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歌与中国历史_中国历史论文

毛泽东诗歌与中国历史_中国历史论文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历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历史论文,诗词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毛泽东诗词是与中国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滋育了毛泽东的伟人气质,赋予他诗人的品格,使他的诗词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次,毛泽东又以诗词这一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评古论今,纵横捭阖,以自己独特的慧眼和创作手法,将曲折漫长、风云变幻的几十年中国革命和建设史谱写成壮丽的诗篇。毛泽东诗词是“当代中国革命历史的风云记录,是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而创作出来的独具光采的稀世珍品。”

一、毛泽东诗词植根于深厚的中国历史的土壤之中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正是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盈育了毛泽东的伟大人格,更是毛泽东诗词赖以成长的肥沃土壤。毛泽东诗词就是毛泽东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接受、讲究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光辉典范。

中国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英勇气概铸就了毛泽东的伟人气质,使其诗词显得气势磅礴。源远流长、泱泱数千年的中国历史造就了无数英雄豪杰、智士贤材。他们当中不乏慷慨高尚、心胸博大之士,胸怀大略、文武双全之才,如不畏强暴、揭竿而起的陈胜、黄巢;慷慨悲歌、壮志凌云的曹操等等,这些都给自小酷爱历史、敬仰英雄的毛泽东以深刻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了他那豪放的性格、壮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这些反映在他的诗词中便表现出崇高激越的格调和大气磅礴、雄伟瑰奇的精神面貌:“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等等,何其豪迈!何其雄壮!即使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毛泽东诗词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格调:“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何其激昂,何其高亢!总之,毛泽东诗词笔力之健,格调之高,气象之宏,足贯今古,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只有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一代伟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壮美之辞。

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文学赋予毛泽东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诗词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中华民族拥有丰厚广博、璀璨夺目的古典文学,历代文学家创造出许多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总结出许多宝贵的创作经验,更以他们独特的精神风貌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奕奕光辉。中国更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李白、杜甫,再到苏轼、陆游、乃至明清诸贤,给后人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诗词佳作。毛泽东自小酷爱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营养。精美绝伦的古典诗词作品激发了毛泽东的民族自豪感,培育了他浪漫的诗人气质,唤起了他奇特丰富的想象力。这些表现在他的诗词中是非常突出的:“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诗人将峻峭的山峦看作是一把直刺穹天的锋利宝剑,天被刺破了,而刀锷不残。多么雄壮的气势,多么大胆的想象!最后两句更是动人心魄,掷地有声,活脱脱一个顶天立地、支撑乾坤的巨人形象,作者的浪漫气质和神奇的想象在诗里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浩瀚的中国历史典籍形成了毛泽东正确的历史观,使其诗词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中国是一个“史”的意识很强的国度,从《尚书》所载的三代以降直至近代,先人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仅仅一部正统的《二十四史》就足称卷帙浩繁的宏文巨制。勤奋好学的毛泽东博览群书,积累了丰富扎实的历史知识。尤其是那一套《二十四史》,他从头到尾作了批注。宋人洪迈所著的集历史、文学、哲学、艺术于一体,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的《容斋随笔》,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成为毛泽东最爱读的典籍之一,从延安到西柏坡到北京,陪伴毛泽东走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布满了毛泽东划上的圈圈、点点、杠杠。毛泽东最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历史观。这在他的诗词中集中表现为汲取了用典这一艺术手法,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发挥,使之巧妙地服务于诗词表现的内容。赵朴初先生在《古为今用的光辉典范》一文中说:“毛主席最善于运用古典,正用,反用,扩大,引伸,驱使某一典故在人们联想中的形成的印象,为作品的主题服务。”的确,毛泽东诗词中的用典十分确切,手法十分高超。在他早年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一诗里,用典达七处之多,却能做到含而不露,浑然一体。《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的“鲲鹏”一典,出自《庄子·消遥游》,“鲲鹏”本指高大雄伟的形象,但在这首词中,毛泽东却加以反用,声称“要把鲲鹏缚”,用以比喻征服貌似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力量。《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的颈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借用项羽的典故告诫革命将士不可沽名钓誉,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决不重蹈霸王的覆辙。

一部灾难深重、激荡多变的中国近现代史,成为毛泽东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使其诗词充满时代气息。艺术来源于实践、生活,在毛泽东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亲眼看到了祖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鲸吞的史实,亲身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耻辱。他更看到了英勇的中华儿女是如何不屈地同侵略者作斗争的。多灾多难的近代史激发了毛泽东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了他的历史责任感,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更培育了他的思辨精神。他开始更加冷静地分析历史,更加深刻地看待事物。因此,毛泽东诗词具有强烈的历史思辨色彩,包含着精邃的哲理。《七律·冬云》中的“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让我们在寒流滚滚面前不觉得形势险峻、前途黑暗而感到悲观失望,却让我们看到在冬寒逼人的高天之下,大地已经徐徐透露出丝丝暖气,春暖花开的日子也就要到来。《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一联,更体现了一代伟人博大的胸怀和卓远的眼光,充满深刻的人生哲理。

时代造就了毛泽东,历史赋予他种种卓绝的资质。毛泽东诗词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的土壤之中,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所造就的“人”、“文”、“史”在毛泽东笔下熔为一炉;其诗词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崇高美源于他崇高的人格,是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用心血凝炼而成的。

