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影响_小麦论文

加入WTO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影响_小麦论文

“入世”对粮食生产流通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粮食生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之后半年多来,许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纷纷发表研究报告,分析论证中国“入世”后各行各业的利弊得失、机遇与挑战及相应对策。“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所见材料中多数认为虑在当前,利在长远。认为“入世”的不利方面主要在于“洋粮”以其高品质、低价位,在“规则”、“协议”的保护下抢摊中国国内粮食市场,势必会替代部分国内农产品,会对我国同类农产品生产形成强烈冲击,生产下降,农民收入减少,影响农民就业,外汇储备压力增大,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更加困难,甚至可能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对此,有个别同志认为这不是引狼入室吗?真的有这么严重吗?加入“WTO”对粮价的冲击究竟有多大?质量冲击究竟有多大?粮食安全究竟受多大影响?这需要认真分析。

一、对粮价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据媒体报道,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比发达国家高25%~70%,“入世”后将会造成“洋粮”的大举进口,冲击国内粮价,影响粮食生产。河北省最重要的两种粮食是小麦、玉米,1996年玉米曾达到1400元/吨,小麦达到元1800/吨,近年来国内价格下跌,据1999年6月8日国内市场批发价,小麦为1450元/吨,玉米为1300元/吨,这个批发价可视为“政府指定价”、“顺收销售价”,比1999年4月29日美国现货离岸平均价小麦1006元/吨,高44.1%,玉米777元/吨,高67.3%。在敞开购进、顺价销售、封闭运行的框架下,我国还存在一个实际的粮价市场。据今年4月份调查,农民出售小麦的实际价为940元/吨,玉米为700元/吨,这个实际价格已略低于国际市场价。4月份衡水粮食部门销售到晋南的小麦价为1140元/吨,销到深圳的玉米为840元/吨,略高于国际市场价。这些实际价格应视为“结构性、季节性”过剩情况下,反映粮食供求关系的市场价,不是“入世”冲击形成的价位。“洋粮”进口加上运费、搬倒、关税,就更没有价格优势了。因此,“入世”及“洋粮”进口对现存的实际粮价不会带来多大冲击,起码农民的实际售粮价格不会再跌了,但对粮食企业会带来更大的困难。另外,我国“入世”并不等于实行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因为我们并不是全面开放市场。我国在参加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过程中,从没谈过价格并轨问题。相反,我们还要求世界贸易组织各个成员承诺允许我国保留对涉及国计民生的粮、棉、油、糖、石油、电力供应等实行国家指定价格,所以,我国“入世”之时,决不是我国所有产品和国外价格并轨之时,这是对我国粮价的一种重要保护措施。再者,在“入世”的前五年,我国承诺的关税配额量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市场准入机会,而不是市场份额。实际上,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国家按它承诺的配额量执行。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入世”后低价位的“洋粮”会对我国的粮价有一定影响,但冲击不会太大。

二、质量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洋粮”以其质高价廉取得市场,许多农产品的质量确实比我们的好。全国每年小麦消费总量约1200亿公斤,约占粮食产量的1/4,其中需要面包小麦36亿公斤,方便面、饺子小麦120亿公斤,糕点、饼干小麦60亿公斤。1998年前种植这些专用小麦约460万亩,总产18.4亿公斤,只占需要量的8.5%,大部分依靠进口,常年进口约200亿公斤,只占消费总量的1/6。“入世”后食品加工企业和市场对这些专用小麦需求量不会骤然增加。我省是全国小麦品质最优的产麦大省,近两年来优质麦面积在迅速扩大,加上粮食消耗的主体——农民,不会卖掉自己的小麦去买专用小麦消费,因此“入世”后品质问题不会对河北省小麦生产形成过大的冲击。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味更挑剔也会促进优质麦生产的发展。加快发展优质麦生产的关键是理顺生产、监测、流通、加工、价格的关系,使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玉米是河北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品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畜共粮。作为饲料,其饲料报酬率较低,但通过这些年自选自育和引进,已有一批赖氨酸含量在0.35%、含油6%以上的“双高”玉米,也有含油8%以上的高油玉米和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的高赖氨酸玉米,以及籽粒秸秆兼用型玉米和淀粉专用白玉米等新品种,这是我们抵御“洋玉米”冲击的技术储备,只要认真做好推广工作,“洋玉米”也不会冲击太大。

