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方面呈现出的各种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在灌区管理养护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灌区工程;管理养护;问题;对策
我国农业耕地总面积大、农民数量众多。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灌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以及生活用水充足。我国大部分灌区工程建成于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受当时科技条件、历史条件及材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较差,管理模式也较为落后,长期以来,灌区的工程病险不能及时处理,水毁工程得不到恢复,使灌区的效益日渐衰减。不仅对于灌区自身建设有着负面影响,而且对于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诸多威胁。因此,做好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利用灌区水利工程,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 目前灌区水利工程在管理和养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养护机制不健全 国内灌区水利工程管护体制一直存在不完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管护主体不明确、产权不清楚、管护人才缺乏等问题。一方面管理模式仍沿用陈旧、落后的管理手段或方法,管理运行机制没有理顺,由谁管理、如何管理等方面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灌区发展呈现出随意放任趋势。特别是管理职能混合的问题。由于管理职能混合在一起,管理中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的情况仍然存在,导致灌区运行和使用过程中管理秩序混乱、潜在危害性巨大已无法适应社会对灌区管理的新要求;另一方面,灌区后期维护保养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科学有效的分工安排,岗位责任制不明确,因此,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从而造成管理上的空挡和盲区,对灌区的稳定高效运行带来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旧式管理运行机制适应不了灌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严重阻碍了灌区的发展。
1.2 资金投入不足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工程建设时,只考虑工程建设的直接投入,而基本没有考虑工程建成后的管理设施、维修养护机械设备和运行、维修的投入。另一方面,尽管新农村建设以来,国家在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资金补助上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倾斜,省市财政也纷纷大力相助,但是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工程管护所需资金相较很有很大的差距,群众筹资能力有限、融资渠道较少。我国大部分灌区工程建成于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在工程运行中,经常超负荷运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工程的安全。经过多年的疲劳运行,因为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对水利工程设施的正常破损、人为损坏无法得到及时的修理、维护,不同程度的造成了建筑物和渠道产生老化失修的现状,使得工程设施不得不进行岁修或大修,加大了工程运行成本,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
1.3 日常维护不到位 水工建筑物能否进行有效的养护和管理,对延长工程寿命和灌区建设发展都会起到积极地作用。管护工作不是日常管护,往往是被动的修补。工程维修养护,没有经费和专职人员,不能进行日常维修养护,管理单位利用冬季渠道行水间隙进行渠道整修和水工建筑物的检修,由于经费的限制,只对渠道的重点部分进行清淤和整修,当工程在运行过程出现损坏后,才组织人员进行被动修补。其次,由于渠道管护的不连续性,造成渠堤两边保护范围流失严重。灌区干支渠部分区段当地村组侵占或侵种,过村段部分渠道成了当地的垃圾场,使渠道严重淤积,给渠道正常行水造成隐患。第三,由于不是专职常年维修养护,水工建筑物破坏后不能及时更换,出现工程隐患后不能及时发现,造成渠道行水期间的不安全事故,影响正常的用水秩序。
1.4 基层管理薄弱 灌区一直以来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市局管理干渠号分干渠,县局(处、所)管理支渠。分干渠工程有专管人员管理,支渠工程由专管加群管共同管理,而田间工程由村组管理是个薄弱环节,且问题日益突出。根据近几年工程建后的运行情况来看,田间工程管理已严重制约灌区发展,斗农渠是灌区末级固定渠道,是联系水管单位与用水户田块的桥梁,管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灌区效益的发挥。
1.5 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在灌区管理中许多工作主要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不仅需要大量的人手进行操作,有些重要的数据随时间一长,很容易由于管理不规范而造成遗失。对渠道数据的采集、流量的观测、闸门的开启全部都必须由渠道管理人员到渠道现场进行,还不能通过信息自动化对渠道实时监测,数据信息滞后。因此,加大灌区信息化建设,是灌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灌区的决策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改善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的措施
