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环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沾河林业局红旗小学 164100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5-174-01
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现代课堂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插在这个土壤上。”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好一些。当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
二、及时给予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是使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微笑,哪怕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教师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会觉得很尴尬,老师再进行提问时,他就会羞于举手。如果老师的评价委婉一些,并用期待、希望的语言进行鼓励,那么这种期待与希望,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他就会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
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的见解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分析诸葛亮的才干表现在哪里时,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有的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是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老师都应给予肯定,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说得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学生就克服了对老师的惧怕心理,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当然,激励要适度、准确。无论是对正确的肯定还是对错误的委婉谢绝都要恰如其分,使其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持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可以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室外,也可以安排在室内;可组织学生到溪旁林边教学,如教学景物描写时,带领学生去课堂外,沐浴阳光,感受泥土的气息。配合文本教学,学习《春》一课带领学生看校园春天的景象,学生观察到很多地方:校园新教学楼前的几株小树,教学楼左边的花坛,教学楼右边的篮球场,环形跑道等,并展开奇妙的联想。一堂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永系情感。在室内教学,可进行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座位不能是统一的“秧田式”,可排成马蹄形,也可安排成“蜂窝状”,还可围成圆、半圆;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等等。在室外,可分组阅读,也可集体讨论。这些形式的变化,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宽松的环境,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在新教材教学中,要联系语文教育教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一方面,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说话,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巧妙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不平凡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给予坦诚、真切的鼓励,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
四、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创新兴趣。
新教材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更注重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联系,因此,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开展自主学习。如教课文时,可提出:“我们怎样学习这篇文章,请大家出出金点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设计学习方法,绘画、朗读、表演、书法等均可,从中体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
开放性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学科相互融合,体现新教材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论文作者:王桂环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就会论文; 课堂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