三、对粮食安全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按媒体报道,中国加入WTO会使粮食进口大幅度增加,使粮食自给率下降,影响粮食安全。其实,我国一直是粮食进口国。据统计资料显示,从1950~1990年的41年间我国共进口粮食25508.9万吨,年均662万吨,其中小麦占87.7%,1979~1990年期间共进口小麦13478.05万吨,年平均为1123.17万吨,最多的一年是1988年进口小麦1600万吨,占同年世界小麦进口总量的15.5%,是仅次于前苏联的第二小麦进口大国,近10年来呈下降趋势。我们在粮食紧缺的条件下每年进口数百万吨到一千多万吨小麦都未感到粮食安全受到威胁,难到现在粮食已出现季节性、区域性过剩的情况下进口些粮食会使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吗?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认为粮食进口配额将从加入时的1400万吨上升到2004年的2100万吨,中国农科院黄季琨认为到2005年取消关税配额有可能增至4000万吨以上,这些数大致是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5%~8%,是我国年度间粮食丰欠的差额。我国是有这种承受能力和抗御能力的。另据专业人士研究,加入“WTO”后,中国粮食的自给率仍能保持在88%~92%,食品自给率可保持在93%~95%。这个限度应该是安全的,可以接受的。

粮食生产本身是一个微利产业,在考虑到安全的同时也应该想到发展。近十年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粮食自给率大大下降,但整个经济发展了;广东、江苏、浙江这些年粮食生产下降了,但经济发展了。当然,我国是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因此,我们并不赞同以牺牲安全来换取发展,但找到一个既不危害安全,又利于发展的恰当结合点,应该是完全可能的。

正确的评估这个问题对我们这样一个产粮大省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我们认为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虽然人人有义务,但是承担过多的份额就应该得到补贴,不然的话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得不到保护。粮食贮备的主要功能是稳定市场,调节丰欠,也不是贮备越多越好,应该贮备的是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入世”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十分重要。既然“入世”给粮食生产流通带来的冲击并不那么可怕,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比我们丰富的洋人的土地资源为我们生产一部分粮食,利用资源置换的机遇去发展我们更有生产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呢?

四、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由于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增势趋缓,近几年来各地都在调整种植结构,把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增加林果苗木、蔬菜花卉的种植作为调整方向。“入世”将有利于我国园艺植物产品的出口,但实际的出口能力将受到产品质量、卫生标准、贮运保鲜技术的限制,起码在短期内我国园艺植物产品的出口增加数量不会十分乐观,它不宜作为大范围调整结构的主体。我们认为,确定我省种植结构调整的战略性目标,必须坚持四条原则:一是有利于农民增收;二是有利于减少水资源透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民就业;四是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资源置换。

许多研究报告一致认为,“入世”后我国畜产品将有出口价格优势。按照上述原则,根据我省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应把饲料产业作为特色产业之一来重点培育和发展。其理由有四:一是效益高。如果将原来的粮田改为种植优质牧草,其效益将是种粮的5倍。优质牧草不仅可饲养草食动物,而且经过加工也是食粮动物和淡水养殖的好饲料。二是市场前景诱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对动物性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必将拉动畜牧业的加快发展,从而为饲料产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另外,从几年来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情况看,提出平原农区发展牧草的还不多。三是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大面积种植牧草,饲料成本的降低,首先会带动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会带动食品加工业的起飞。这种种养格局的形成势必拉长农业产业链,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四是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水资源十分匮乏,土地肥力较差,种植牧草,可以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和灌溉用水。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而且还能使农产品成本真正降下来。因此,我们应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粮食稳定生产的前提下,在缺水严重的区域压缩粮食种植面积,用调整出来的耕地发展优质牧草生产,形成规模种植,以形成特色产业,从而促进种植业由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二元结构”,转变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新型“三元结构”。

五、用积极的心态迎接“入世”

“入世”就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但也有人把竞争视为“狼”,把以加入WTO为标志的进一步扩大开放视为“引狼入室”。这种看法不对。

人类在19世纪有两个最伟大的发现,其中一个叫“进化论”。人们从对生物进化规律的研究中认识到,狼的存在是羊这一物种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过程中,中国家电业是在没有基础、外部竞争对手极其强大、市场没有等待余地的起点开始的,创造了今天的辉煌,走向了世界,冰箱、彩电、微波炉的产量规模已雄踞世界第一。靠什么走过来的?靠竞争,充分的竞争,靠不断淘汰“病弱”个体而使群体趋于优化的竞争。可见竞争不只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入世”意味着更大程度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长远利益在于外来竞争对国内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只有“入世”,才能使我们的农业真正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有目的地调整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只算短期的利弊得失,或喜或忧,实不足取,不从长计议,不立志在竞争中成为强者,利也可变为弊。只有直面“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差距,加速深化改革,发展科技事业,提高经济实力和劳动者素质,把农产品的成本降下来,品质搞上去,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才是唯一出路。改革慢了,动作慢了,就可能陷入比较被动的境地。

标签:;  ;  ;  ;  ;  ;  ;  

加入WTO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影响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