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城市生存与发展的新途径_城市规划论文

数字城市:城市生存与发展的新途径_城市规划论文

数字城市:一种新的城市生存发展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论文,方式论文,数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02)04-0055-05

一、数字城市:城市现代化的必然产物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城市化演进的历史表明,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发展方式。从技术角度看,数字城市不但是城市信息化实现的技术基础,而且还是城市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特征。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已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些先进的、改变城市攻能的技术主要表现为:(1)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突飞猛进,极大地提高了地理信息获取和更新的能力。(2)以宽带光纤和卫星通讯为基础的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极大地扩大了信息的通信交换能力。(3)分布式数据库和共享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存储和管理能力。(4)仿真和虚拟技术的成熟,酝酿着信息应用技术领域的划时代变革。先进技术的渗透与扩张,一方面刺激着城市数字化生存的危机感,另一方面也迫使传统城市不得不向数字城市靠近,并努力追寻数字城市的发展模式。

从社会管理角度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是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拉动城市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膨胀以及人口的高度密集化,传统以手工为主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图纸、资料管理的手段落后,资料丢失、损坏的现象较为严重,而且没有列成完整的档案,查询、检索困难。数据资料不准确、不全面等现象给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障碍。(2)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量大,其工作人员超负荷运作,人员编制紧张。不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各类规划、建设与管理案件,也不能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快速反馈。手工作业方式容易疏忽和失误,如在规划管理工作中常常出现因用地红线不准确而引起的“红线重叠”、“一女两嫁”或“无人地带”等现象。(3)由于资料管理落后,在城市建设施工过程中,各类事故也时有发生。尤其是一遇事故无法及时、准确地检修和排除,影响工程建设的速度和效益。(4)现有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技术基础差,不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进行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不能为政府部门进行项目论证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城市水平的提高不仅意味着城市数字的增加,还意味着城市管理质量的提高,这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手段与方式提出了更高、更新与更复杂的要求。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方式显然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开发并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变得势在必行。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物质城市认识的又一次飞跃,他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一样,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数字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意见。据粗略统计,关于数字城市的概念,至少有30余种。所谓“数字城市”,从城市建设的角度看,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的一种系统工程或管理模式。从信息化角度看,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一系列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他以数字影像(航空、卫星遥感相片)、数字地图(电子地图)为空间定位的基本信息数据,结合地下管线、规划、土地、交通、绿化、道路、环境、经济、开发、旅游、房地产、人口、商业、农业、林业、矿业、渔业、水利、金融、电讯、电力等等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种种信息,形成统一的、可共享的数据库系统。

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技术组成、组织结构及应用等方面。数字城市的技术组成包括:(1)宽带多媒体网络。(2)电子地图及网站服务系统。(3)高分辨率卫星、航空遥感技术。(4)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5)OPEN GIS标准、远程互操作、互运算等信息共享技术。(6)虚拟仿真技术。(7)数字城市信息模型与体系结构。如城市建筑、交通、能源、通信、服务、文化设施和行政管理的信息模型及体系结构。(8)数字城市的运行管理技术;通信网络系统及其管理,数据组织及数据转换,决策模型管理,城市信息安全保障机制。(9)数字城市的功能系统,包括公用信息平台,专业信息平台等。数字城市组织结构,即数字城市工程将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保障等空间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也是当前信息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就这个意义而言,数字城市的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十个方面: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社会医疗保障、城市环境检测、智能化小区、水网调配等。

中国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管理面临“数字化”的重大转变。数字城市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解决城市病的有效良方,同时,他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行政管理水平,强化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数字城市的作用就是要将“信息资源”作出最优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最直观的形式、最低的成本传送给各个层次的决策者,或传送给因特网的各个经济社会应用系统,达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效益,最终实现社会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归纳起来,数字城市的功能主要有:(1)城市信息的系统化。(2)城市规划的数字化。(3)城市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4)城市经济的高效化。(5)市民生活的信息化。

二、当前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现状

数字地球的概念于1998年首次提出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建设作为其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之一。此后,数字城市建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紧跟世界潮流,国内各先进城市积极投入到数字城市建设之中,纷纷喊出了数字北京、数字上海(上海信息港)、数字广州、数字厦门、智能济南、香港数码港、澳门网络等口号,而且制定了相应的行动目标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有40多个城市正在实施数字城市计划。

