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商业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_商业论文

关于国有商业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_商业论文

关于国有商业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战略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国有商业企业的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要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能否实现这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将是国有商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为促进国有商业企业发展探索可资借鉴的新思路,两年来我们大胆推行商业企业的联合、改组、改造,选准省直国有商业联合求发展作为探索突破口,借机构改革之机,组建湖南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并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尝试国有商业企业发展由粗放型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在实践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重发展规模优势的整体营造,建立和完善了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集团运作机制。经营不断上规模、上水平,创建了经营门类较为齐全的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了集团经济的整体实力。目前集团拥有资产3.2 亿元,经营场地10多万平方米,推行新的经营方式,综合经营开始起步,经营规模逐年扩大,效益稳步上升,职工收入连上台阶。从本集团的发展实践,结合湖南省国有商业企业的现状,提出对国有商业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

一、国有商业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国有商业企业虽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经营思想、经营观念、经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循着原有的粗放式惯性运作。目前,在国有商业企业中带共性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粗放式追求外延规模,形成国有商业企业摊子大,效率低,各种负担沉重。一是机构庞大,资源浪费。对湖南省国有商业系统经营机构、网点统计,1993年底全省有11688个,其中零售网点6119个, 工业品批发企业1581个。批发企业与零售网点的比例为1:3.8。 明显批零比例不合理。全省有肉联加工冷库77座,75%的县都建有小冷库。生猪取消派购后,这种条块分割,不顾效益,纯外延扩大规模的项目,与市场的矛暴露出来了,这些设备、厂库大多处于停产状态,甚至个别厂库自竣工以来就没能正式开工生产过。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人员负担重。大多企业富余人员一般在30%以上,在目前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推向社会。三是追求数量扩张。企业敢于上项目,敢借钱,而不管还钱,形成了一批低效益工程。目前部份地区城市大型零售商场发展失控。过度追求上规模、上档次、装饰豪华,使商店设施造价过高,成本增大,加上布局过度密集,重复建设,投资很难及时收回。造成了企业投资、设施和人力的闲置浪费,效益滑坡。

(二)粗放式追求速度效应,形成非效益增长,企业缺少自我积累。一是高负债经营。据了解,国际标准的合理负债率一般为50%左右,超过此限度,企业经营风险很大。目前国有商业企业负债率大大高于这一标准。1995年底,湖南省国有商业系统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5.3%。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不到9%。经营资金主要靠向银行贷款。 每年应支付利息近4.5亿元,是上缴利税的1.5 倍, 占商品销售毛利额收入的33%以上。二是经营效益差。特别是近些年,亏损年年增加。1993年全省国有商业系统亏损2400万元;1994年亏损3100 万元, 增亏29 %; 1995年亏损达到10100万元,比上年又增亏1.97倍。90 %以上的企业近几年来没有实际留利,没有补充企业积累。三是无效销售失控。造成烂帐、死帐、呆滞商品积压等潜亏不断增加。估计全省有各类潜亏近20亿元左右。这种状况,一方面给国家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另一方面,也使企业自身陷入困境,难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三)粗放式调整经营结构,丧失了部分原有的市场优势,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随着流通多渠道、少环节、多种购销形式、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形成,国有商业的市场份额有所减少是正常的,如果过快过猛就很不正常了。首先是不恰当地退出了部分有利可图的经营领域。国有商业在服装、小家电、百货、日用食品、家俱、肉食品、蔬菜商品经营上失去了主导地位。其次经营规模缩小,销售下降。湖南省八十年代初,国有商业占有市场比重接近90%,可是到1990年降到了23%,1995年再次下降只剩17%。1995年统计全省社会商品零售增长23%,而国有商业减少9.06%,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三是在调整经营结构上,既没有扩大增量的增长,又不注重巩固既有的优势。如调整批零结构,国有商业的批发是大幅度减少,而非国有的批发则迅猛发展。有资料显示,1994年全国有批发企业118.7万家,其中国有企业约29.1万家,占24.5%,个体批发企业从无到有,已发展到56.6万家,几乎占全部批发企业总数的一半。国有批发每年以100亿元销量萎缩,市场份额由1981 年的90%降到了1994年的24.5%。国有商业批发受到了极大冲击。四是经营品种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商办工业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设备落后,现行的技术设备有三分之一是五十至六十年代形成的,近三分之一是七十年代形成的,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后劲。

