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全球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识码:A

近一、二十年来,经济活动全球化进展十分迅速,对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几乎可以说,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均或多或少地与外部力量发生关联,尤其是开放程度较大的地区,更是如此。

中国80年代以来的开放政策,使得各个区域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均有所加强。然而,不同文化和经济基础,不同的开放时差和开放程度,不同开放条件(如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又导致了各地对外联系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中国的实例的分析,展示一个30多年相对封闭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其区域经济发展所受到的经济全球化影响。集中讨论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范围、利弊权衡,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 问题提出及指标讨论

1.1 问题提出

国际经济地理学界、区域经济学界关于经济活动全球化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研究,成果颇多。理论辩论与实证分析的相关论文,不乏见于主要国际学术期刊[1]。这些研究,涉及诸多方面。 在全球化对区域利弊影响上,不少研究强调其有利的一面。以外资的影响为例,它可为投资地带来资本、技术、就业机会,促进贸易和产业结构变化[2]; 可加强投资地的竞争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3];可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4],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 法规和体制改革[5,6],等等。全球化对区域的不利影响,包括资金回流,转移价格避税,技术对外依赖,环境污染、二元结构[2],区域差异加大[7],国家权力和地位受到挑战[8],等。尽管存在不同观点, 但近期研究似乎多阐述其有利的影响。多数政府均将外国直接投资看做为“好事”(good news)[9],很少有国家不制定吸引外资的政策。

全球化影响的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相对发达区所受到的影响大于经济不太发达地区[10~12];边界地区大于中部地区[10]。此外,国家政策的差异,也可使那些开放程度较大的地区受到更为明显的国际影响。此现象在中央政府对区域控制程度较大的国家,更为突出。而这一点并未见有专门的讨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理想地看,每个区域可以按照国际分工,发展其优势产业。各个区域可在全球化中做出可以做出的贡献,同时获取可以获取的回报份额。大家优势互补,各得其所。然而,必须认清两点:一是全球化力量(globalizing forces )与地方化力量(localizing forces)的不均等性。如在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上, 跨国公司常处于控制地位。尽管许多地方企业被拉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之内,但它们很难成为合作关系的核心成员,多处于次要地位[13]。第二,由于在生产和交换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利益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了发达国家(地区)凭借在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获取巨额利润。而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则成为发达国家资本积累的对象[14]。

根据以上文献分析,本文集中于目前未及很好展开的两个问题:(1)全球化对区域发展影响广泛性和多面性,侧重于其区域差异;(2)全球化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侧重于中国特殊国情中国家政策和区域环境条件等因素。

1.2 分析方法及指标

经济全球化可定义为资本、生产、服务、思想和文化在世界范围互相关联,其中部分要素发生大规模地流动[8]。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发展。近年来,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活动的不断扩张,国际经济关系中投资的重要性和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了贸易[15]。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外资和外贸也是最为明显的外部影响因素。据此,本文在区域分析中,选择这两个指标构造区域全球化指数(G[,i])(注:显然, 仅用外贸和外资两指标表示经济全球化是不全面的。但由于其它方面(如技术引用、外部信息联系等)数据获取困难,故暂取这两个指标。此外,外贸已包含了商品的国际双向流动,外资包括资本的单向流入。但由于目前各省区对外国的投资数量较小,故暂忽略不计。):

G[,i]=(T[,i]+F[,i])/2i=1,2,3,…,n (1)

式中T为外贸指标,取区域年度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值;F为外资指标,取区域年度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i 为区域(省、市、区)。统计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其中,各省、市、区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取依据经营单位所在地的数据,以反映各地实际发生的对外联系状况。在计算中,为了避免年度波动引起的偏差,外贸指标和外资指标均取三年的平均值。

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可借鉴Fan 对外贸的研究[16],用以下回归分析方法:

I=a+bG (2)

式中I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取人均GDP表示;G 为相应区域的全球化指数。假设区域的国际联系与其工业发展水平有关,可定义以下关系式:

b=b[,0]+b[,1]M (3)

式中M为区域工业发展水平指标,取工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值表示。 将(3)式代入(2)式,可得:

I=a+b[,0]G+b[,1]G·M (4)

(2)式和(4)式将用于以下的分析之中。 为了与区域全球化指数(G)对应,在以下研究中,区域工业发展水平指标(M )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I)也均取三年平均值。

2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2.1 经济全球化的区域差异

根据以上定义的区域全球化指数对1995~1997年数据[17]计算的结果表明(图1),全国各省、市、区均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但区域差异明显。全球化指数最大的广东(0.966)为最小的青海(0.0375 )的26倍。总的来说,各省、市、区所受到的全球化影响,表现为沿海地区明显高于内陆地区;此外,南部地区(广东、福建、海南)和三个工业较为发达的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也明显高于其它省、市、区。

