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126-02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肿瘤的第6 位,吞咽困难是其临床常见病状,如果出现进行性的吞咽困难,60% ~ 70% 的患者已无外科手术指征。因此,食管支架置入术成为这些患者的最佳选择,既解决了食管梗阻所致的严重摄入障碍,又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且生命得以延长。但是,食道支架术可能发生相应的并发症,如何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开展该技术的重要问题。我院自2002 年5 月至2011 年12 月应用带膜支架治疗56 例食管癌患者,现就并发症情况报告如下。
1、 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
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可能出现系列的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 食管气管瘘,胸骨后疼痛、异物感,胃、食管反流,食管再狭窄,支架移位脱落等。本组病例14% 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与文献报告相似,说明支架的金属丝在食管反复蠕动作用下灼蚀大动脉而造成大出血,也可能是由于食管肿瘤本身血管破裂大出血。
有些并发症如突发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似乎是无预兆的,也很难预防,但是,一些并发症是可以预防或处理的,经过本组病例的处理,我们获得以下经验。
2、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对策
(1) 胸骨后疼痛、异物感。本组45 例(81.0%)术中、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及异物感,疼痛程度与狭窄原因可能与支架弹力有关,与狭窄组织坚硬、狭窄程度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症处理后,大多数患者于3 ~ 5d 后可自行缓解,疼痛较重者需长期服镇静止痛药物,本组6 例患者放置支架后出现剧烈疼痛,需长期服用氨酚羟考酮或吗啡控释片。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食管直径和狭窄性质选择合适的支架,可减轻或减少此并发症。
(2) 胃、食管反流。本组22 例(39.7%)有胃、食管反流,经口服抑酸剂及胃粘膜保护剂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但仍然有13 例存在反流,其病变均位于食管下段、贲门部,置入支架使该处形成一固定的较大通道,易产生反流。现多采用防反流支架预防。
(3) 呕血。本组13 例(25.9%)出现呕血,4 例死亡,其余9 例表现为呕吐物中带血或咖啡样液体,考虑出血为胃逆蠕动使支架摩擦胃黏膜或肿瘤所致,给予止血剂等对症处理后未进一步发展。合理选择支架的形状如球头支架对胃黏膜的刺激较少能减少呕血的发生。
(4) 呃逆。5 例出现顽固性呃逆,经穴位注射或穴位针灸治愈。
(5) 食管再狭窄。本组12 例(22.4%)患者于术后3 ~ 6 个月吞咽困难症状复发,胃镜证实为6 例是由于肿瘤生长超过支架覆盖范围, 再次置入第2 枚支架,1 例支架上口被食物团阻塞,胃镜疏通后顺利进食。3 例支架两端粘膜增生所致,再次置入第2 枚支架或行内镜下激光治疗缓解。8 例与支架移位有关;置入支架后再狭窄是存活时间较长患者梗阻复发的主要原因,对恶性狭窄采取正规抗肿瘤治疗是延长再狭窄发生、提高疗效的关键。
(6) 支架移位。本组15 例在置入后0.5 ~ 24h 轻度向下移位, 无支架继续下移或脱落。病变位置较低,尤其是食管下段、贲门病变者易发生,进食后食管蠕动是支架下移的主要原因。使用两端成喇叭状或球头支架能有效地防止支架下移,操作时避免将支架放置过低。应用自张式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是介入放射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实践证明,该技术能快速解除食管梗阻吞咽困难所致的营养摄入障碍,使患者体质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了解该技术可能的并发症,积极采取预防或治疗措施则可使该技术更安全有效。
论文作者:杨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支架论文; 食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狭窄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