二、 毛泽东诗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壮丽画卷

清王昶在《湖海诗传序》中说:“以诗证史,有裨于‘知人论世’。毛泽东的诗词绝不是作为一般的消遣手段,而是有所思、有所指的,寓意十分深刻。

毛泽东善于用诗词评古论今、指点江山,借古喻今也因此成为毛泽东诗词的一大特色。对数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通,使毛泽东能够高瞻远瞩,洞察世界。他往往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评古论今、臧否人物。1936年2月所作的《沁园春·雪》,以雪起兴,赞美祖国山河, 评论祖国历史,其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实质是针对蒋介石反动派的,有力地批判了蒋介石“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专政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卖国政策。这首词于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赠给柳亚子先生,其意义就更加深远。作者曾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误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诗人最后充满豪情地宣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何等自信,又何等具有远见卓识!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统治在大陆的覆灭,毛泽东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谆谆告试全党、全军“不可沽名学霸王”,表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往事越千年……”,把人们引入历史的长河,抒发了怀古的心情,对比往事,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新生活,“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盛赞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建设高歌猛进、欣欣向荣的一派气象。

毛泽东诗词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生动地构成了一部雄奇瑰丽的史诗。毛泽东的一生是与当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用毕生精力和才华,熔铸了雄奇瑰丽的诗章,写成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艰难而辉煌的历史。所以,他的诗词便是一部形象的中国革命史,具有“史诗”的品格。公木在《毛泽东诗词鉴赏·代序言》中把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划为三组,即遵义会议之前、建国之前、建国之后:毛泽东诗词“起于1918年《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以迄1965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47年凡51首……合起来读,恰是一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壮丽史诗,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形象显现。第一,从‘年少峥嵘’、‘鲲鹏击浪’的豪情,‘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的壮志,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而‘霹雳一声暴动’,‘不周山下红旗乱’。第二,在‘刺破青天锷未残’、‘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概中,体现了创作主体性的高扬和诗人理想性的憧憬,于是剑裁昆仑,同匀凉热;于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至于‘天翻地覆慨而慷’。第三,‘一唱雄鸡天下白’;‘敢叫日月换新天’;于是‘六亿神州尽舜尧’,‘极目楚天舒’;这样才得有‘我失骄杨’的忆旧的‘宽余’而专注于‘我欲因之梦吴越’。”

毛泽东用诗词写史,绝不是平铺直叙式的,而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手法多变,技艺高超。诗词中,既有表现一代青年豪情壮志的,又有表现革命战士英勇气概的:“年少峥嵘屈贾才”、“鲲鹏击浪从兹始”,充分显示了青年毛泽东的革命情怀和远大抱负,也体现了一代革命青年意气风发、勇于探求真理的精神面貌,“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预示着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同时表现了诗人决心为革命事业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使我们看到,即使在艰苦卓绝的形势下,红军战士仍然斗志昂扬、豪情万丈,何等豪迈!何等气概!诗词中,既表现出对革命前途的担忧,又表现出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诗人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倒行逆施和右倾投降主义的妥协退让而对革命前途产生的担忧;而“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则表达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大革命失败后对革命事业所抱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斗志。诗词中,既描写了反动派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又描写了红军的英勇气慨:“洒向人间都是怨”反映了1928年前后国民党统治集团矛盾重重、新旧军阀混乱不绝、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史实;而“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则形象地展示了红军战士反“围剿”斗争的壮烈场面。诗词中,既有直截了当记录历史的,又有借古喻今的:《西江月·秋收起义》和《西江月·井冈山》形象地记录了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程;《七律·长征》生动地反映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经过;而《沁园春·雪》、《浪淘沙·北戴河》则都是借古喻今的杰作。诗词中,既有赞美祖国建设成就的欢欣鼓舞之辞,又有设想祖国美好蓝图的壮丽画卷;《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热情地歌颂了新中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气象;而《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则满怀信心地规划了祖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如今,这一切都已变成了现实,真如诗人所说:“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诗词所具有的极高的社会历史价值,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窗口。毛泽东诗词是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一大笔珍贵财富,是帮助青年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历程、了解党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具体实践的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因此,结合毛泽东诗词进行中国现近代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毛泽东诗词有利于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从毛泽东诗词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雄心壮志、革命豪情和博大的胸怀。其次,毛泽东诗词有利于教育青年学生认清革命斗争的艰难曲折,培养青年学生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毛泽东诗词中,没有一句消极感伤之辞,体现了一代革命斗士永远乐观高亢、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正是青年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再次,毛泽东诗词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毛泽东诗词中,充分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中华崛起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甘愿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生价值观。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歌王国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我国诗歌传统现代化的成功典范,是中华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杰出代表。一方面,毛泽东诗词深深地扎根于丰厚的中国历史文化的沃土中,无论是从诗歌形式还是艺术手法上看,它都具有继承传统的一面;另一方面,毛泽东诗词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更加适合于新形势的需要,更加适合于表现新的时代内容。因此,毛泽东诗词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奇特的艺术成果,是我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窗口,是中国历史的参天大树上开放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花。它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蓬勃生机,成为增强我们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强大动力。

毛泽东诗词,是历史的诗,是诗的历史。

标签:;  ;  ;  ;  

毛泽东诗歌与中国历史_中国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