外贸与外资的区域影响,又有明显差别。外贸的区域影响,表现为沿边(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图2);外资的区域影响, 则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图3)。

经济全球化区域差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临海、临边地理位置,原有经济基础,国家采取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政策,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以开放政策为例,80年代初的经济特区政策及建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80年代后期建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的成片开放,均使这些地区得到特殊优惠,国际联系得以开拓和加强。

图1 经济全球化的区域差异(1995~1997)

Fig.1 Regional difference of globalization in China (1995~1997)

注:图中星号(★)为中牟县位置,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14]。

2.2 经济活动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贸和外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已有阶段性或区域性研究[16,18]。从理论上看,基于这两因素的全球化指数,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关联。根据公式(2)对1995~1997年各省、市、 区平均数据[17]的回归估计结果(表1)表明, 全球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

表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影响的回归估计(1995~1997 年平均值)

Tab.1 Regression estimation of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参数

变量 估计值t值

公式(2)

a 常量

3593 4.67*

bG

11759 4.98*

R[2]=47.0% d[,1](自由度 1)=1

F=24.83*d[,2](自由度 2)=28

公式(4)

a 常量 4414.5 9.33*

b[,0]G

-8506 -2.69*

b[,1] G·M781 7.17*

R[2]=81.8% d[,1]=2

F=60.53*d[,2]=27

*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

根据公式(4)对1995~1997年各省、市、区平均数据[17] 的回归估计,获得更优的结果(表1)(F和R[2]均有明显改善)。该结果表明,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全球化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例如,假设一区域工业占总从业人员比值为30%,代入以上回归式,可得I =4415+14924G;若区域内工业占就业比值为20%时,则得I = 4415 +7114G。显然,在前一区域中, 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显高于后一区域。

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据作者1995~1998年对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外资管理部门和29家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18],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除了加快地区经济增长之外,还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引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29家公司中,90%以上引进了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所引进的技术中,50%以上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所调查企业中的合资企业,多数以大型国有企业为合作伙伴;通过合资,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29家公司中,使用了相当一批当地管理人员:中等以上管理人员中,当地人员占80%以上。通过参与,当地管理人员不同程度地学习、掌握了跨国公司先进的管理方式。

跨国公司投资一地区后,通过加强区域支柱产业、培养新兴支柱产业等方式,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19]。例如,上海通过与国际大公司合资,改造和发展了汽车、通讯、钢铁、电站设备、石化和家电等支柱产业;合资企业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骨干。天津市随着跨国公司投资,形成了以摩托罗拉为中心的通信、电子产业群体优势。北京市90年代以来,汽车、电子行业新增产值和实现利润的70%来自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

全球化的影响,还通过生产联系在投资地及相关地区扩散。以所调查的企业为例,29家企业中,均使用数量不等(15%~100 %)的国产零部件和原材料,其中15家(占51.7%)企业的国产化在50%以上,10家(占34.5%)企业在70%以上。29家企业中5 家拥有百家以上国内零部件供应厂。这些供应厂半数以上位于本市区,其它主要位于邻近省区,也有一些位于距离遥远的省份。如上海大众在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有20家,上海贝尔在广东、四川有7家零部件供应厂。 零部件订购不仅为国内厂商提供了市场,而且通过产品质量认证、技术引入,带动了相关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如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造成区域税收损失(注:如《人民日报》1994年5月11 日报道,1993年北京市外商投资亏损面达50%,而实际亏损只有25%,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转移定价。);外资收购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以实物折价合资时,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注:如天津市渤海啤酒厂资产评估为9876万元,而澳大利亚Foster公司却以5400万元收购。其它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20]。);外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无可非议,但国际市场的波动和汇率变化,又带来区域经济的波动。1997~1998年,由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货币贬值,影响了一些省份的出口贸易。如1998年,全国有17个省、市、区的出口额出现下降,其中黑龙江比1997年下降13.2亿美元,下降幅度达39.8%,吉林下降3.2亿美元(22.4%), 山西下降2.6亿美元(13.2%)。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并不一定与中国各地所受到的全球化影响强度有关。有些影响强度很大的地区,并非其负面影响也很大。如上海市由于特殊的经济地位、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科技基础,在与跨国公司交易中,可得到较多利益[21];与此相比较,中西部一些地区,一味迎合跨国公司兴趣,从而加大了跨国公司介入后的负面影响。

3 区域案例分析:河南省中牟县

中牟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的豫东平原(图1),西距郑州35km。人口65万,其中90%为农业人口。1997年农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74.7%,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关系为30.6:38.5:30.9(河南省为24.7:47.1:28.2,全国为18.7:49.2:32.1),农业占重要地位,二、三产业不发达。人均GDP5186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5.3 %,略高于中西部19个省、市、区的平均值(4445元)。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内陆小县,同样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据1999年8月作者的调查,该县所受到的全球化影响具有如下特点:

