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英国物理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省教育厅为全面提高江苏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每年均要组织英语、数学及自然学科的优秀教师出国培训。2008年10月份来自江苏各地的40多名教师赴英国参加了为期4周的专业培训。通过专家讲座、课堂观摩、走访学校等方式,全方位了解英国的教育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学校管理等。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尤其是对英国物理教学方面感悟,现摘录如下。
一、大学教授的风采——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授William Dunkly培训感悟
William Dunkly教授是曼彻斯特大学资深物理学教授,也是给我们进行物理专业知识培训的第一位专家。培训伊始,教授给我们每一位学员发了一张纸片,纸片的左侧(实物图)或右侧(示意图)印有彩色图片,中间是不完整的英文(图1)。拿到纸片的我们正感到莫名其妙时,教授面带微笑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大家一看都乐了,原来是要求每位学员根据自己手中的纸片寻找纸片的“另一半”。尽管每位学员都是从教多年的物理教师,但还是和学生一样非常感兴趣,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温度计是哪一位?”“天平是谁?”……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非常简单的一个小游戏,一下子就拉近了教授与学员的距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且将物理专业知识融合到游戏中。教授介绍说,通过这个小游戏,可以让学生认识相关的物理实验仪器,体现出在“玩”中学的教学理念。William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中学生喜欢玩,大学生喜欢玩,成年人如你们也喜欢玩,因为好玩是每个人的“天性”,为了教育而去扼杀“天性”显然是不成功的教育!此时的教室里只有点头和“Yes”声,每位学员的大脑中都在转着两个字“玩”~“学”、“学”~“玩”……
图1
二、中学教师的理念——Lan Rice培训感悟
Lan Rice是一位从教30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师,也是曼城优秀物理教师(相当于我国的特级教师,但非终身制)。4个多小时的培训和交流使我们初步认识和了解了英国中学物理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课堂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模式、手段、方法等。Lan Rice在培训中贯穿了众多的物理实验,使我们感悟到英国物理教师的实验理念,值得我们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借鉴。
理念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实验器材能用国内的就不用国外的,能用本地区的就不用外地的,能用业余的就不用实验室里的。随手可取的器材一是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的“简单美”,二是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三是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理念二:注重对物理实验的原理及方法的理解。物理实验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是要注重物理实验的方法、原理的理解。比如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大小的实验,该实验的核心是如何估测油膜的面积,Lan Rice在培训中并没有直接给出估测油膜面积的方法,而是提出一个涉及初中物理知识的问题:“如何估测你对地面的压强大小”。通过估测脚底面积进而理解与掌握估测油膜面积的方法。
理念三:注重实验中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性及实验的探究性。Lan Rice告诉我们,物理实验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和参与者,通常教师提出主题后由学生分组讨论,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互动性;在学生的讨论中又会提出新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讨论得出新问题的解决方法,体现物理实验的探究性与学习的合作性。如上述提出如何估测你对地面的压强大小这个问题后,Lan Rice告诉我们接下来他只要根据学生的讨论向学生提供磅秤、白纸、坐标方格纸等物品,整个问题的解决完全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生存英语”培训感悟
参加出国培训的物理教师,除少部分年轻教师外,绝大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都较差,特别是听、说能力。为此在到达英国之初,负责培训的中方机构“苏曼培训中心”首先安排“生存英语”的培训,负责培训的教师是Tone O'Ronke。面对英语听、说都差的我们,且在无翻译的情况下,Tone O'Ronke利用简单的工具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在短短的2个小时内让物理教师们掌握了最基本的、能维持生存的英语听说能力,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所以尽管其授课内容与物理专业知识无关,但其授课方式对我们物理教学却有很大的启示。
启示一:丰富的肢体语言是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证。一个温馨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Tone O'Ronke常挂在嘴边的就是OK);一个充满期待与信任的眼神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有了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就会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由此学好这门课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启示二:应用类比法,化繁为简,化深奥为浅显。例如这样一道很常见的习题:船在河中逆水行驶,某时刻船上一物掉入水中而船上人并未发觉,经时间t后,船上人才发现,立即掉转船头追赶。设船在静水中速度及水流速度均不变,忽略船掉头所需时间,问船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物体。本题有多种解法,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变换参考系法,即以水流为参考系,但学生却不太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在讲解本题时运用类比法,再结合简单的形体演示,则变得非常简单。具体说就是把水流类比为火车,船类比为教师本人,物体类比为教师身上的某个东西如皮夹子,“假如我在行驶的火车上走向火车的尾部,某时刻不小心皮夹子掉下来了,走了两步(设所用时间为2s)后,发现皮夹子掉了,立即回头去捡皮夹子,你说我要回头走几步?走这几步需多长时间?”。到这儿为止可说此题的答案已一目了然。
四、课堂教学观摩——实地听课后的感悟
提起国外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耳闻目睹得较多的都是学生在教室围坐成一圈,教师既是导演又是表演者,学生既是观众也是参与者,整个课堂就是一场游戏。当我们在走进英国高中物理课堂之前,脑子里也是这种印象;但当我们走进课堂实地观摩后,却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我们观摩的是一位执教仅3年的年轻物理教师所上的两节课,课堂内容分别是恒定电流的新授课及恒定电流的实验课,每节课时均为90 min的大课。两节课下来可说感慨与感想颇多,具体说来可分为对硬件设施的感慨和软件方面的感想。
感慨一:实施小班教学令我们羡慕不已。在英国选修物理的人数不是很多,但一个班级的人数还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我们所观摩的两个班,第一个班只有6人,第二个班12人,据其教师介绍说,在英国大多数教师认为一个班的最佳人数在12~20人之间。
感慨二:教师工作量较小。这位年轻物理教师一周就是两节课时为90min的大课与两节课时为60min的辅导课。这在我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感慨三:教室同时也是实验室。因为实施小班教学,学生上不同的课到不同的教室,所以各学科的教室是固定不动的,物理课教室里每两个学生配备一台电脑,与教室相通的是物理实验器材准备室,这使得课堂上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既方便教师又方便学生。
感想一:讲练结合仍是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模式。物理学科毕竟是一门严谨的自然学科,无论是应试教育或者是素质教育,亦或是新课程改革,都不可能缺少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国内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一提到新课程或是公开观摩课就不能用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授课模式,一定要用“探究式”“互动学习式”等较为时髦的方式,否则就不能体现新课程。课程需要改革,但决不能矫枉过正。
感想二: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的重要手段。
感想三:低起点,课堂上真正体现“每个孩子都重要”的理念。英国教育的一个最大的闪光点就是提出“每个孩子都重要”的理念,其实这种说法在国内并不陌生,比如三个“一切”的说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说法不同,意思一样。但在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这些,实事求是地说有些不尽如人意。当然从客观上说我们的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重,但主观上我们对有些学习能力差或其他方面有些欠缺的学生是不够重视的,甚至对部分学生可能采取放弃的态度,这应该值得我们所有物理教师反思与总结,把“每个孩子都重要”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平时每一节课上,让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以上为笔者参加英国物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几点感受。因培训时间较短,再加上语言交流不畅,所看、所思、所想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不到之处请各位同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