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英[1]2008年在《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文中提出从20世纪末开始,国内掀起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浪潮。经过十年左右的改革,机关承担后勤服务的部门,已大多数从行政机关剥离,转制组建了机关服务中心等经营性非公益事业单位,下一步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后勤服务商品化、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然而,围绕人事、资产等,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进行的多次改革,凸现了很多问题,社会化的效果并不很理想。笔者认为,目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复杂性在于其牵涉到两个改革,一是事业单位改革,二是后勤改革。单纯考虑“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只能解决问题的表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要重新界定和摆放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具体来说,至少要解决几个问题:科学界定机关后勤服务的产品属性;客观认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现状和难点;选择适合现阶段的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路径。本文站在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在系统回顾国内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基本情况、评估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X市级机关的阶段性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实例分析,以求对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提供思路,有助于决策者在制定机关后勤改革战略的过程中更好地研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就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提出建议。
刘艳[2]2016年在《中国气象局机关后勤物业服务社会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原有的传统机关后勤封闭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中国气象局机关后勤物业服务社会化,是中国气象局机关后勤工作现阶段的重点工作目标,也是中国气象局机关后勤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进程和机关后勤物业社会化相关理论的研究。在对中国气象局机关后勤物业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气象局机关后勤物业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从运行体制转变、经营模式转变、人力资源规划、法制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逐步推进中国气象局机关后勤物业服务社会化工作的开展。
向阳民[3]2006年在《基于公共治理理念的我国党政机关后勤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提出了政府改革途径的公共治理的概念,总结了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逻辑框架。根据此框架分析认为,公共治理是西方国家政府改革中继“政府管理”和“公共管理”理念后产生的一种新理念、新趋势。其主要内涵包括:多元化的制度安排、网络化的治理范式、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合法性的法治管理。本文考察发现西方国家政府后勤事务是当作政府公共事务、实行多元制度安排、趋向网络治理范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依靠健全法律制度来治理的,充分体现了公共治理的理念。文章以公共治理的视角透析我国党政机关后勤,认为主要是缺乏政府统一管理、缺乏合理制度安排、缺乏有效资源整合、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缺乏依法规范管理。通过对党政机关后勤服务的经济属性分析认为,从公共产品的层次来看,它应该是政府公共产品而不是机关公共产品,应该把它当作政府公共服务来提供,而不是当作机关内部服务来提供。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公共治理的党政机关后勤改革基本理念,即应该由政府充当管理和改革的主体,实行多元化制度安排、走向网络化治理范式、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运用法治化治理手段。最后,本文提出了以公共治理理念推进我国党政机关后勤改革的具体措施,建立公共后勤管理体制、实现民营后勤服务主导、实行网络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后勤管理法制建设。文章还分析了株洲市委机关后勤改革案例,印证了本文观点。
金芳[4]2015年在《新公共管理框架下的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文中指出根据政府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理论和运作模式,运用新公共管理及新公共服务供给理论,以江西省体育局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为例,明确阐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对后勤服务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变革,对后勤资源和各方面利益进行优化组合和统筹兼顾,尽快提高机关后勤的保障能力,同时使更多的职工从改革中获益,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首先,主要回顾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历程与得失,着重探讨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社会服务总体水平不高的省份和地区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种种难点,如人员安置困难,硬件水平偏低,服务水平总体不高,管理技术不先进等。其次,探讨后勤服务标准化和市场化改革模式以及政府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核心是探讨服务外包的可行性,由此引出富余人员安置、服务外包的范围及政府管制创新等问题。针对庞大后勤机构的社会化改革,必须通过减员的手段达到增加效率的目的。把富余人员安置在后勤企业集团中,后勤企业集团在承担机关后勤服务的同时走向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扩大营业范围和项目是实现后勤社会化的最终选择。
江小华[5]2013年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文中提出后勤社会化是当今后勤管理实践与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在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发达,第叁产业市场发育比较完善,在高等学校、干部培训院校以及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大都走社会化路子,由市场来提供各种服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院校、党校和机关事业单位也一直在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一致的情况,各单位在后勤改革社会化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文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为研究基础,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后勤、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和理论基础,总结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干部培训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对策,以期对相关部门和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后勤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孟媛媛[6]2016年在《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机关后勤服务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关后勤工作是政府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机关后勤服务为政府机关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证。本文首先概述了机关后勤等相关概念,以及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相关特点。结合作者工作实践,对菏泽市机关后勤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借鉴国内外后勤改革的先进经验,针对现有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在机构设置、制度管理、人事、财务、资产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改革目标、改革路径和改革措施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市级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的相关措施建议。例如采用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转变封闭式自我服务,发展开放型社会服务,对机关后勤服务项目分门别类依次进行社会化改革,注重转变后勤机构管理职能,提高政府机关后勤队伍人员素质,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快后勤管理改革的社会化进程,实现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目标,旨在对菏泽市级机关后勤保障改革提出建议,推动大楼管理的物业化进程,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大力推进公车改革,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以降低运行成本,推动后勤监管,加强机关后勤精细化管理,进而对其他地区的改革提供一定的辐射性影响。
