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银行评级体系的建立_银行论文

论我国银行评级体系的建立_银行论文

建立我国银行业评级制度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业论文,制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11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力争用3 年左右的时间大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宏观调控三个体系。其目的就在于要参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法则对我国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而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建立我国银行业的评级制度。

所谓银行业评级制度是指由金融监管当局施行的通过对以从事银行业务为主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机构”)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有关项目进行考核和评价,进而综合确定这些机构经营状况等级的法律制度。实行银行评级制度旨在全面准确地对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作出整体评价,便于金融监管当局和银行机构的主管部门(指银行分支行的管辖行或银行的控股机构,下同。)能够根据不同经营状况的银行机构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特别是对实际经营状况较差的机构进行特别关注,保证对有问题的银行机构能得到及时必要的处理。

(一)我国银行业的评级机构体系。根据我国银行的不同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及其差异较大的经营状况等实情,可以设想我国银行业的评级机构体系应包括三个部分:

1.中国银行业评级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立中国银行业评级委员会,由总行分管金融监管的副行长任主任委员,稽核监督局局长任副主任委员,若干金融监管专家任委员。中国银行业评级委员会的委员资格由中国人民银行审定。中国银行业评级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全国银行业评级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拟定银行业评级操作规程;负责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进行评级;负责授予具有对全国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省会城市分行、省会城市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分行进行评级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资格;委托具有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某一全国性商业银行进行评级;对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评定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等级进行验收;对各大经济区银行业评级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及其资格进行审定;对各大经济区银行业评级委员会的评级活动进行监督和审定。

2.经济区银行业评级委员会。负责对辖区内全国性商业银行省会城市分行进行评级;对辖区省会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评级;对辖区外国银行分行进行评级;负责对授予具有全国性商业银行省会城市分行、省会城市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分行进行评级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资格初审和报批;负责授予具有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地(县、市)级分支行、地(县、市)级商业银行进行评级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资格;委托具有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对辖区全国性商业银行省会城市分行、省会城市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分行进行评级;对所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评级的银行机构经营等级进行验收;对辖区各片区银行业评级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及其资格进行审查;对辖区内各片区银行业评级委员会的评级活动进行监督和审查。

3.片区银行业评级委员会。负责对辖区内全国性商业银行地(县、市)级城市分支行进行评级;对辖区地(县、市)级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评级;负责对进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地(县、市)级分支行、地(县、市)级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评级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资格初审和报批;负责授予对城乡信用社进行评级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资格;委托具有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对辖区全国性商业银行地(县、市)级分行进行评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评级情况进行验收;对辖区内县级银行业评级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及其资格进行审查;对辖区内县级银行业评级委员会的评级活动进行监督和审查。

(二)银行业评级对象及评级频率的确定。我国银行业评级对象是指在我国境内从事银行业务的银行业法人机构和商业银行支行级以上的分支机构,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设在境外的支行级以上的分支机构。

银行业评级的频率,由金融监管当局确定。金融监管当局根据监管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可不定期地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部分或个别银行机构进行评级。

(三)银行机构经营状况等级的划分。银行机构经营状况等级可分为五级:

第一级为“优”,处于最高级。表明银行机构经营状况非常好,金融监管当局及银行机构主管部门对该银行机构的经营可以完全放心。

第二级为“良”,处于次高级。表明银行机构经营状况比较正常,金融监管当局及银行机构主管部门对该银行机构的经营能力有信心。

第三级为“中”,处于中级。表明银行机构经营状况很一般,存在一些问题,如不改进,经营状况可能恶化。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及银行机构主管部门对该银行机构应加以关注。

第四级为“差”,处于次低级。表明银行机构经营状况较差,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如不立即着手解决,将威胁该银行机构继续生存。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及银行机构主管部门对该银行机构应倍加关注,并采取必要的救治或援助措施。

第五级为“劣”,处于最低级。表明银行机构经营状况很糟,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如不采取重大挽救措施将在近期倒闭,或已无继续生存的必要。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及银行机构主管部门应采取果断措施,立即阻止该银行机构经营状况继续恶化,以免影响存款人利益或影响该银行机构的上一级机构的正常经营。

(四)银行业评级考核内容及指标的建议。

可以参照美国“骆驼评级法”的组成部分,我国银行业评级的考核内容可分为资本或营运资金、资产、管理、收益、流动性五个方面。其考核指标应按前五个方面分别确定并评级。在对五个方面考核评级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级。各项目均可5分计算,得分4—5分(不含低限, 下同)的为“优”,3—4分为“良”,2—3分的为“中”,1—2分为“差”,1分及以下的为“劣”。五项综合加权得分亦按此标准定级。

