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培育精神--“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的田园课程实践_田园论文

回归自然,培育精神--“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的田园课程实践_田园论文

回归自然育灵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田园课程的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灵性论文,田园论文,回归自然论文,课程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选择田园教育课程作为本期关注的主题,是希望通过在幼儿园倡导自然教育,破除当前幼儿园教育的封闭性和圈养性。当前由于种种社会因素,导致幼儿园教育中或多或少存在封闭性和圈养性,严重束缚幼儿的发展天性,正如本期文章作者孙莹老师自身体会的那样,当前幼儿园课程体系设置中,幼儿与大自然共融沟通的机会几乎没有,课程设置与自然之间存在“断裂”。通过对田园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让幼儿园教育回归自然,让教育顺应自然,旨在哺育幼儿的天性、灵性,滋养幼儿的心灵。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背景和目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研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借助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的东风。它坚持“以人为本”,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儿童权利公约》,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促进《纲要》的深入贯彻,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帮助幼儿教师发展专业素质,提高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专业能力;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引导全社会正确地认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指南》制定的目的: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指南的实施将有助于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引导家庭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把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普及到家庭和全社会。

      《指南》中明确提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幼儿园开设田园实践课程可以较好地落实指南的建议,帮助幼儿更为有效地达到上述目标。

      二、田园实践课程的背景

      目前,已有不少的幼儿园,开展了农村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比如,青岛市经济开发区黄岛幼儿园形成的“自然综合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提出了田野课程,认为田野课程是以自然主义教育精神为基础,以在园本课程实践中形成的“田野理念”为指导,以幼儿经验的联系和延续为基本线索,以幼儿的主动学习为基本形式,以教学、游戏、实习场、情境脉络、现实生活等交叉融合的活动为途径,努力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张家港市白鹿幼儿园将生态教育理念应用于幼儿园自主游戏环境的创设,从材料提供、环境布置、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自觉执行“以人为本”原则,充分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自主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帮助其成为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人;徐汇区襄阳南路第一幼儿园将生态教育理念引入幼儿生活,并逐步形成学习课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梅山中心幼儿园实践田园课程的背景如下:

      首先,宏观背景——人与自然一致相通。

      古往今来,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表明了人与自然的一致相通。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它视天人为一体,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界和人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的,追求天、地、人整体的和谐、圆满。这一思想给我们以启迪:人类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永远是相关相联的,它们二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类最高的智慧是灵性和悟性。人类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人类是自然之子,灵性和悟性非自然不能养育也!童年的存在也是人类在自然进化历程中适应的结果。所以,幼儿教育不能脱离自然谈教育(这里的自然有两层含义:一为外在的自然环境;二为人类或个体内在的自然发展规律)。现在的幼儿教育,无论是外在自然还是内在自然都走入了一个死角——就外在自然环境:大处讲,整个世界的自然环境正在迅速恶化,天空、大地、水、森林资源……无一不遭到破坏和污染;小处讲,幼儿周围的自然环境正在变小、恶化:小区是钢筋水泥,幼儿园也是钢筋水泥,出门到大街上仍然是钢筋水泥——“水泥森林”是当代城市的真实写照。自然环境的缺失,让孩子在“人类动物园”中过着“囚徒”的生活。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是自然之子。有些观点认为,人的童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演。所以,自然环境对孩子的生命成长至关重要;尤其是大自然在人的“真善美”和“智慧”养护等方面有着社会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让孩子从小享受到自然带给他的快乐,才能在他的内心播下环保的种子。一旦这颗种子萌芽,就发展成一种爱、责任甚至信仰。

      其次,微观背景——梅幼的“地利人和”。

      梅山的家长们熟谙农业,田园梦的“人和”条件成熟。于是,我们着手筑起共同的田园梦。我们租用了幼儿园东边的三亩土地,开垦、修葺、设计、布置,一个学期后,孩子们共同投票命名的南瓜乐园逐渐有了雏形。你看:缠绕着藤蔓植物的竹子栅栏,展示着农具的龙骨墙面,栖息着水生动植物的小池塘,整齐的水稻田、长廊型的葡萄架、果树林,种植草药的百草园……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田园的乐趣,走进大自然,与花草为伍,看虫儿嬉戏,在其间流连忘返。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打造田园特色幼儿园的形象与符号:我们的班级是花草动物命名,葫芦班、蜗牛班、草莓班、南瓜班等等,甚至,家长也主动参与设计班级的吉祥物,和孩子们一起绘制自己的班服。

