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_市场失灵论文

转型期我国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_市场失灵论文

论我国转型期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型期论文,途径论文,论我国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6320(2000)05—0072—02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把市场化、工业化与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三重重大的社会转型浓缩在了同一历史时代,因此,它与早期的资本主义市场化、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都不相同,与我国改革起点大体相同的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市场化相比也有自己的特殊性。正确认识我国转型时期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失败

市场失败是市场内部矛盾运行的必然表现,是市场规律的一种作用形式。市场失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在于其生产的规模性消费中不同程度的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一般居民或企业都无力或不愿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服务,这就容易出现人人都想消费又想逃避费用的“搭便车”现象。

第二,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外部不经济问题。所谓外部不经济,是指单个的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直接影响他人的生产和消费,主要是指某些经济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可以降低某些别的当事人的效益。其途径不是通过市场。在完全由市场经济调节的社会经济运行中,单个经济活动主体往往只追求个体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导致空气、水等环境的污染及公益事业的破坏等。

第三,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垄断的存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难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而信息分布不均匀及企业之间利益矛盾的存在,使垄断信息一方进而垄断了市场,从而妨碍了市场竞争与效率,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贫富两极化以至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第四,市场调节的运行机制本身蕴含着价格波动、产销脱节、结构失衡的可能性,严重时会出现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具体表现为:在周期性的市场运行过程中,当经济过热时,市场规律就会通过过量生产、通货膨胀形式来调节,当经济萧条时,市场规律就会通过失业、供给和需求不足形式来调节。其极端的表现就是经济衰退。

以上存在的市场失败的种种表现是市场经济内生的,它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始终,是所有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而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行政的过多及不当的干预;所要转换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及转轨时期一些不完善的政策、法律、制度则导致了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出现我们通常讲的市场失灵状况。

(二)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不起作用。从理性角度看,人们总希望运用某种外在机制(如国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置换”出某些市场机制,即让市场暂时失灵,以达到熨平经济周期的目的。我国原有体制的惯性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就外在的表现为这种市场失灵。

1.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失灵

在我国,市场信息的传递因行政的不当干预而扭曲,从而导致市场不能合理组织生产,甚至起到破坏社会生产的作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行政性垄断的存在。价格信号是市场行情变动的“晴雨表”,是组织社会生产的导向标。它的形成,取决于市场各要素之间有机的联系运动。而国家行政垄断的存在,人为地割断了这种联系:国家对企业的直接经营管理是通过条块管理实现的,从而形成了封闭的、垄断的地方市场;国家对企业的直接经营,本身就排斥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垄断性经营。

其次,信息的传递是沿着行政管理的组织渠道进行的。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层次多,从而使信息的传输渠道特别长,无法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信息传递过程中,各组织机构根据自身利益对信息进行过滤、补充等加工处理,从而无法保证信息的质量;一切经济活动都要由国家计划调节,对信息量的需求增加而又缺乏足够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从而造成了计划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市场活动主体行为不规范引发恶性市场失灵

市场活动主体主要是企业。在我国,政企不分导致企业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积极性,企业不成其为企业,市场功能自然无法发挥。而目前转轨时期,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调整还未真正落实,从而出现企业利用空隙进行诱骗欺诈等不规范行为,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市场失灵。

3.市场体系不健全导致市场失灵

自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有所发展,但远未达到真正的市场经济的要求,生产资料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的滞后发展限制了整个市场的协调运行,市场规律在残缺的市场中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从而产生恶性的市场失灵。

二、应采取的措施

(一)规范政府行为,完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各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运动过程。在我国,要完善市场机制,形成市场各要素的有机联系运动,需要规范的政府行为有:

第一,培育市场的行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培育市场行为的基本方面有以下几点。其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真正市场主体。其二,抓紧市场建设,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重点是发展生产资料和金融、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把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结合起来,尽快形成多层次、多种类、多功能的城乡市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网络。其三,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制定完善的市场主体法律规范;制定市场运行或市场行为法律规范;制定国家宏观调控行为法律规范;其四,改革市场管理体制,加强对统一大市场的管理。建立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工商行政管理领导新体制,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第二,市场竞争保护行为。市场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容易形成经济垄断,而在我国,恶性市场失灵的一大原因就是行政垄断的存在。因此,规范政府行为,消除不必要的行政垄断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培育市场主体,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首先要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生产经营主体,对市场刺激作出反应,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其次要硬化企业预算约束,消除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给予企业的各种形式的外部援助,把企业强制推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其二,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横向经济联合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教学等事业单位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自愿组成的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相对稳定的经济联系。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不否认竞争,同时又可打破各部门、各地区自我封闭、相互分割的状况。其三,允许和鼓励兼并。企业兼并是商品经济的特有现象,是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企业兼并可以降低竞争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时也可通过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兼并,突破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

(二)发挥政府职能,校正市场失败。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通过外部的、行政的力量来实施的,因此,在实现体制转换过程中,可以运用国家权力,发挥政府职能,在一定程度上“置换”出某些市场机制,即让市场出现良性失灵,以校正市场失败,达到熨平经济波动的目的。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政府在这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有:

1.强化政府在公共领域的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市场机制在调控社会公共产品的劳务的生产和供给方面存在着市场失败。因此,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就成了政府作为公共机制的一个基本职能和行为。据前市场经济国家经验,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有:使公共部门权力分散化、社会化;由私人生产者(厂商)承包公共物品的供给或由私人直接进入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2.采取措施抑制外部不经济问题。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美国主要采用规定标准的方法强制实行其保护资源环境的措施,德国则采用收费的方法引导企业转向“外部经济”的部门。我国可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不牺牲自然资源,同时应积极引进技术加速对资源的再生利用,以降低外部不经济现象带来的社会成本。

3.拓宽信息流通渠道,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国家可利用银行、税收等社会机关观察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长期预测,向社会公布,同时采取措施打击价格欺诈行为,增强企业的道德规范意识,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以弥补市场信息的虚伪性与短期性,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4.反经济盛衰周期的稳定运行行为。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对经济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政府必须通过反周期政策缩小波动的振幅,减缓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振荡,降低波动时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由消费和投资活动引起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经济周期中两个最突出的经济现象,对经济的破坏性也最大。政府主要通过推行适度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来熨平经济波动,特别针对我国目前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多,大力推行再创业促进再就业,从而为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稳定的经济环境。

5.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问题是社会运行的基本问题,它构成了经济运行的环境系统,所以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是极其必要的。这一政府行为由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组成。政府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税收和收入政策来维护分配的公平性。同时,政府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失业、养老、医疗以及其他可能需要社会救助的保险制度,为社会经济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系统。

发挥政府职能以校正市场失败的同时,要注意正确界定国家权力和市场机制的边界,“过”与“不及”都会使经济运行出现不健康的发展状况。

收稿日期:2000—06—21

标签:;  ;  ;  ;  ;  

转型期我国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_市场失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