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高三语文教学经验,阐述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指导高三学生进行语文复习的点滴感悟。旨在与各位同仁分享。
关键词:高考语文;复习教学;感悟
高三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埋头苦干,高三语文教学也需要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总结后提升。连续几个月的高三语文教学体味了艰辛,也收获了快乐,但更多的是感悟。下面是笔者近段来指导学生进行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感悟: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习惯认为高三的学生目标明确,不用再像高一、高二学生那样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们认为,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成绩,不必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其实不然,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大多是一练一讲、一讲一记的枯燥循环。学生在两轮甚至三轮的题海中摸爬滚打极容易诞生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枯燥感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不仅仅是充满实用的工具学科,更是饱含美感的人文学科。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的课堂应该充满生机,应该彰显语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不是对学生做裁判性的引导,而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培养他们健全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调动兴趣永远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大胆探索,推陈出新
创新是现代教育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需要创新,高三的语文教师和教学更需要创新。离开创新,高三的语文课堂会沉闷如一潭死水。
笔者所指的创新是指高三教师在复习时,不要囿于传统的教法,而应该多思考求创新。以诗歌鉴赏为例,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现今高考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猜题押宝所带来的负面性,鉴赏所选诗歌回避名家名篇。对于陌生诗人的陌生诗作,学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论世?所以,笔者认为“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所以教学诗歌鉴赏时,我们要勇于突破“知人论世”的常规教学柜架,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敢于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
其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应该是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性。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我们教出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立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回归教材,超越教材
高三复习除了题海式强化训练,还应充分开发利用课本。实践证明,回归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数的有效途径,“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试,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还说“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句话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当今极具灵活性和时代性的高考语文。我们手中的复习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宽度与深度都不及教材。一是其涉及面不会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浅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适中。所以,对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彻的学生而言,教材应该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现今的高考命题坚持以教材为依据,所以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在高三的复习中仍不可脱离教材。下面,笔者以写作为例谈谈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因素材太少太肤浅,从而导致“言之无物”。所以,在高三阶段,教师和学生依然会在积累写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过网络、报刊等各个途径积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历年的高考话题都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是均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直接、间接的写作材料,找到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有益的借鉴或启示。2003年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关系”这一话题在《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就能找到素材获得启示。同时,历年高考的优秀作文相当一部分是得益于“活”读“活”用教材的,又如“相信自己与听从别人””这一话题在《游褒禅山记》里也能找到素材获得启示。还有大家熟悉的《孔雀东南飞》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被采用被演绎。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解决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四、博采约取
“博采”与“约取”是针对教师的备课而言的。我们说,教师只有“博采”才可以开阔眼界,尤其是对于年轻的高三教师。高三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学经验,但是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历练。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博采众长”也是必须的。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是“博采”并不意味着只要“博”,备课质量就会高。所以,“博采”的基础上还要“约取”。“约取”就是要对“博采”的内容比较、加工、创新的过程。“博采”是“他山之石攻玉”,“约取”是“桑叶变成丝,花变成蜜”。“博采”能够启迪教师的思维,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约取”能够让教师把他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在跌撞中、摸索中、尝试中,笔者一路走来,深深浅浅的脚印在脚下延伸。但笔者知道自己还很稚嫩,为了自己挚爱的语文和自己喜爱的学生,笔者还将一路走下去。
(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中学718500)
论文作者:张彦武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教材论文; 知人论世论文; 教师论文; 笔者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