2.1 改善管理模式 首先,对以往权责不清和政事不分、投入机制不完善等管理模式进行改善。根据自负盈亏和自主经营的理念构建企业经营模式针对灌区工程运行、税费征收以及水资源调配等进行管理;其次,要努力改善水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实行承包责任制,开展评优上等级以及执行技术经济指标考核办法,使管理工作建立在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上;再次,水政、工程管理、养护公司要通力协作,加大管理力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最后,完善各项管理法规,灌区管理模式应当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管理能够依法办事、依法治水,走法制化灌区管理道路。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落实完善岗位责任制,引进考核管理机制,比如建立绩效考核津贴制度,激发管理养护人员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
2.2 拓展多渠道营收能力 挖掘自身潜力、大力开展综合经营、扩展业务范围、积极争取公益资金支持,不断探索多渠道营收,壮大自身经济实力。一是争取国家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时的投入或补贴;二是管理局从年度岁修养护中投入;三是挖掘自身潜力从自身的综合经营创收中投入;四是以工程养工程,通过承揽一些中小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从其利润收益中投入;五是努力开拓城市景观用水途径及工业和生活用水途径。
2.3 加强日常维修养护 本着及时检查、观测、经常养护、及时维修、防修并重、以防为主的原则,组建专门的内部专业维修养护队伍。通过雇佣相关护堤工作人员来进行水利工程的日常养护工作。一方面,针对渠道、水工建筑物现状,根据管护年度计划和标段实际制定详实的管护工作计划。确定每天的管护工作进度,并进行检查,保证管护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另一方面,定期对水工建筑物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检修,保证渠道行水期间的安全。在行水期间,加强渠道巡查,保证用水秩序和安全,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和灌溉质量。这个养护工作只针对于用简单的工具对工程小缺陷进行修补及负责工程的日常巡查工作,达到专养、勤养、提高养护水平、消除工程隐患、使工程存量增值、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提高工程综合效益的目的。灌区机电设施、工程及管理设施得到及时维修养护,工程安全得到保证,灌区环境得到改善。
2.4 完善基层管理体系、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式管理 一方面,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分解落实管护责任,明确管理职责。另一方面,将田间工程的管理交于用水者协会。用水者协会参与灌区管理不仅能够让广大农户和用水者及时得到灌溉用水,而且,灌区的渠道、灌区设施、田间工程等也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护。同时,灌区用户直接进行灌溉管理实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权责更为明确、监督更为民主、浪费更加缩小。首先,政府和水利部门需通过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农民用水协会建设,解决农村水利管理中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其次,注重用水协会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第三,重视用水协会制度建设。
2.5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灌区管理手段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实现灌排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做到灌区资源共享,通过量化指标,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如可以利用水位流量计,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人工观测的误差,提高准确率,及时对流量进行调节,最优配置水资源,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现有管理人员素质低问题以积极做好培训工作,根据相应管理岗位的要求,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性的进行再教育,建立健全岗位培训,加强集中组织培训,提高管理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
3 结束语
对灌区工程实施管理养护,可以提高渠系工程质量,扩大渠系工程效益,防止渠系工程中事故发生,使渠系工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且在灌区水利工程中,针对作物用水、水源供水情况,可以合理进行引水、蓄水、配水、灌水对用水进行管理不仅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水源的效果,还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增产。综上所述,在灌区水利工程项目中,正确的管理养护不仅影响渠道的正常运行以及合理灌溉的实现,同样渠系工程中管理养护工作也发挥巨大的作用,提升渠系工程的使用质量与寿命,有效提高渠系工程质量、扩大渠系工程效益,可以有效防止渠系工程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完善灌区工程的管理维护,才能使老工程为灌区做岀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郝永生.灌区灌溉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J].价值工程,2013,27:161-162.
[2]邹俊.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价值工程,2010,27:32.
论文作者:黄志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灌区论文; 工程论文; 渠道论文; 用水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工论文; 水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