      三、指南背景下的田园课程

      在《指南》的指导下,我们将田园课程定义为: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亲身探索实践,自由快乐发展的课程。注重课程内容同幼儿的田园生活相联系,以幼儿本真自然发展为宗旨,重视对幼儿多元发展的需要。旨在让幼儿通过与大自然的紧密接触,获得直接经验,让幼儿在自然中启蒙,在自然中启智,达本真之发展。

      我们的田园课程涵盖五大领域,在健康领域,以种植、管理、收获植物,照料小动物为主;在语言领域,以田园故事讲述创编、田园儿歌学习创编、田园童话剧创编为主;在社会领域,以合作种植、管理、采摘,生命教育为主;在科学领域,以动植物基本特征和生长的探索和发现为主;在艺术领域,以感受和欣赏自然美、自然物的艺术创造、田园生活的表达表现为主。

      四大课程形式,包括田园劳作、田园探究、田园艺创和田园故事。

      田园劳作即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劳作实践活动,包括自留地内瓜果蔬菜的种植、管理、收获,对园内树木和动物的领养、照料等。田园劳作活动整合五大领域内容,其重点发展领域为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田园实践系列活动,包括各班自留地内瓜果蔬菜的种植管理,各班对园内树木和动物的领养、照料、探索等等。《指南》在健康领域提出了在身心状况方面:要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动作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生活习惯方面: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田园劳作让孩子们在田园中种植、管理、收获,很自然地将健康领域的内容付诸实践。每周两天的晨间活动在田园中参与管理,一个上午的时间专门开展田园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亲近自然,参与田间劳动。孩子们拔草、浇水、捉虫,在活动中发展了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孩子们参与实践劳动,亲自摘菜叶、剥桔子等,发展手部动作。在实践中了解蔬菜、水果的生长过程,逐渐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喜欢参加劳动,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同时在田园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合作式的活动,社会性不断完善并且奠定了健全的人格。在田园实践活动中,搭架子、掰玉米等许多活动需要幼儿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幼儿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时共同克服,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多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在田园活动的过程中,观察了梅山本土蔬果,如草莓、番茄等的生长过程、基本特征,并且亲自品尝和销售,让幼儿了解了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产生了初步的归属感,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小班幼儿爱护田园中的植物,不随意破坏。大班幼儿要熟悉种植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动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萌发对万物的感恩之心,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案例1:在吃咸齑菜的时候孩子们对原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孩子们开始尝试种植雪里蕻,每天都参与管理,浇水、除草,忙得不亦乐乎。收获雪里蕻时,孩子们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家磊说:“我力气很大的,可以用手直接拔,就像拔萝卜一样嘛!”涛涛说:“可以用小铲子,把它们一棵棵的铲起来。”依灵说:“那个小锄头也可以用的。”乐乐说:“用手把它们从泥土里挖出来也可以试试嘛!”孩子们来到田间开始大显身手了,你铲,我拔,还挺有难度的,到最后大家都开始相互的帮忙起来了,田间欢声笑语中收获了咸齑菜。

      为了腌制出好吃的咸齑菜,我们特地邀请了花农伯伯给我们全程指导。孩子们抱着边看边学边思索的态度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身去体验这个过程,从而对咸齑菜是如何腌制出来的有了更深的了解。先把这些雪里蕻放着晾晒一下,待它的叶子有些干瘪了,就可以进行腌制了。还要进行其他材料的准备,干净的容器,按材料比例备好盐,以及盐水等。我们在桶底先铺一层雪里蕻,撒一层盐,再铺一层雪里蕻再撒一层盐,反复地进行,直到把桶铺满为止。接着孩子们开始准备脱鞋子踩雪里蕻。孩子们都觉得很诧异,后来才知道用人力来踩可以使雪里蕻的水分能快速挤压出来,让盐分能充分的渗透进去,这样更容易腌入味!接着把一些大石头放在雪里蕻的上面压实,倒入盐水没过雪里蕻为止,雪里蕻完全浸泡在盐水里,被大石头压住的它们也不会浮上来,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取出来的每一棵咸齑菜都是完美的。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了种植的快乐,还感受到了腌制咸齑菜的乐趣。

      田园探究是指充分利用园内外的自然环境,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特点预设不同的认知目标,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认知田园环境中的动植物并记录;支持幼儿的兴趣生成的科学探究类活动。