一是城市数字化工程初见成效。1999年9月建设部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城市数字化工程项目是适应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和实现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大型城市数字化工程科技攻关项目。项目执行期为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项目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拨款、企业自筹、地方政府拨款和吸收国内外风险资金筹集。城市数字化工程项目利用国家公用数据通讯平台,以GIS技术为基础,建成一个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应用,为国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和权威的信息服务。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建设事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整个系统将通过先进的网络体系结构与全国的主要城市乃至世界联系在一起。2000年8月,为了宣传介绍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有关内容,扩大城市数字化工程的影响,由建设部科技司主办、建设部信息中心承办的“城市数字化工程”网站(域名为www.ude.gov.cn)正式开通。该网站设置了项目概况、组织管理、有关文件、项目动态、会议展览、成果测评公告、示范工程、专题论坛和项目建议等栏目。2001年10月建设部已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数字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十五”建设计划之中,并研究推出数字城市工程的示范城市。2002年7月城市数字化工程被科技部正式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并作为重点项目组织实施。据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申报项目,重庆、杭州、北海、中山等城市已由研究阶段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二是信息化试点城市逐年增多。1997年,全国城市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建设试点在广东的南海等城市实施。2000年,广州、大连、上海、青岛等4个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开始启动“数字城市”建设。2001年,武汉等14个城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开始了规模较大的“数字城市”建设。

三是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120个城市建立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三百多个城市建立了房产管理信息系统,一百多个测绘院建立了数字化生产线,一百多个城市建立了综合管网信息系统。

四是数字城市解决方案问世。近年来,不少企事业研究单位都在尝试性地开展数字城市解决方案的开发工作。比较典型的有3家:(1)北京理正数字城市解决方案。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4年来先后投入3500万元,自主研发出拥有知识产权的“数字城市”解决方案两大核心技术——“理正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理正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目前,数字城市关键技术已被列入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2年以来,北京理正“数字城市”解决方案已经开始在“数字北京”四大示范性工程之一的“数字西城”以及“北京绿色隔离带”的建设中得到应用。(2)北京数字方舟数字城市解决方案。该方案是一套拥有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城市综合信息系统”。数字方舟开发的数字城市综合信息系统,分别推出了针对电子政务、互联网站、行业GIS三大不同应用领域的特色产品。专家指出,由于这些产品拥有中国人自己的自主产权,因此可有效防止网络信息资源泄密,这在网络安全意识日益强化的今天,显现出了其与众不同的魅力。(3)清华同方展示数字城市解决方案。1999年以来清华同方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完整的技术体系为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三大应用领域提供了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今年清华同方又进一步推出了e-home数字家园相关产品和系列解决方案、e-city数字城市中的电力行业解决方案以及物业管理系统、通用网站生成系统等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广大行业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立体的解决平台。

五是数字城市论坛与日俱增。2000年5月,首届“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在北京举行,主要议题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信息技术”,大会还设立了论坛网站作为市长与信息界交流对话的平台长期使用。论坛期间中国100个城市的市长与100家信息企业的代表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信息技术”进行对话,共商中国城市数字化的进程方略。2001年9月第二次“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主题集中在三个方面:新世纪、新城市、新经济、新机遇;把握知识经济走向,迈进数字城市时代;探讨数字城市规划、建设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2001年11月首届数字化城市建设与消费类数字产品博览会在南京举行。该博览会旨在聚合国内外最优秀的信息技术暨数字产品,为广大企业与用户搭建一座互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本次博览会着重展示国内外优秀的信息技术及数字产品。2002年6月首届西南数字城市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论坛旨在对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及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的意义、规划、实施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宏观决策层、微观应用层上为四川省和成都等西南城市的政府信息化、区域经济发展寻求新思路、新方法。2002年6月首届数字城市建设国际交流研讨会在合肥市召开。来自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十多位在计算机、地球与空间科学等方面有很深造诣的数字城市建设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做了精彩的演讲。2002年8月首届数字广州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汇集了数百名国内数字精英和广州地区城市信息化建设者,有23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信息产业界人士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

