表。
2)出口额。咨询服务和建筑服务的出口额比较多,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这与该类行业流动性强有关。通讯服务出口额起伏较大,发展不稳定。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广告和金融服务增长稳定,但是增幅较小,如图4所示。与进口额相比,各行业的出口额增长率一般都比较低,这表明我国知识型服务业还处于知识引进时期。
图4 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各行业出口额的变化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3):国际收支平衡表。
3)进出口差额。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在进出口贸易中普遍处于逆差状态,如图5所示。除通讯业在1998年到2003年期间大部分为顺差外,其他行业均为逆差。其中,保险和咨询服务业逆差较大。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广告业逆差较小,趋近于零。这与行业自身特征和我国行业政策密切相关。如处于顺差的通讯业在我国属垄断行业,在2003年前后我国市场上基本没有国外的竞争对手,通讯又是两国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能在进出口贸易中保持顺差。而保险和咨询则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时受国家政策支持,处于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知识的时期,因此处于逆差状态。金融、广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则在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行业实力,因而进出口差额并不显著。但总体来看,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在进出口贸易中显然不具备竞争优势,其发展并不完善。
图5 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各行业的进出口差额变化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3):国际收支平衡表。
此外,在1998年到2003年期间,2000年和2003年是我国知识型服务业进出口贸易发展中的两个特殊年份。2000年,由于我国即将进入WTO,各产业均开始积极筹备,进出口额随之增加。但是到2003年,由于我国出现非典疫情,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因此给进出口贸易带来较大的冲击,使进出口额出现大幅度下滑,进出口差额也接近于零。可见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进出口情况与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基本处于逆差状态,实力还比较弱,有待进一步发展。但其进口额和出口额均在逐年增加,发展趋势良好。同时,我们还发现,国内外社会环境变化都将对我国知识型服务业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即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
2 结束语
回顾我国知识型服务业6年来的发展历程,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所幸的是,尽管我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尚未完成,知识型服务业的研究和建设工作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并没因此而推迟起步或在发展中停滞不前,而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在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前进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国现在仍处于工业社会中后期,知识型服务业赖以生存的技术和知识基础都不够雄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水平不高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加之该产业与工业社会中占主体的制造业相比,政府政策指导少,行业结构和行业规范方面也不成熟,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合理的发展措施解决现有的各种问题。
无论如何,知识型服务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尽管目前理论研究不完善,发展不成熟,但并不影响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不妨碍它在国家产业结构中地位的提升。从各国产业结构逐渐软化这一趋势来看,世界各国正在经历第二次经济结构的变革,社会发展的动力正在从第二产业——工业转移到第三产业——服务业,并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知识型服务业作为知识经济社会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收稿日期:200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