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症艾滋病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20例危重症患者采取规范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落实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综合措施。结果:通过护理与教育,20例危重症患者2例死亡,18例好转出院;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高,依从性好。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症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康复、随访等依从性效果较好。
【关键词】 护理干预;危重症艾滋病患者;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266-02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1]。在我国,艾滋病感染率处于几何数增长趋势,特别是在较落后的农村发病率更高,病情较严重,艾滋病俨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近年来,我市艾滋病患者不断增多,特别是艾滋病期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病程长、症状重、病情复杂。我院感染科2015年1~12月共收治了20例艾滋病危重症患者(此类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或CD4细胞显著下降等情况),对这20例患者采取不同于以往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发现,护士耐心细致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对患者症状缓解、康复及治疗依从性等均较以前患者恢复好,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护理推广。现将临床护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了20例危重症艾滋病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在43~72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这20例患者分别合并其他疾病(如HBV、HCV或分支杆菌感染)或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疱疹病毒感染或真菌感染等)[3]。通过护士实施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措施,20例患者18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
2.护理干预
2.1 消毒与隔离
2.1.1消毒:严格落实消毒措施。病室每日空气消毒1小时;地板及床单元物品用1:1000mg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对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过的被服,先用1:1000mg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小时后再清洗。
2.1.2隔离:将患者安置于单间或同病种安置同病室,进行接触隔离。医护人员及家属在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采取戴手套、使用安全注射装置等;护理工作中出现血液、体液飞溅等情况时,护理人员提前戴防护面罩、穿隔离服,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预防职业暴露发生;对于护理难度较大的操作,尽量选择两人配合[4]。
2.2 基础护理
2.2.1休息与活动:患者病情危重期间,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合理安排护理操作,减少夜间操作,提供良好休息、睡眠环境;病情缓解后,适当下床活动或室外散步等。
2.2.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提供有味道、适合其口味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等,防止因食物致胃肠不适及腹泻等情况出现。对进食困难或较少者予以肠外营养,如静脉输入氨基酸、脂肪乳等。
2.2.3对症护理:患者口腔黏膜疱疹者,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漱口溶液口腔护理1~2次/天;高热患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皮肤有疱疹者,给予涂搽相应的药物软膏,如阿昔洛韦、红霉素软膏等;皮肤有破损溃烂者,进行伤口换药;疱疹严重者可静脉输入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等。
2.3 心理护理及正性情感支持:
2.3.1选择恰当的方式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士对患者要表示尊重、理解和同情,使用关心、支持、积极语调,多倾听,让患者敞开心扉,表达自已的感受,释放自己的压力;并承诺对患者信息做好保密,取得患者的信任。
2.3.2正性情感支持:护士要多开导、安慰患者,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指导,给予其正性强化鼓励。要与患者的家属如丈夫(妻子)或子女进行沟通,让家属正确对待患者疾病,家属作为患者的重要精神支柱,更应关心、理解与照顾患者,提供生活上、精神上最大限度的帮助,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消除孤独、焦虑及恐惧感。
2.4 健康指导
2.4.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病毒治疗、预防机会性感染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等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讲解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的重要性,告之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等。告之患者不要捐献血液、器官,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与家属进行性生活时使用保护套等,防止疾病传播。
2.4.2自护能力的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观,出院后融入家庭、社会生活与工作,积极参与锻炼,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和受凉,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有创医疗检查,远离毒品。指导患者掌握一些自我观察常识,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体重减轻、皮疹及恶性肿瘤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告之患者随访、咨询电话,做好复查、随访。
3.结果
通过上述护理对策的实施,我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20例艾滋病危重患者,有2例死亡,18例好转出院。出院后的患者,均能积极应对治疗和随访,依从性较好,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
4.讨论
艾滋病无症状期并无显著病症表现,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已有较严重临床症状,患者病程长,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并承受较大压力,其生存质量急剧下降,对临床治疗阻碍较大。研究发现,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积极实施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其生存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705-712.
[2]孙林岚,丁永军.心理护理结合健康宣教对艾滋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6):762-764.
[3][5]卢洪洲,张仁芳,郑毓芳.《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诊疗常规》[M].上海科技出版社,内容提要.76-78.
[4]毛莉莉,李莫.心理护理在改善艾滋病患者主观症状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3977-3979.
论文作者:唐攀,王凤玲,陆克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患者论文; 艾滋病论文; 家属论文; 艾滋论文; 病患者论文; 体液论文; 危重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