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姚瑞阳论文_姚瑞阳 李伯妍 范宏鹏

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姚瑞阳论文_姚瑞阳 李伯妍 范宏鹏

摘要:目的:探究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国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之间进行治疗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共120名,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治疗;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在2周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并对患者的胆固醇、心肌酶以及心电图进行测量比较。结果: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例数为55例,,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例数为42例。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且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低于0.05);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也存在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低于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化验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高于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进行变异型心绞痛的疗效较之于单硝酸异山梨酯更为显著,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氨氯地平可以在医师指导下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治疗,且值得推广。

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氨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

变异型心绞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冠状动脉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冠脉弥漫性收缩,导致心脏血运不足造成患者出现胸痛等症状。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它能够使钙离子直接作用于动脉平滑肌,抑制钙离子导致的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因此氨氯地平可以治疗高血压以及心绞痛症状。本文为分析氨氯地平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及疗效,对我院部分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择标准:1.预计住院时间超过一周;2.无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基础疾病;3.年龄18周岁以上。利用统计学的方法以及原理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各60例。实验组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1.2±4.4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27例,平均年龄59.9±3.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高于0.05)。

1.2治疗方法

在进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时,选择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作为治疗药物,在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时,让患者每日餐前半小时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总计3次,每次20mg。

在进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作为治疗药物,在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时,让患者每日早晨8点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总计1次,每次10mg。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需要检查其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以及心肌酶标志物等化验指标以及心电图情况,在治疗结束后对以上化验指标以及心电图情况进行再次检查,并对两次检查情况进行比对分析。

1.3治疗效果评价

对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采用“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以及“治疗无效”这三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心电图未监测到ST一过性抬高,各项化验指标较之前明显好转;治疗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之前得到改善,心电图较前好转,部分化验指标较之前好转;治疗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较之前加重;心电图无好转,化验指标较治疗前也未得到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患者治疗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处理。

2实验结果

2.1从临床症状方面进行分析

在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之后,对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之前都好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数据如下:

组别 治疗效果显著例数 治疗效果显著占比 治疗有效例数 治疗有限占比 治疗无效例数 治疗无效占比 对照组治疗后 20 33.3% 22 36.7% 18 30.0% 实验组治疗后 27 45.0% 28 46.7% 7 8.3%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结论,实验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变异型心绞痛治疗时,总治疗有效率91.7%;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变异型心绞痛治疗时,总治疗有效率70.0%。通过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之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且这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低于0.05)。

2.2从化验及检查方面进行分析

对所有接受研究的患者进行生化检查,并对其治疗前后的心电图、CK-MB及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比对,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心电图ST段一过性抬高例数 CK-MB(本院参考范围0.0~4.3ng/mL) 胆固醇(本院参考范围2.9~6.0mmol/L) 对照组治疗前 47 5.4±0.3 5.9±0.6 对照组治疗后 17 4.2±0.4 5.3±0.3 实验组治疗前 49 5.1±0.2 5.6±1.1 实验组治疗后 3 3.7±0.4 4.3±0.4 由上表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低于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高于0.05)。

3讨论

变异型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脉痉挛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症状的疾病。相较于其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变异型心绞痛的特点主要特点为静息时发作、ECG显示一过性ST段抬高。

通过研究结果可知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效果优于单硝酸异山梨酯。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通断阻断剂,它能够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进行心肌细胞,而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抑制钙离子导致的血管收缩,从而降低心肌细胞需氧量,缓解胸痛等症状。同时,相较于第一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具有作用时间长、选择性强等优点,因此,氨氯地平的抗血管平滑肌收缩作用较之于硝苯地平更强,可作为一线药物在临床进行推广,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周立宏.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7):108-109.

[2]杨恒沛.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患者36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7(32):33-34.

[3]张玉清,黄志虎.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5(05):1075-1076.

[4]徐鹏,张国柱.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6,21(24):2230-2232.

论文作者:姚瑞阳 李伯妍 范宏鹏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姚瑞阳论文_姚瑞阳 李伯妍 范宏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