张衡[7]2017年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认为机关后勤管理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政府机关在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过程中,既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又有很强的政治性、复杂性;既要体现公共管理公平、公开、效率原则,又是广大公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在中国,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服务社会化在实践中摸索前行,期间也不可避免出现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在做好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方面还需不断提高。本文以宁波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为关注对象,通过分析国内外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现状,探讨宁波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地方政府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带来新思路。本文从五方面着手,对机关后勤服务社化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对机关后勤服务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涵义进行分析,阐述了民营化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第叁部分介绍宁波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和成效。第四部重点论述宁波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五部分论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而提出宁波市科学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和建议。
栾玥[8]2016年在《扬州市市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现状及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关后勤管理作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地方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既受当地经济社会水平发展的限制,又有很强的政策性,既集中体现了公共管理注重公平效率的精神内涵,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在公共管理专业内是很好的研究对象。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相对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在新的机关后勤集中管理和厉行节约的政策形势下,后勤服务社会化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优点和缺点在实际过程中都在不断出现。地方政府在做好后勤管理方面还在不断摸索,其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以扬州市市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历程和现状的解读,着重分析地方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含义与要求,探讨扬州市市级机关后勤工作在目前的政策要求下可以采取的对策和遵循的原则,对提高地方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平很有裨益。本文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地方政府机关后勤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难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是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相关理论。特别介绍了有关的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以人为本理论。第叁部分是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对国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经验进行分析,吸收先进做法,总结对我国的相关启示。第四部分是扬州市市级机关后勤的现状,着重从人员、职能履行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第五部分是扬州市市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模式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管理理念、资源配置、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原因。第六部分是提出扬州市市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的相关对策建议。包括树立现代后勤服务社会化思想理念、完善科学后勤服务社会化体制机制、加强优秀后勤服务社会化人员培养、强化高效后勤服务社会化绩效评估等。第七部分是得出相关结论。
路润[9]2013年在《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现代化问题,并以昆明市为例具体说明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原因,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机关后勤是为政府机关提供运行保障,机关后勤通过各项工作职能保证政府机关的正常周转。机关后勤是政府机关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政府职能的改革,机关后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机关后勤为政府机关提供支持,不仅政府机关的办公效率会下降,甚至整个政府机关根本就无法正常的运行。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务院就对机关后勤的建设作出了具体的要求。随着新中国的发展,我国的政府机关后勤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传统的政府机关后勤工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如何使政府机关后勤工作能够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潮流,这是后勤服务系统当前的重要任务。论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结合昆明市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的实际情况,分析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通过对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保障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地区实现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提供参考。
单已新[10]2011年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浅析》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机关后勤服务是由机关本身承担并组织完成的。90年代末开始,国内掀起后勤服务改革的浪潮,并首先从军队、高校等后勤部门试行,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推向机关。目前,经过多年的改革,机关承担后勤服务的部门,绝大部分都独立出来,或是组建了统一管理的机关事务管理局等行政机关,或是组建了机关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无论是那种形式,都是为了让机关后勤服务工作走向市场化、商品化、社会化,以便更好的为机关干部职工服务。然而,无论是成立机关事务管理局还是机关服务中心,围绕人事变动、资产整合、资产经营、搞好服务、加强管理等工作,机关后勤部门都需要进行社会化改革。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改革的结果可谓苦乐不均,社会化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可以说,从目前全国机关后勤发展的水平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条件来看,当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事改革,人员身份转变的问题;一个是体制和机制转变和创新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否则机关后勤改革就无法推进,更无从谈起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本人认为,推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具体要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寻找突破口:(1)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认识上寻找突破口。(2)在改革中人员去向及坚持的主要原则上寻找突破口。(3)在机关后勤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问题上寻找突破口。(4)在选择适合我国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路径问题上寻找突破口。本文从机关后勤社会化的定义和意义出发,在了解和回顾国内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基本情况、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机关后勤社会化应坚持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对吉林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所经历的后勤社会化过程进行了叙述,对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借鉴国外机关后勤改革的经验,提出当前我国机关后勤社会化所需要走的路径,有助于公共机构的决策者在制定机关后勤改革战略的过程中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所遇到的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D]. 陈晓英.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 中国气象局机关后勤物业服务社会化研究[D]. 刘艳. 北京建筑大学. 2016
[3]. 基于公共治理理念的我国党政机关后勤改革研究[D]. 向阳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4]. 新公共管理框架下的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D]. 金芳. 南昌大学. 2015
[5].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D]. 江小华. 南昌大学. 2013
[6].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机关后勤服务改革研究[D]. 孟媛媛. 新疆大学. 2016
[7].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问题及对策[D]. 张衡. 宁波大学. 2017
[8]. 扬州市市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现状及发展研究[D]. 栾玥. 扬州大学. 2016
[9]. 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D]. 路润. 云南财经大学. 2013
[10].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浅析[D]. 单已新. 吉林大学. 2011
标签: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后勤管理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