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67)(2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静脉配制中心 四川 攀枝花 617067)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临床中采取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从儿科患者中筛选出122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试验组61例,试验组进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常规组61例,给予抗生素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抗生素相关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0.16%,显著高于常规组75.41%;常规组的抗生素总使用量等均明显大于试验组;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8.20%,明显低于常规组14.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有利于病情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疗效价值。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安全性;临床疗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182-02
Clinic effect and safety of antibiotic de-escalation therapy in treating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Luo Gang 1,Chen Xinyi 2.
1. Central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 Sichuan Province Pharmacy Department Panzhihua Sichuan 617067
2. Central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 PIVAS Panzhihua Sichuan 617067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effect and safety of antibiotic de-escalation therapy in treating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122 cases with severe pneumonia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1 cases in each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ntibiotic de-escalation therapy and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antibiotics treatment. Compare the clinic eff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antibiotic,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otal efficienc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16%,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75.41%); Antibiotics usage of control group was larger than observation group; adverse reac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8.20%)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14.75%)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Antibiotic de-escalation therapy in treating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can lower adverse reactions, it has higher safety and significant clinic effect.
【Key words】Severe pneumonia; Safety; Clinic effect; Antibiotic de-escalation therapy
肺炎是因终末气道、肺泡、肺间质感染了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等所致的炎症,而小儿重症肺炎是指患儿在感染肺炎后呈快速发展趋势,并表现出持续性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的急性肺炎发作期[1]。小儿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存在中毒性脑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风险,如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和其生长发育。临床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常选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醋类、氨基糖苷类、广谱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对症用药,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致病菌耐受性不断提高,传统的抗生素治疗方式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而小儿机体承受能力较成人更差,对于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就需要采取更安全有效的方式[2]。基于此,我院选择了部分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相关的研究实验,发现进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
1.1 研究对象 在本院儿科2014年7月—2016年 6月患儿中筛选122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试验组61例,其中34例男孩,27例女孩,年龄15d~8岁,平均年龄(3.5±1.1)岁;常规组61例,37例男孩,24例女孩,年龄13d~7岁,平均年龄(3.1±0.8)岁。研究对象病历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分组对比。
1.2 筛选标准 (1)起病第0~3天入院,患儿有咳嗽、气喘、心律呼吸紊乱、发热等症状。(2)排除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患儿。(3)家长详细了解研究实验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者。(4)患儿可可接受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药物使用禁忌症。(5)进行X线胸片、听诊干湿啰音等检测,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1.3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详细向监护人询问患儿用药史,以判断患儿以往抗生素使用史;进行分泌物、血常规、敏感试验等常规检测;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改善患儿气道通畅情况、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心力衰竭等对症治疗。
1.3.1常规组 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若患儿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则采取100mg/kg阿莫西林舒巴坦(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663)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1次/d;若患儿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则给予100mg/kg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768)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8h/次。
1.3.2试验组 采取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采取美罗培南(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13205),10~20mg/kg,加入0.9%氯化钠100ml,8h/次,静脉滴注。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心律、面色等,待患儿症状缓解后改为12h/次,后期再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用药,使用窄普、高敏性、不良反应少的抗生素治疗。
1.4 评价指标 治疗结束后,根据尿、血、分泌物、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疗效、抗生素相关情况、不良反应对比。(1)临床疗效:咳嗽、气促、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致病菌数量明显下降,为显效;患儿呼吸困难、咳痰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病原体数量有所控制,为有效;以上情况均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抗生素相关情况:抗生素总使用量、控制感染用时、住院时间。(3)不良反应:皮疹、胃肠道反应(乳汁反流或呕吐、恶心)、血压降低、惊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肾功能损伤、腹泻、少尿。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用(%)对计数资料进行表,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根据表1数据可知,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16%,明显大于常规组75.41%,t=6.5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试验组出现1例皮疹、2例胃肠道反应、2例腹泻,不良反应率为8.20%;常规组出现2例皮疹、3例胃肠道反应、1例惊厥、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肝肾功能损伤、1例腹泻,不良反应率为14.75%,对试验组比较,t=2.2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多伴其他组织系统的疾病,例如气道堵塞、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都可以和致病菌共同作用,进一步削弱患儿脆弱的免疫系统[3]。由于重症肺炎起病快、病情程度重、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就成了控制感染、缓解病情的关键[4]。而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就在各个领域的抗感染治疗中起到了良好的疗效,但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批量生产和滥用,其用于感染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也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而增高[5]。因此,对于免疫力低下,肺功能不全的小儿来说,使用何种抗生素进行治疗,是患儿病情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及治疗是否安全的首要问题。本文中常规组使用的阿莫西林舒巴坦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适用于肺炎、肺脓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6]。但用于小儿患者,尤其是新生儿和肾功能不全的幼儿,血药清除率会降低,且随着用时间的延长,其不良反应会有增加的情况。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则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在细菌繁殖期,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粘肽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但这种药物仅对奈瑟菌科和不动杆菌较为有效,对于其它细菌并不具备抗菌活性[7]。故而,当将阿莫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用于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时并不理想,且存在诸多的不良反应和安全隐患。
而进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试验组,所用的美罗培南是一种具备广泛抗菌性的碳青霉烯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适用于金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各种致病菌感染的治疗,且经过6小时左右的代谢后,不会在血浆和尿液中蓄积[8]。这就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对患儿机体的损害,从而降低了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疗效,保障患儿的安全。所以,本文的研究结果中,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人数要远高于常规组,而常规组的无效率24.5%,已非常接近显效率26.23%;另外,就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情况而言,常规组抗生素总使用量和感染控制用时、住院时间都要比试验组多,这就说明,在治疗的过程中,常规组比试验组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危及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总结全文,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利用抗生素降阶梯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柳(综述),陈文娟(审校).小儿重症肺炎并心衰的诊断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8):1383-1385.
[2]田沁.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6):1038-1040.
[3]李华,刘畅.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海南医学,2016,27(11):1773-1775.
[4]季娟,丁玉江,夏光进,等.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717-1718.
[5]马永梅,陈霞,王彩梅,等.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9):47-49.
[6]姜毅,夏利平,JiangYi,等.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对策[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0):726-729.
[7]黄建会,张志鸿,黄远琼,等.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重症肺炎中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1990-1992.
[8]杨丽萍,刘伟红,罗付华.小儿重症肺炎死亡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5):931-933.
论文作者:罗刚1,陈薪屹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抗生素论文; 肺炎论文; 患儿论文; 重症论文; 小儿论文; 阶梯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