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分析与护理论文_孙素贞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后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96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其他护理。对比2组患者伤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46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3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感染率为8.33%,对照组伤口感染率为18.75%,观察组伤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和其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伤口感染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非切口疼痛;护理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的优点,施术时对患者内脏和身体组织干扰较小,术后康复时间段,更易被患者接受,但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可能会对患者组织和脏器造成轻微牵拉,从而导致患者肩颈部和腰背部发生疼痛,且术后疼痛容易延续,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护理工作,大量临床经验表明,良好的护理是医疗安全的保证。本研究基于上述背景,选取后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96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36.7±10.2)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5.2±1.4)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36.4±9.8)岁,病程3~8个月,平均病程(5.6±1.5)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个人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其他护理,具体内容为。(1)心理护理:护士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确保态度良好,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环境,为患者解答疑问,并对患者进行减压指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2)针对性护理:将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及时清理;患者接受手术后给予患者适当按摩,按摩患者腹腔部和肋部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帮助伤口尽快恢复,患者取舒适卧姿,并将双腿屈曲,以免对伤口造成牵拉,也可以在平卧6h后换为臀高头低位,为了维持患者体内的血氧饱和度,及时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手术后的非切口疼痛;帮助患者早日下床锻炼,指导患者饮食,告知患者要注意休息,应多食富含蛋白质食物和水果蔬菜,患者在疼痛程度深的时候,可适当给予药物治疗,并配合中医护理疗法。(3)其他护理:指导患者在手术后进行适当的锻炼,例如一些有助于减轻患者非切口疼痛的体操,“米”字操和“大”字操都是很好的选择,适当锻炼患者肌肉,促进患者腰背部的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有效率标准为,显效:临床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疼痛症状程度均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疼痛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6.10,P<0.05

2.3 2组患者对伤口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48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4例发生伤口感染,观察组伤口感染率为8.33%,对照组48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9例发生伤口感染,对照组伤口感染率为18.75%,观察组伤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2,P<0.05)。

3讨论

本研究中,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伤口感染率为8.33%,对照组伤口感染率为18.75%,观察组伤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呼吸循环护理,患者体内的血氧饱和度要维持在10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局部组织的酸性环境,帮助患者新陈代谢恢复正常。通过一定的措施增加吸入的氧气量,最大限度降低腹腔二氧化碳残留对膈神经的损伤,来减少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能够帮助患者开放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改善,加速患者身体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二氧化碳尽快排出。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卧床时采取头低脚高的体位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将残留在体内的二氧化碳上升聚集到盆底,缓解刺激,减少患者手术后后肋部的疼痛率。并通过其他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帮助患者尽量舒缓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和其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疼痛持续时间,缓解疼痛程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美玲.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5,36(66):1219-1220.

[2]夏淑娟.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原因及临床护理[J].中外医疗,2015,34(38):162-164.

论文作者:孙素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分析与护理论文_孙素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