(四)粗放式推进各项改革,削弱了内部管理。国家对流通领域的改革是渐进式的。利税分流、取消统购统销、“四放开”搞活等。但是国有商业从开始就处于一种盲从或者是被动适应的状态。如推行承包责任制,搞成了以包代管。由于缺乏有效的刚性考核与监督约束机制,经营者短期行为,虚盈实亏,新增大量潜亏包袱。又如落实经营自主权,主要是落实政府为企业松绑,却被误导为企业内部过度放权和划小核算单位,造成企业的重大权力旁落,如经营决策权、重大合同签定权、商品采购权、资金支付权下放到了柜组,甚至个人。企业规模越来越小,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单兵散勇,各自为战的“散”局面。再象推行国有民营,将一些已有规模的、有实力的零售商场、批发企业分解、出让给了个人。这种改革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包袱、人员包袱问题,加上政策不稳定,一会儿全面推广,不久又给取消,最后民营发生的欠债、有问题商品又由企业背了起来。富了和尚,穷了庙,散了原有组织体系,失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伤了职工的士气。

二、国有商业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造成国有商业企业长期处于粗放式经营状况的原因,从客观上看,有国家重生产轻流通、国有商业长期投资不足、市场秩序混乱、宏观调控不力等原因,更主要的是国有商业企业没有一个科学的长远发展战略。自身竞争意识、竞争观念、竞争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反应迟钝,特别是在寻求改革与发展的总思路上存在相当程度的盲目性。因此,国有商业企业的发展必须从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

(一)全方位进入市场,实现抢占市场优势集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商业企业生存和发展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是过去国有商业依附于政府,靠行政手段推行行业垄断,现在作为市场的一个主体,只能靠面向市场,参与平等竞争,求得生存;第二,过去的工商关系、商商关系是建立在保障市场供应的共同目标基础上的,不存在经营效益观念,利益冲突不明显,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由上至下、左右纵横、相互依存的调拨组织结构体系。现在这个组织体系已被彻底打破,每个企业都是利益的追求主体,企业与企业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商品交换关系基础上的;第三,社会商业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仅对湖南省的商品市场统计,1995年底全省就已发展有由非国有商业兴办并已形成规模的市场4060个,商品年成交额达358.6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4.4%。 年成交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市场有102个,交易的商品涉及服装、纺织、家电、百货、家俱等15个大类。构成了一股强劲的竞争势力。鉴此,国有商业企业要从服从计划转向服从市场,自主地、主动地以市场为导向组织自己的经营活动,建立全方位的市场竞争战略。一是企业的目标要到位。企业的首位目标是创造利润。通过竞争真正成为市场的利益主体。获取最大利润是经营活动的唯一目的,不断积累财富形成经济实力优势。二是进入市场策略到位。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科学运用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促进销售策略等有效竞争手段。既重视现有市场的争夺,又要注重潜在市场的培育。既重视有效的传媒广告,又要注重市场的调研。做到目标市场明确,竞争策略个性鲜明。三是全面优质服务到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商品不断丰富,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竞争将由以商品为中心转到以服务为中心,越来越表现为全面优质服务的竞争。用服务优质领导商品购销活动,产出最佳效益。四是企业文化特色到位。选择好消费者的群体,充分借用社会购买心理、人文等社会文化因素,既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又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形成良好的市场前景。

(二)企业机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实现发展要素集约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必须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目前,国有商业企业普遍活力不足,在机制方面主要存在资本板结僵硬、经营与人本管理不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变革等三大问题。当前,国有商业企业机制战略要抓三个重点九项机制转换。

第一个重点:资本流动。企业产权应保证充分流动性和开放性。资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始终寓于社会生产运动之中,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⒈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建立资本流动市场化公开化机制。要彻底打破部门和系统之间的界限,企业资本实行内外相互联接,使资产通过公开参与市场流通,成为企业一种有偿的、能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特殊商品。企业领导者要从纯商品经营者变成为资本经营者。⒉以资本价值取向为核心,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依照资产保值增值刚性衡量标准,逐步将低效益的资产改造调整为高效益资产。对困难很大、负担较重的企业,可对其资产存量进行整体调整,优化重组,使劣势企业的有效资产流向优势企业,促进这些企业迅速壮大,成为本行业的骨干支撑点,对资不抵债、难以起死回生企业要坚决实行破产、拍卖、兼并等方式改造。⒊以改革“抓大放小”为核心,建立产权多元化营运机制。对大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营运体制,推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制。对中小型国有商业企业,着眼于所有制变革。在优先保证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和职工失业、医疗保险等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将剩余有效存量资产量化分配给职工,由职工以个人持股形式共同经营。从产权多元化结构体制上创新,真正将职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捆在一起,有利于阻止国有资产不断流失、财政负担加重、企业效益继续滑坡的严重局势。