      田园探究活动其重点发展领域为科学领域。《指南》在科学领域提出要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同时要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我园的田园认知活动目标提出:喜欢参加田园活动,主动观察、了解各种事物的差别,探索周围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的秘密,能用多种形式记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让孩子在种植园区亲自观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征,感知动植物的多样性、动植物生存和生长变化的基本条件、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繁殖等。总目标:喜欢参加田园各种活动,主动观察、了解各种事物的差别,探索周围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的秘密,能用多种形式记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小班目标:喜欢参加田园活动,并尝试在老师的引导下,表征所种植物成长的重点阶段,能和老师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种植、采摘蔬果的活动。中班目标:喜欢参加田园活动,能和老师一起参与整个的种植过程:积累有关种植和管理的经验,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对植物的爱惜之情,感受亲近自然的喜悦。有目的地观察、探索感兴趣的田园动植物,了解其基本特征。知道天气、空气、水、阳光对植物成长的影响,培养感恩之心和对植物的敬畏之心。大班目标:喜欢参加田园活动,能和老师一起坚持参与整个的种植养殖过程:能有目的、有方法地观察、探究田园动植物,丰富对田园动植物的认识和了解;会主动记录,表现植物成长过程的习惯,能够选择一种或者两种事物,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够思考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并能够大胆向老师和同伴说出自己的看法。

      案例2:“四月初带孩子们去观看刚刚种下的小黄瓜、梅豆等藤蔓植物的小苗苗,孩子们对它们还是如此的陌生,但随着仔细观察、比较,逐渐认识了这些新朋友。刚开始孩子们看到两片新叶,都是椭圆形的,过了一星期,他们发现了梅豆的叶子是心形的,叶子的旁边很光滑,而小黄瓜的叶子像手掌,旁边像锯齿;过了些日子发现它们的叶子越长越多,而叶子的颜色也不一样了,小黄瓜的叶子是翠绿的,而梅豆的叶子则是淡绿的,重要的是中间长出了一根长长的“绳子”,后来他们知道了这叫藤蔓,而藤蔓会越爬越高,有的孩子还和它们比高低呢。这时有一个问题出现了,藤蔓要往上爬但没有支撑点,它们该怎么爬呢?喔,还需要一根小棒,孩子们又得到了一个知识点;之后他们发现了小黄瓜开出了黄黄的花,还结出了绿绿的小瓜,而梅豆还没有开花呢……

      田园艺创即深入田园充分感受和发现自然美,充分利用泥地、沙地、自然材料等,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平面的或立体的艺术作品的活动。田园艺创活动整合了科学探究和语言表达等不同领域的活动,重点领域在于艺术领域。

      利用幼儿园大片的泥地、沙地,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性建构、造型、探索等活动。以及利用本地自然材料,如:麦秆、稻草、芦苇、土豆、山芋、树叶等等进行手工制作。小班幼儿观看花草树木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中班幼儿则关注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大班幼儿收集大自然中美的物品并乐于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我们将目标定位为:主动感受并能用多种方式表现、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表征自然中之美。小班幼儿在艺创实践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肢体、手工、涂鸦等表现自己的观察经验。大班幼儿则能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案例3:大班的幼儿收获了玉米之后将它们进行了艺术创作。孩子们开动脑筋将玉米壳剥开来编成辫子,用剪刀剪出刘海,把玉米装饰成可爱的娃娃。

      田园故事即幼儿在田园活动中开展的谈话、讲述、文学作品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包括:田园故事讲述创编、田园儿歌学习创编、田园童话剧创编等。田园故事活动也是一种多领域的综合活动,但其重点领域为语言领域。

      我们还鼓励孩子将自己在田园内的所见所闻以及植物的生长变化,用图画或者文字的形式记录成册,装订成孩子们的田园日记。我们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中采用相同的描绘观察记录法,选择相同的观察记录对象,无疑对幼儿的发展失去了理想的促进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设计观察记录表格,例如小班可以采用拍照贴图和记录幼儿语言相结合的记录方式,也可以采用多种植物成长简图选择的记录方式;中班可以采用描绘的方式进行独立记录;大班幼儿将测量、比较结合到观察记录中,运用图标、文字、数量等方式进行独立记录。

      田园故事是我们根据各班不同的种植计划每学期开展一次完整的田园主题活动,幼儿将在一段完整的时间内集中认识、探索某一系列的田园动植物,比如高个子植物:甘蔗、玉米、高粱、向日葵。教师在开展田园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幼儿在田园中的故事,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需要呈现的发展“阶梯”。

      实施《指南》的原则提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设计田园活动时把活动的地点设置到田园的实际场景中,让孩子可以在大自然中直接感知、操作和体验,去种植、养殖、管理、收获和制作,从而获得与动植物相关的直接经验,从而提升田园认知水平、培养田园探究和管理能力。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在田园认知、田园实践、田园艺创和田园主题活动中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注重幼儿的学习品质培养。让幼儿在田园活动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同时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品质。

      我们努力学习和领会《指南》的思想和理念,同时努力将《指南》精神渗透在我们幼儿园的田园实践课程的各个方面,致力于“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标签:;  ;  ;  

回归自然,培育精神--“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的田园课程实践_田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