1.资本或营运资金状况。对银行业法人机构考核其资本,对银行业分支机构考核其营运资金。对银行业分支机构由其上级行拨付的铺底营运资金视为资本金考核。考核指标为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为参照《巴塞尔协议》的办法计算的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衡量一家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可按以下标准掌握:

(1)资本充足率达到8%或以上的,可以认为该机构资本充足,可计5分。

(2)资本充足率在7—8%之间,如果该机构经营管理正常, 盈利处于正常水平,可认为该机构资本接近于充足,计4分; 如果该机构经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或盈利水平较低的,可认为该机构资本基本充足,计3分。

(3)资本充足率在6—7%之间,如果该机构经营管理较好, 有问题的贷款较少,盈利水平较高的,可认为该机构资本基本充足,计3 分;如果经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盈利水平一般的,可认为该机构资本欠缺,计2分。

(4)资本充足率在5—6%之间,如果该机构经营管理较好, 并保持了正常盈利水平,则认为该机构资本欠缺,计2分; 如果该机构经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问题贷款较多,盈利较低的,则认为该机构资本不足,计1分。

(5)资本充足率在5%以下的,表明该机构资本不足,可视其经营管理和盈利情况计1分或不计分。

2.资产状况。资产质量是衡量一家银行机构总体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对资产评级主要应该考虑的因素有:风险资产的数量、呆帐准备金及坏帐准备金的充足状况和贷款风险程度。无疑风险资产的数量越多,资产的质量可能会越差;呆帐准备金越多,抗风险的能力越强;贷款投向越集中,风险越大。银行机构资产依据是否存在问题和风险,以及问题和风险的大小,可分为正常资产、关注资产、次级资产、可疑资产和损失资产五类,分别按0、10%、20%、50%、100%的风险权重换算为风险资产,减去贷款呆帐准备金和坏帐准备金后的余额,为净风险资产。按净风险资产与全部资产的比重(以下简称“净风险资产比重”),综合其他因素考核评分:

(1)净风险资产比重小于10%的, 可认为该银行机构资产质量很高,风险很小,计5分。

(2)净风险资产比重在10—15%之间, 如果贷款集中程度不超规定比例的,可认为该银行机构资产质量比较令人满意,计4分; 如果贷款集中程度超过规定比例的,则认为该银行机构资产质量不太令人满意,计3分。

(3)净风险资产比重在15—20%之间, 如果贷款集中程度不超规定比例的,可认为该银行机构资产质量不太令人满意,计3分; 如果贷款集中程度超过规定比例的,则认为该银行机构资产质量较差,计2 分。

(4)净风险资产比重在20—25%之间的, 如果贷款集中程度不超规定比例的,可认为该银行机构资产质量较差,计2分; 如果贷款集中程度超过规定比例的则认为该银行机构资产质量很差,计1分。

(5)净风险资产比重在25—30%之间的, 表明该银行机构资产质量很差,可视其情况计1分或不计分。

3.管理状况。该项最难评定。需要从管理人员的资历、经验、水平与信心,内控制度的健全和执行情况,对员工培训情况,应付突发事故的能力,业务经营中执行金融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情况,中高级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遵纪守法情况等方面,并参考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状况等因素综合评定。

(1)管理水平很高,管理方面不存在什么问题, 管理者有能力解决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采取预防性措施阻止或避免不利事件发生的,计5分。

(2)管理状况较好,管理方面只存在一些小问题, 而且并不妨碍管理者对银行机构实施有效管理的,计4分。

(3)管理状况一般,虽然尚未出现大的问题, 但管理方面潜伏着相当程度的危机,目前的管理水平很难解决或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计3分。

(4)管理状况较差,管理者没有做出正确、科学决策的能力, 也没有有效解决已出现的问题,管理人员需要作个别调整的,计2分。

(5)管理状况很差,以致于现任管理人员已无力扭转乾坤, 需整体撤换的,计1分或不计分。

4.盈利状况。主要考核资产收益率,即净资产的平均余额除以全部资产的平均余额计算,同时需考虑该银行机构盈利的稳定性、收益质量、利润分配的留存积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1)资产收益率在1%以上的,可认为盈利状况很好,计5分。

(2)资产收益率在0.7—1%之间,如果盈利的稳定性、 收益质量、留存积累都不错的,可认为盈利状况较好,计4分; 如果盈利的稳定性、收益质量、留存积累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的,则认为盈利状况一般,计3分。

