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57)
摘要: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电网结构的日趋复杂,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电网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为满足电网集约化、精益化管理,对调控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地区电网发展状况不同,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电网监控风险管控进行适当调整,在一体化的模式下,提高地区电网监控风险管控,从而提高电网安全运行的效率。
关键词:电网监控;风险管控;调控一体化
1某电网调控一体化实例
早些年间,某地区的电网正式运行“电网调度监控中心+检修公司运维操作站”的操作模式,实行调控一体化,经过五年的发展,该电网公司调控中心共负责监视运维的变电站已有30座,其中包括29座500kV特高压变电站、1座500kV串补站。所有变电站均已经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在新模式的运用当中,各部门分工明确、互相沟通、共同合作,持续完善其管理模式。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D5000调度自动化系统被用于调控中心监控平台,该系统还可进行自我开发。在提高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同时,也为软件的优化以及风险管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监控风险分析
2.1监视风险源分析。(1)监控员对设备认识的缺失。近年来,智能变电站和智能化设备的数量飞速增长,而监控员对智能设备的认识不足,对智能站大数据量的共享,整合原理理解不到位,以及信号的设置原因不清楚,这些均给电网监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反事故演练少。随着调控一体化无人值守逐步取代传统变电站运行模式后,监控员事故处理业务流程有了很大的改变,加之调度员与运维人员联合反事故演练较少,因此当电网发生复杂事故时,监控员难以很好地掌控和从容应对,使得事故处理效率大大降低。(3)监控信号过多。在调控一体化模式下,与原先的集控站模式相比较,集中监控的变电站数量有了显著增加,监控信号也急剧增多,从而给监控工作带来了挑战。加之智能站的出现,原本常规站的信号一下跃增至2-3倍,给监控员信号监视增加了许多难度。电网信息量的突增,会给电网状态判断与事故处理带来诸多不便,一方面由于信息量的增多,发生事故后,故障信号刷屏速度也会相应提高,导致其汇报的信息重点不突出,且无法及时对事故做出判断与处理;另一方面信号过多会造成信息通道阻塞,监控员无法实时掌握电网运行动态,使得监控员无法及时判断电网状态,会给电网运行安全带来隐患。(4)监控信息未实现闭环管理。调控一体化实施流程一般为:监控员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当发现异常后及时告知运维人员,运维人员处理后向上级主管与相关调度汇报,而监控员却无法得知设备处理情况,或上级调度直接给站内通知停电信息,造成监控员不清楚停电设备及工作内容,造成信息反馈没有形成闭环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电网监控工作带来风险。
2.2操作风险源分析。(1)夜间操作思路不清。许多停电工作是在夜间进行,这就对监控员的责任心提出了很大要求,一旦人员有丝毫疏忽,听错调度指令,进错间隔,拉错设备,直接导致误操作的产生。(2)缺少遥控操作防误措施。遥控操作现仅限于进行单一任务的遥控操作,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监控员对遥控目标不清楚、对遥控设备不进行遥信遥测信息双重核对确认,会造成误遥控,因此应当建立起有效的防误措施,减少给调度监控工作带来的风险,确保遥控操作与执行的安全性。(3)电网监控事故反应处置时间长。通常情况下,监控事故处置的相应流程主要分2个阶段:首先,事故发生,监控员发现后,向调度员进行事故反馈,这其中也包括监控员自行处置事故的过程;第二个阶段,就是根据事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度工作以及我们的维护人员处置事故的过程,见图1所示。发生意外情况时,在监控意外情况处置的第2阶段,监控管理和调度控制、自动化、现场运维以及技术支持间的工作沟通协同不能合理高效,这就容易造成接下来操作的误差,无形中增加了人工和时间成本,直接影响到事故处理。
3电网监控风险的管控措施
3.1加强对人员的业务培训,夯实业务基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需要很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这就要求电力员工平时工作中多总结、多积累,通过相互学习的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可以派遣优秀人员到一些有特点的变电站去学习,从根本上提高每个员工的业务基础知识,能够准确了解变电站所有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特点,并且具有操作设备和处理故障的能力。
3.2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合理安排检修计划。任何风险事故都不可能完全杜绝,电力系统更是如此,不可能把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零,只能通过科学、合理、规范的方式把风险因素控制在萌芽当中,把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科学优化,并且把检修计划进行精益化设计,最大程度上减少停复役操作,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具有以下优点。能提高电网运行方式的可靠性,加强网架薄弱环节,提高电网安全运行的效率;能够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3.3加强信息反馈的闭环管理。相关设备有问题时,应首先对设备缺陷做好详细记录;然后,为了保证对缺陷信息的跟踪,要将这些信息处理并与缺陷管理衔接;监控信息分析会必须按时召开,以确保运检单位对设备消缺的跟踪;必须最快地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达到信息反馈闭环管理的目的。
3.4完善D5000系统技术辅助功能。(1)仅保留监控员单一告警信号确认权限,取消自动化人员、调度员全站或单一告警信号确认权限。(2)为了更好地应对告警信号加剧的特殊情况,可以根据信号的不同,告警轻重缓急对告警信号进行识别,划分不同等级和类别,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监控员对告警信号的识别效率和应对速度。(3)为了减少发生误操作的可能性,要想办法降低操作误差带来的风险,比如,增加遥控操作闭锁功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是我国电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电网企业要想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就必须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上文对地区电网监控风险管控进行浅要分析,希望对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电网调控运行全过程风险管控的分析与应用[J].张拥军,程永.硅谷.2014(21).
[2]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管控[J].周淑容.山东工业技术.2016(19).
[3]浅析电网监控对电网运行的重要性[J].陈坤国.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1).
作者简介
刘晓鹏(1985.7),男,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硕士,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电网调控运行管理。
论文作者:刘晓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电网论文; 风险论文; 事故论文; 操作论文; 信号论文; 变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