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周辉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周辉

周辉

(江苏省国裕建设有限公司,江苏泰兴225419)

摘要: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具有容易成型,输送能力大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枝术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管理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技术流程;管理的措施;质量管理

前言

混凝土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能。建筑施工单位应通过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来提高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1建筑混凝土的施工准备阶段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准备阶段必须要做好施工交底工作,可以让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建设意图,在明确施工目标的基础上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调整,以便于混凝土施工中可以顺利达成建筑工程建设目标。若混凝土施工中遇到一些细节问题,要求施工单位要通过严密的讨论论证来制定出解决方案,在混凝土施工准备阶段必须要对当地天气变化有一个了解,防止混凝土施工中受到天气因素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并针对一些恶劣天气应制定完善的防范措施,这对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流程

2.1混凝土的搅合

施工单位在确定混凝土搅拌所需要的原材料后,需要搅拌材料进行取样并合理对其进行配比,防止混凝土施工中存在少配、错配以及漏配等情况,在检测混凝土搅拌原材料配比确定后才能进行大量生产,同时在投料作业时,必须对其用量进行有效控制,不能超过搅拌机具的额定容量,拌和作业结束后必须监测落度及离析现象,尤其在搅拌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含水率。

2.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运输方式要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针对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便要采用垂直运输方式,而针对低层建筑施工中可以采用小型翻斗车,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混凝土在运输中出现离析、失水等问题。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运输时间,浇筑作业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同时对运输的周转次数减少。

2.3混凝土的浇筑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先检查钢筋与模板,确保符合混凝土浇筑的要求,并增加浇筑方式的科学性。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下落高度在3m以下,如浇筑方式选用分层分块,每一层高度确定时,必须严格遵循钢筋密集程度及结构特点。在控制分层高度时,通常将其长度设置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 25倍,当选用平板振捣器作为振捣设备时,必须对其分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控制在200mm的范围内。在浇筑过程中必须确保其连续性,在浇筑过程中不能出现间断等现象。如出现问题,必须暂停浇筑作业,则对其间断时间要进行严格控制及尽可能减短,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有效施工。必须对钢筋、模板等设备的变位现象进行观察、整改。当梁体较大时浇筑施工可单独进行,对无法浇筑到的部位,施工缝预留在建立小的位置。

2.4混凝土的振捣

浇筑后振捣混凝土必须及时,振捣的目的是使模板的各个角落都能有混凝土,这样可以实现混凝土的最大均匀度及密实度。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振捣施工可以分为两种:机械施工及人工振捣施工。振捣施工中必须选用插进快速拔出缓慢的方式,在插点位置选择中必须重视其均匀性,避免漏振情况的产生。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混凝土,防止缝隙出现在两层混凝土之间。在每个插点都要进行20秒左右的不断振捣作业,确保表面没有下沉、气泡等现象。在振捣过程中如应用平板振捣器,必须确保能够覆盖振实位置。通过振捣可以确保混凝土均匀充满模板每个尾落,避免混凝土在成型中形成局部不完全、气泡以及蜂窝等质量问题。

2.5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在混凝土终凝结束后,必须进行有效的养护工作,利用养护施工可以增长混凝土的硬度及强度。在混凝土养护阶段必须确保其湿润度,通常采用的养护方法为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作业,将其养护时间控制在2周以上。在养护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处在有利于硬化及强度增长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必要的强度和耐久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提出具体的养护方案,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养护制度。自然养护混凝土时,应每天记录大气气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养护方式和制度。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3.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便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施工准备工作与工程施工质量及成本控制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建筑工程准备阶段必须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以便于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及使用性能可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针对混凝土工程各类原材料在进场之前必须进行符合性检测,只有确保各项原材料均达到设计及相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才能让其进入到建筑工程施工场地中,并要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对混凝土配比进行优化调整,在监理工程批复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生产。施工准备阶段要求施工单位要从原材料采购、储存以及运输等环节来进行管理,避免上述几个环节中混凝土原材料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这样对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整体管理成效有着重要作用。

3.2施工阶段的管理措施

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等综合性能必须要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若混凝土搅拌中的和易性达不到要求会使其产生离析现象,这便要求施工人员要对搅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可以具有较高和易性,这对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振捣对混凝土施工有着决定性作用,若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振捣工序施工质量没有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使其在使用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施工单位必须选择优秀的施工人员来完成振捣工序,确保混凝土振捣施工工序的整体质量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4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

4.1供应商方面

供应商需要能够对混凝土材料的运输、搅拌等问题进行合理性安排,计算好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同时对车辆、路线进行合理性选择,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4.2施工人员

现代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直接取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所以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意识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并要求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施工中不能过于注重施工效率,而是要将施工质量控制作为混凝土施工中的核心内容,只有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建筑产品的整体质量。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必须加大技术管理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将施工中遇见的问题得以有效处理,才能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进行有效保证。

4.3施工操作

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增强施工建设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不能为了减少工期,盲目地进行施工作业。在工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能出现钢筋踩踏事件,在线管预埋时不能对其进行移动。

施工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完善以及有效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规范,技术管理规范是建立在我国相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其可以作为管理人员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管理的根本依据,对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4.4现场管理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增强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质量管理意识,才能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施工单位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奖惩措施,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较高的团队予以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积极参与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中,这对促进建筑工程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结语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抓住重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施工的质量。所以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意识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控制体系。混凝土作为建筑施的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创新。同时提高项目的质量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邱其虎.探析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与质量控制[J].门窗,2014(09)

[2]张时敏.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城市建筑,2014(2)

[3]吕大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论文作者:周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周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