三、构建中国式数字城市的政策建议

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社会系统工程,他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撑,更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来护航,以及广大市民信息素质的普遍提高,同时也离不开政府、企业和普通市民的通力合作。“十五”期间,数字城市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数字城市发展的领导,科学、合理地设定政府行为。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数字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项社会“改造”工程。因此,确定一个健全有力的决策领导体制至关重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数字城市发展的认识,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各级数字城市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机构,加强对数字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把推进数字城市作为事关城市未来发展的大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力求做到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数字城市是造福于民的社会工程、服务工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而不应该陷入具体的规划建设事务中。过去,在城市建设中,曾出现了许多首长工程、胡子工程,给城市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真正发挥政府自身的功能,尽其所能地搞好服务,避免为追求政绩工程而不惜浪费国家资财的不良现象。

(2)全民动员,多头并举,共同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数字城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市民的共同支持,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政府需要认真研究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产业链模式,通过政策、法律和经济调控的手段,保证数字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各类企业应当在数字城市的产业链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努力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可持续推动力。广大市民也要积极参与,把自己真正融入到数字城市建设的海洋之中。要采用一切方法,动用一动社会力量,政府、企业与市民一道,共同推进中国数字城市建设。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数字城市建设除了技术的、资金的支持外,尤其需要政策的扶持,这是一个普遍的经验。“十五”期间,数字城市政策扶持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导信息消费。制定适当的政策,加强舆论宣传,降低网络资费,鼓励、倡导企业的市民上网,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和不断扩大信息消费市场。二是扶持科技创新。针对数字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和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研究制定吸引大企业(项目)扶持优势、新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通过法制规范、组织协调、政策引导和改善服务,推进技术创新。三是鼓励多元化投入。加大政府对数字城市的投入,设立政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主干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政府管理信息化、社会公益项目建设以及重大工程的启动。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多渠道融资、多元化投入、多形式运营。建立创业联合投资网络,逐步形成市场化、国际化的投融资机制,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对信息化工程和项目的商业性开发。

(4)实现四个创新,营造和改善数字城市的发展环境。

在数字城市建设中,面对信息化浪潮和新的城市化革命,就必须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信息技术才能不断跃进,信息产业也不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要营造和改善数字城市的发展环境,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观念创新,奠定推进数字城市的思想基础。二是机制创新,增强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动力。三是技术创新,培育推进数字城市的技术优势。四是人才创新,完善推进数字城市的保障措施。要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创新,建立健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发展机制。确保数字城市的顺利推进。

(5)做到三个结合,实现数字城市资源优势互补。

数字城市不是孤立的,他是整个社会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所以,建设数字城市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数字城市建设要与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例如要建立数字广州,就应与广州作为华南最大的配送中心的建设结合起来。要与广州的电子商务的建设结合起来,要与广州的金融创新体系结合起来。二是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企业是城市发展的经济主体,企业信息化是数字城市的重要支持力量,特别是商业信息化更是数字城市的主心骨之一。所以,建设数字城市,应尽最大的努力,去积极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流通业信息化、金融业信息化、交通业信息化,通过企业信息化反过来提高数字城市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率。三是必须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提高管理水平相结合。中国是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特别是资金资源更是有限。这就要求我们,数字城市建设不搞花架子,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实际需求为指导,不追求盲目的高技术、新技术、尖端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而是追求实际工作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最好、效益最大,以减少技术浪费或闲置。

(6)突出五大重点,推进数字城市现代化。

一是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的根基,也是其信息总能力的主要载体,其涉及面相当广泛,包括地上、地面、地下、航天、航空等诸方面。所以,各个城市在建设数字城市时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综合考虑,统筹规划。二是加大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是数字化的前提和发展的主要“血液”,而一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从源头上取决于该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含量、速度、便捷性、可更新能力与智能化水平。因此,可以说数字城市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于城市基础数据库水平的高低。三是加速电子政府的建设和城市信息安全的管理。电子政府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施政水平,优化服务功能,也能够提高政府的透明度。信息安全则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要加强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四是全方位建设电子商务架构。电子商务是信息网络的崭新应用,是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产物。可以相信,电子商务系统的全方位、分等级和虚拟化建设,将是数字城市发展的新活力。五是加快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步伐。数字城市建设要把GIS、GPS和RS等技术结合起来,建设智能化的交通体系,实现城市交通快速化,出行便捷化。

收稿日期:2002-05-15

标签:;  ;  ;  ;  ;  ;  ;  ;  ;  ;  

数字城市:城市生存与发展的新途径_城市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