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项目竣工决(结)算审计作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项目竣工决(结)算审计常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项目竣工决(结)算审计;风险;防范
工程项目竣工决(结)算审计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果,合理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依法合规,有效提升公司工程投资准确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工程项目竣工决(结)算审计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提高工程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问题
1、基层工程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影响工程项目决(结)算审计推行。三集五大以来,基层审计部门人员分流导致大量基层工程审计人员流失,地市公司层面有些仅剩1名工程审计人员或无工程审计人员,县公司层面已无审计部并无专责工程审计人员,同时公司所有工程决(结)算审计工作又需要基层单位审计部门牵头执行和协调,因此存在基层单位审计人员与审计工作量不匹配的矛盾,导致基层单位实际在工程决(结)算审计工作实施阶段困难重重。
2、基层单位审计实施人员业务能力相对不足。工程项目决(结)算审计全过程管理审计,对工程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组织实施审计费用采购申请开始到审计申请、审计人员进场安排、审计过程协调、审计结果沟通以及审计费用支付等业务流程,要求审计实施人员需具备多项业务技能,基层单位实际真正能全程独自完成的全链条审计工作的人员却寥寥无几,基层单位审计实施人员业务能力相对不足。
3、存在横向协调阻力。在工程全过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发展部、建设部、物资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因此在工程项目决(结)算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要各参与建设管理的部门提供相应的审计需要资料,因此需要基层单位审计人员协调众多横向部门,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横向部门协调问题,使得审计工作推进阻力重重,各业务部门对审计反馈的问题存在一定的抵触或消极应对,存在一定的横向协调阻力。
4、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难。审计工作安排一般是工程项目竣工完成结算后,审计工程往往滞后于建设过程,部分问题既成事实,不能倒回去重做,所以客观事实无法整改。并且,审计发现的部分问题涉及考核事项,涉及到业务部门较多,各部门相互推诿,导致整改相对较慢,形成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难的问题。因此在工程项目决(结)算审计实施过程中,建设管理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难以及时整改到位,
二、原因分析
1、前期规则设计深度不够,导致设计漏项或频繁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造价大幅度超出合同价或投标控制价,甚至造成项目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增加,项目投资效益低下。工程项目往往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应付建设单位按期交图的要求,一些设计单位常超负荷工作,不按正常设计流程,各专业之间配合不密切,匆忙赶制交差,导致设计过于粗糙,设计环节深度不够,难以进行多方案论证,造成设计漏项或频繁进行设计变更,追加工程投资。
2、招投标程序流于形式,未对供应商选择真正做到“三公”和优中选优。招投标有关监督单位通常仅对招投标会的评议过程进行监督,很少参与到前期的招标准备、资格审查、制定招标文件,尤其是招标控制价的审查等开标前的工作,难以形成对建设单位、招标代理机构等各相关单位的有效监督。一旦发生围标、串标、恶意中标和指定中标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使工程标的落入施工质量差和管理水平低的施工企业之手,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也为后期的工程结算埋下隐患,加大审计难度和风险。
3、合同管理不规范,存在明显法律风险。部分项目业主单位对合同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法律意识,签订合同对结算方式、设计变更等关键条款表述不清或不表述,条款不够严密,导致对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失去约束,给项目结算审计留下隐患,易形成经济合同纠纷,使工程结算久拖不结,合同条款漏洞,影响审计效率和质量。
4、业主、监理履责不到位,高估冒算现象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受利益的驱动,存在施工单位采取高套定额、虚报工程内容、多计工程量、虚报隐蔽工程、高套材料设备价格甚至编造虚假签证等各种手段,多报工程结算造价。由于业主、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隐蔽工程、工程变更签证把关不严,签证水分很大。个别项目甚至出现业主、施工方、监理联合做假,出具虚假签证。
5、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工程结算审计的要求。工程结算审计涉及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要求结算审计人员不仅有丰富的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等相关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当前电网企业从事审计结算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专业范围窄,虽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或电网业务知识,但离上述高标准还是存在一定差异。
三、解决对策
1、源头治理,加强项目全过程管控
竣工决算审计作为工程建设的末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决算审计发现的问题有些难以彻底整改。因此,必须从源头治理,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控。
一是强化前期规划设计管理,减少工程设计变更,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和建设成本。工程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为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龙龙头工作,因此做好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事半功倍,能使后期的工程建设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无谓的工程变更及相应的管理工作,有效降低的工程建设各项成本及风险。
二是加强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合格供应商是工程建设的基石,因此工程招标是工程全过程管理重要的一个环节,确保公开公正选择合格供应商,同时加强合同管理,禁止合同转包,严格审核合同分包内容,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从而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风险。
三是加强全过程管控,增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造价是在全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必须在全过程中进行控制。通过建立健全招投标机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工程签证管理等全过程管控手段达到对工程概算、预算、结算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达到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目的。
四是加强全过程管控,促进项目决(结)算审计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退库物资及废旧物资的管理,及时办理权证等,规范项目管理,从而减少决算审计发现的问题,促进项目决(结)算审计管理。
2、以人为本,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工程决(结)算审计落实的关键在于人。要从根本上提升工程决(结)算审计质量,就必须加强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一方面提高项目管理部门的技经人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在工程概算、预算、结算环节的监管作用,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另一方面提高工程审计人员对工程结决算审计发现问题的掌控力,帮助协调外部中介机构与公司内部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提前化解风险,尽最大可能挽回或减少国有资产损失,避免造成外部不良影响。
二是定期将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通报到业务人员,使他们随时掌握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产生的后果,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认真分析与研究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风险,提出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前端业务领域。
3、统一标准,制定工程决(结)算审计指引
一是制定工程决(结)算审计指引,提导审计人员充分履行审计程序,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审计质量,公司应结合实际制定工程决(结)算审计指引,统一审计标准,从项目审计计划、审计人员配备、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程序、审计结论等方面,指导项目现场审计人员的具体审计工作,确保各项目审计程序履行到位,从而全面提升工程项目审计质量。
二是汇编审计成果和问题成因分析,提导审计人员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发现问题能力,公司根据往年项目结算、决算审计成果,汇编审计发现问题一览表,对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予以披露、提示,确保审计质量。
三是统一审计工作流程,减轻基层审计人员工作压力,针对基层单位审计人员减少的情况,合同划分工作界面,统一审计工作流程,指导基层审计人员按统一标准有序开展审计工作,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论文作者:操玲燕,肖永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工程论文; 人员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项目论文; 全过程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