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分析论文_陈卫军

浙江永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18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工程体积逐渐增大,因而在建筑施工中时常遇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要确保施工技术,以便在保证建筑施工安全性的同时,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笔者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展开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对目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对建筑工程也提出了新的施工要求,再加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实际浇筑质量,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施工期间要不断提升原有的浇筑施工技术,从而在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性的同时,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特点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受到混凝土自身特性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常常使用浇筑施工法,所以对原料的需求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条件的影响,对建筑施工技术与设备也有一定要求,所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给施工增加了一些难度;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增加了施工难度,且施工过程更为复杂,为了防止浇筑失败及出现一定的裂缝情况,在浇注操作过程中对施工技术与方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容易出现施工裂缝,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的体积较大且温度较高,浇筑后很容易出现散热不均的情况,受热不均使得混凝土内外温差加大,进而产生一定的缝隙。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施工中的水分会逐渐散失,这些水分在蒸发期间,会使得混凝土的体积逐渐减小,最终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逐渐下降;大体积混凝土的面积大,结构厚实,因此施工以后需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但由于养护工作所需的费用较高,且对其养护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养护工作成本较大。

2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2.1大体积混凝土的工艺流程

(1) 混凝土基础底板工艺流程:

泵机试运转→搅拌站供货→核实混凝土配合比、开盘鉴定,混凝土运输单→检查混凝土质量、坍落度→输送与混凝土同配合比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输送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抹面→扫出浮浆、排除泌水→养护→测温→成品保护。

(2) 混凝土基础墙体工艺流程:

浇筑层段施工缝的清理→有关部门验收(土建、水电)→签署浇灌申请→施工缝提前浇水湿润→混凝土泵试运行→铺设同配合比砂浆→分层浇筑混凝土→标尺分层量取高度→分层振捣→墙上口找平→墙体上口混凝土标高检查→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浆→拆模→养护→成品保护。

2.2质量控制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厚度难控制、难度大、重量面积大特点,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一些施工质量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比如说施工缝隙、混凝土厚度、拌合工艺、水泥用量等。通过做好施工质量分析,有助于将施工裂缝等问题控制在萌芽阶段,促进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1)合理控制施工缝隙;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确保施工缝隙设置合理。具体而言,施工缝隙是指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因为受到浇筑时间的影响会出现初凝的差异,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这两段混凝土之间会产生缝隙,这一缝隙可以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进行合理设置,但需要结合实际规范,例如可以将这一缝隙设置在结构剪力比较小的位置,或者让缝隙与结构纵向轴线垂直。另外,提前设置好施工缝隙,有利于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防止后期沉缩缝隙及温度裂缝的产生。(2)合理规范混凝土厚度;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要合理控制浇筑层厚度,具体而言可以分成三部,一是实际浇筑层厚度要结合混凝土特性、振捣深度来进行初设;二是对于泵送混凝土而言,控制其浇筑摊铺厚度在600mm内;对于不用泵运送的混凝土而言,实际浇筑摊铺厚度应控制在400mm内。另外,结合泵送和非泵送之间的摊铺厚度关系,在具体工程施工中,要让非泵送中的混凝土摊铺厚度小于泵送的。(3)水泥用量与具体工艺;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也要进行混凝土拌和,但是要合理控制水泥的用量,并注意控制拌合工艺确保其符合实际施工要求。对于水泥用量而言,应结合浇筑面积,同时把握浇筑质量,在里面增加适当的添加剂,但需要对外加剂的用量进行合理控制;在拌合混凝土过程中,对于没有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而言,通常控制器拌和时间在30min,反之则控制时间为40min,但若添加的外加剂过多,则要结合实际对拌和时间进行适当调整。此外,在投放混凝土外加剂过程中,一定要遵照实际投放顺序。

2.3浇筑方法分析

通常来讲,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方法是分层浇筑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逐层进行浇筑,但后期浇筑的混凝土时间要在前面的混凝土初凝之前,避免其出现一些裂缝情况。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分层浇筑法工艺形式较多,比较常见的为:斜面分层、分段分层、全面分层三种,其中全面分层比较常见,如上所述。分段分层主要为:分段分层浇筑技术主要是从第一层进行浇筑,控制浇筑高度后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第二层中的混凝土浇筑方向为水平方向。作为建筑施工中的常用混凝土浇筑法,这种方法的控制性较强,可以确保在第一层初凝前开始二层浇筑,同时保证实际浇筑质量。虽然浇筑方法比较常见,但是有一定的使用限制,一般用于长度与面积较大同时厚度较小的情况。斜面分层浇注法也要从底层开始浇筑,但这种浇筑方法的方向朝上,等到浇筑到一定高度后,在斜向下浇筑,一直浇筑到和第一层高度一致。斜面分层和分段分层二者工艺相似,但适用性不同,斜面分层常见于长度构造在厚度3倍以上的大体积混凝土中,在实际应用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

图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的注意事项

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让混凝土处于一个静止状态中,然后再进行凝固。在实际凝固过程中,混凝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的施工质量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外界因素对混凝土造成影响,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混凝土凝固。

(1)内外温差要求;通常来讲,混凝土内外温差应在20℃内,若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裂性,则可以放宽实际温差范围,一般情况下可以设定在另外,为了在第一时间得到混凝土中的内外温差,在浇筑期间应在混凝土中埋设测温管,同时和外界测温仪相比,若发现实际温差不再要求的范围内,则要立即进行调整。(2)控制内外温差方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方法主要正负值温差、外温超内温、内温超外温。当外温比内温高时,可以利用撒冷水的方法来降低外界温度,但是要对混凝土中的含水量进行适当控制;当内温较高超过外温后,则要在浇筑期间预埋冷水管,然后在其中注入部分冷水来达到内部降温的目的。出现正直温差期间,可以采取一些降温方法来降温。负值温差则要采取一些外部保暖措施,例如在混凝土上面铺盖草席。(3)提高混凝土抗裂性。为了提升混凝土抗裂性,在完成浇筑操作后,要在浇筑表面铺设抗裂钢筋网片,利用抗裂钢筋网片可以提升混凝土稳固性。另外,应用抗裂钢筋网片还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收缩量,预防混凝土裂缝。

图2混凝土养护

结语:综上所述,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难度的影响,实际浇筑工作常常比较困难。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做好裂缝治理,控制好浇筑层中的实际参数,合理选择实际浇筑工艺,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后,还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在养护期间,要做好混凝土中内外温差控制工作,此外还要不断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只有在整体上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才能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促进建筑施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章顺.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方法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7(21):12-13.

[2]邹传舞.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初探[J]. 建材与装饰,2017(24):16-17.

[3]倪连森.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究[J]. 福建建材,2018(01):96-98.

论文作者:陈卫军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分析论文_陈卫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