第二个重点:保证企业的经营行为适应市场变化。⒈以利润的增长为核心,建立经营目标机制。企业要理直气壮多盈利。⒉以拓展市场为核心,建立规模经济增长机制,不断选择和调整经营商品、购销市场、营销手段、服务手段等,达到最大限度占有市场的目的。⒊以技术改造和革新为核心,建立企业技术进步发展机制。促进企业科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三个重点:保证企业人本管理行为适应市场变化。⒈以经营责任价值量化为核心,建立效益优先机制。企业经营活动以效益价值形态体现,贯彻效率第一的原则,企业生产经营按效益展开。⒉以科学规范制度为核心,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实现企业管理由粗放型向科学型转变,确立企业运作的三个责任中心(投资责任中心、利润责任中心和成本责任中心)。促进企业组织体系高效率运转。以严格制度、严明纪律、赏罚分明给予充分保证,做到监督与反馈畅通。⒊放开搞活用工为核心,建立企业员工竞争激励机制。减少企业富余人员和企业为社会安置就业人员的负担。

(三)发展规模经济,实现群体优势集约

规模经济是现代大型企业的一个主要标志。一方面有利于发展国有经济、有利于市场宏观调控,形成群体优势,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将促进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配置资源和科学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国有企业发展规模要实行高起点、高水平。创“名企业、名产品、明星企业家”,重塑企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结构体系。一是企业组织结构集团化。优势企业要实施集团化战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建立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集团。加快资产存量结构调整和注入,采取收购、兼并、增资、技改投入等形式壮大企业实力规模。二是推动国有商业系统的纵向和横向联合。目前,系统内只有15%左右是大中型企业,而85%左右是小型企业,彼此独立。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或必要的行政手段约束引导,实现联购联销、行业制约等方式,尽快改变目前散兵作战的组织体系状况。三是发展新型的利益链关联群体。通过合作、合伙和协议等途径,与生产厂家、销售客户结成购销联盟、供需联盟,形成主导市场的经营规模。

规模经济展示了强大的经营优势和竞争潜力。1993年,我们湖南省直商业通过联合,组建商业集团实现了省直商业由分散发展向整体并进,由单一经济形成为规模经济的集约转变。产生了三大效应:一是经营规模效应。重组专业化分工,以集团为依托推行连锁经营和集中商品采购供应、独家举办大型商品供货会等,首开本省商业企业推行新的规模经营方式的先例。二是资本规模效应。 整体实力增强, 发展正式成员43家,新建了湖南最大规模的商场——湖南商业大厦。初步实现了“四个结合一体”的大经营格局:内外贸结合一体,1995年进出口经营正式运作的首年实现自营出口创汇557万美元。 实现了本省国有商业系统出口创汇几十年来“零”的突破;工贸结合一体;贸易与服务结合一体;主业发展与新产业开发结合一体。集团新拓展的广告经营、信息服务等形成了一定气候。三是功能强化效益。集团投资功能,经内部银行对外融资功能和抗风险功能明显增强。组建集团后的头年,1994年销售与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89%,1995年又比上年分别增长23%和18%,销售规模达到了占全省国有商业系统总销售的近十分之一。

(四)推行先进经营方式和技术,实现新的经济增长资源集约

⒈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零售实行连锁经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实力或市场优势较强的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网点、人才和资源渠道等优势,兴办连锁特别是正规连锁,实现批发与零售、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结合。中小型商业网点一般地处城市居民集中区,因各种原因,生存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加盟连锁经营组织起来,走出困境。连锁经营一定要坚持以质(量)取胜、以廉(价)取胜、以(方)便取胜。实现规模集约经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⒉发展大百货店商业经营。百货商店作为流通领域第一次革命的产物,它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它在中心城市的主导地位,是其它经营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它是城市商业的龙头,是城市辐射力的标志、内聚力的表现,百货商店仍将与连锁、超市在城市商业中长期共存、共生、共荣,并进一步发展。目前,发展百货商业有一些“滥上、乱上、过高”的倾向,关键是合理规划,引导健康发展。

⒊大力提倡发展总经销、总代理等商品购销形式。在生产制造商和流通代理商之间建立长期固定的代理关系,双方对市场划分、利益分配、行为规范制定协议,避免过度竞争和盲目竞争。

⒋重视科技手段进行经营管理。借鉴国外商业企业运用电子技术程度很高的发展经验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组织营销,重点推广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的现代商品流通技术。以科技水平和引入现代科学管理,促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信息化决策程度,降低经营成本,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

(五)大力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实现人才优势集约

世界上一些成功的知名企业家把人才看成是企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在构成企业竞争实力诸要素中,人才是最主要、最具活力的支柱要素,也是企业稳定发展的资源源泉。目前,国有商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企业员工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人才普遍缺乏。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国有商业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实现企业人才资源战略,关键是企业要有用人、育人、成才的良好环境。在企业内部推行公平竞争、责任制、激励机制、民主管理和能进能出机制,建立企业人才资源库,建立和健全形式多样的成才机制,塑造企业家队伍,培养成才环境。通过采取各种科学的战略实施,使国有商业企业真正从粗放式的发展轨道转变到集约式的发展轨道上来,再振国有商业的雄风。

*收稿日期 1996年6月21日

标签:;  ;  ;  ;  ;  ;  ;  

关于国有商业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