(1)起步晚,进展慢。该县引进外资始于90年代初,1992 年才成立有关管理机构。1992年以来,每年引进的项目均在10项以下,且波动明显,增长缓慢。外贸工作尽管呈不断上升势头,但90年代多数年份增长率在10%以下,与全国平均状况(15.9%)有较大差距。

(2)对外联系弱。目前,该县所登记的各类外资企业仅37家, 总投资额约4亿元人民币。其中一部分企业还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该县年贸易总值从未超过4亿元人民币。根据本文定义的全球化指数, 中牟县1995~1997年平均值为0.08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18)。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0.104)和外贸占GDP的比例(0.075),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0.135和0.301)。

(3 )围绕农副产品。 中牟县为全国三大大蒜生产基地之一。 自1986年以来,大蒜出口一直为其出口大项。生产的“宋都牌”、“九都牌”和“迎春花牌”大蒜销往东南亚、欧洲、非洲、美国等地,在国际市场上小有名气。除此之外,出口产品甚少。该县引进的外资项目,也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所引进项目总数中,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占40%以上。

(4)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有限。 国际因素对中牟县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①外贸出口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出口的激励,中牟县大蒜种植业增长明显(图4)。1998年,大蒜种植面积1.87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6.7%。大蒜种植增加了农民收入(每亩大蒜收入比小麦高1倍以上),进而带动农民购买力提高, 并间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外资对区域经济带动有限。尽管外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10%以上,但由于来源地以发展中国家(地区)为主(37个投资项目中,发达国家投资仅7家),项目平均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 对区域经济整体带动很不明显。

图4 中牟县大蒜产量与出口量(1985~1998)

Fig.4 Garlic production and its export in Zhongmou County(1995~1997)

资料来源:作者调查。

(5)不利影响。尽管国际力量影响有限,但其不利影响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①外资企业多数运营不佳。37家企业中,正常运营的不足20家。绝大多数(90%)为来自海外华侨的投资,投资规模很小,一旦遇到市场挫折,便停工关闭。不仅导致工人失业,而且影响当地企业的信誉。②出口的变化,影响相应产业的波动。80年代中期以来,中牟大蒜出口量波动明显,从而导致了大蒜产量的波动。③与沿海地区相比,国际力量的影响仍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如只是提供了一些资金和市场等,并未真正介入到当地经济和社会之中。与沿海地区相比,全球化在技术和管理上对中牟的影响十分微小;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也不明显。人们并未真正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经营思路,加入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

4 结语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个国家提供了机遇和提出了挑战。一国之内的不同地区,也面临着全球化的不同压力(影响)。尤其是面积广大、区域差异明显的中国,全球化力量的影响以及各地的反应和对策当有明显的差别。本文通过对外贸和外资等全球化主要介入渠道的分析,可将全球化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特点概括如下。

第一,中国各地均或多或少受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所定义的全球化影响指数的区域差异,具有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特征。此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和沿边地区,全球化的影响也较大。除临海(临边)位置、原有经济基础之外,国家采取的区域性开放政策,也对全球化影响的区域特征起重要作用。

第二,中国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全球化影响,不仅在强度方面有别,而且在质的方面也有明显不同。在沿海地区,所受到的影响范围较广,除了外资介入和外贸联系之外,还包括技术转移、管理仿效等。全球化力量不仅带来经济增长,还带来产业结构和体制的变化;甚至人们的文化、观念均发生中外融合。广大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所受到的全球化影响不仅十分弱小,而且还多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当地的经济系统仍以自我运营为主。外部力量的介入和作用方向与当地内部力量并不融合。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也存在于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的高潮中,存在着忽视这种影响的危险。对这些负面影响的忽视,可能导致重大的利益损失。在区域上,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并不一定与中国各地所受到的全球化影响强度有关。有些影响强度较大的地区,并非负面影响同样明显;相反,一些影响强度不太突出的内陆地区,所受到的全球化负面影响则十分突出。这从一方面反映了全球化力量与地方化力量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区域差异。但是,进一步的结论还有赖于多区域的比较研究。

第四,经济全球化力量和区际联系,使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势能转变为经济增长现实。沿海地区通过与发达国家的联系,将与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差距转变为近一、二十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存在类似的差距和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因此,广大中、西部地区可利用与沿海地区的联系,实现增长。当然,中、西部地区也可同时与发达国家(高水平发展中国家)的联系,直接利用全球化力量。

收稿日期:1999—08—18;修订日期:2000—01—26

标签:;  ;  ;  ;  ;  

经济活动全球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