(3)资产收益率在0.4—0.7%之间,如果盈利的稳定性、 收益质量、留存积累都不错的,可认为盈利状况一般,计3分; 如果盈利的稳定性、收益质量、留存积累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的,则认为盈利状况较差,计2分。

(4)资产收益率在0.1—0.4%之间,如果盈利的稳定性、 收益质量、留存积累都不错的,可认为盈利状况一般,计2分; 如果盈利的稳定性、收益质量、留存积累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的,则认为盈利状况较差,计1分。

(5)资产收益率在0.1%及以下,但不为负数的,则认为收益状况很差,计1分;资产收益率为负数的, 则表明该银行机构收益状况很糟,不计分。

5.流动性状况。主要指对银行机构在负债减少或资产增加的情况下调节资金的能力进行评定。对银行机构流动状况评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以往资金需求趋势及未来资金需求预测、当前流动性头寸及可随时变现的流动资产的数量、资金来源结构和资金的稳定性、资产质量的变动趋势及预期资产质量、收入和盈利变动趋势及预期收入和盈利状况、对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和控制能力、经济和市场形势预测等。同时,对某一银行机构进行流动性状况评定,还需要与其同规模、同类型的银行机构进行比较后才能最后确定。

(1)流动性非常充足,且即时筹资能力很强的银行机构,计5分。

(2)流动性比较充足,且具备即时筹资能力的银行机构,计4分。

(3)流动性资金不足以应付资金需要, 即时筹资也有一定困难的银行机构,计3分。

(4)流动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如遇大笔提款或大笔资金需求很可能无力满足的银行机构,计2分。

(5)流动性很差,已出现支付困难, 除非中央银行或其主管部门给予特殊援助否则就不能扭转困难局面的银行机构,计1分或不计分。

(五)银行业评级结果的处理。

在评级的基础上,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评级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总论部分。评级组织实施的基本情况和过程,被评级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总体看法与评价。第二、交换部分。评级各方面的评定情况、原因、理由及分析,列举被评级银行机构经营状况方面的主要缺陷及评级发现的主要问题。第三,保密部分。对被评级银行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的评级,评级结果及对被评级机构的处理意见。

关于评级处理意见,对被评为最高级或次高级的银行机构,可只提一些希望性意见;对被评为中级银行机构,金融监管当局应对该银行机构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要求按照执行;被评为次低级的银行机构,金融监管当局应对该银行机构提出强制性整改和纠正措施;被评级最低级的银行机构,金融监管当局应考虑建议撤换被评级银行机构主要负责人、紧急施救、果断处置等一切必要措施。

评级结果和处理意见一般都对外保密,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中央银行的银行业管理部门、被评级银行的主管部门等关系密切的监管部门则例外,因为评级结果对它们进一步做好对被评级银行机构的监管很重要,有的评级处理意见需要它们去具体实施或监督落实。

(六)建立我国银行业评级制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准备,保证质量,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开展银行业评级活动是一项艰巨、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这项活动正式开展以前,必须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各项准备工作必须项项落实。要达到评级的目的和效果,发挥评级的功能和作用,关键是评级的质量,在评级过程中应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目前,我国银行业机构众多,评级在我国也是一项新举措,对银行机构的评级不能急于全面辅开,必须先行试点,只有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分步实施,逐步推开。

2.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营造银行业评级氛围。对银行业机构进行评级的前提是银行业市场化、现代化程度较高,无论是金融监管部门还是银行机构,都能感受到银行业评级的重要性,并对评级结果予以高度重视。因此,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特别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进程,要进一步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建立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体系。

3.转变金融稽核监督工作方式,以评级统率常规稽核。我国金融稽核监督工作长期是以合规性监督为主,风险性监督才刚刚起步,随着经济金融的市场化步伐加快,风险性监督显得尤为重要。评级也是风险性监督的一种方式,同时,评级是对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的全面评价,以后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机构开展的常规稽核以评级为主线,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4.对商业银行整体评级必须建立在对分支行评级的基础之上。鉴于我国商业银行绝大多数实行分支行制,且分支机构层层延伸,只有在对基层机构评级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对上级机构的总体经营状况进行评定。

5.银行业评级业务管理体制宜实行垂直管理体制,以保证评级的统一性和公正性。

标签:;  ;  ;  ;  ;  ;  ;  ;  ;  ;  ;  ;  ;  

论我国银行评级体系的建立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