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琳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理论在妇产科临床诊治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诊治与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理论诊治与护理干预,观察中医特色理论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妇产科患者在常规诊治以及后续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理论,能够提升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情况,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特色理论;妇产科;临床诊治;运用效果
从某种程度上讲,妇产科的临床诊治属于临床医学重点领域之一,在妇科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顾护精血,确保诊治过程不可以伤及精血,还必须要处理好精血以及患者肾、肝、脾之间的相互关系[1]。目前,中医特色理论在妇产科临床诊治与后续护理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以整体观念为指引,借助辨证治疗方法,从而为妇产科的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诊治与后续护理,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2]。为了探讨中医特色理论在妇产科临床诊治中的运用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80例,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0例,年龄在21-38岁,平均年龄(29.1±2.1)岁;对照组40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9.0±3.0)岁。两组在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诊治与后续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后续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诊治与后续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理论,在妇产科患者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足部热敷以及穴位按摩治疗等,主要的按摩穴位包括足三里以及支沟穴等,还可以给予患者口服中药的排气汤,主要成分包括菜菔子、厚朴以及陈皮等,有效帮助患者排气,在对患者实施足部热敷的过程中应配合按摩脚心护理。当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切口红肿的时候,需要给予患者中药封包,主要成分包括大黄以及芒硝等,有助于消肿止痛,促进患者切口的愈合。在患者晚上入睡之前,可以适当按摩患者的印堂穴、太阳穴、风池穴、涌泉穴以及百会穴等,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水平,促进机体恢复。此外,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志变化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中医情志后续护理干预,采用一种情绪克制另一种情绪的方法,比如喜克恐、怒与悲等。
1.3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便秘、感染症状以及腹胀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χ2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利用(`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不满意例数为1例,临床护理满意度97.5%,而对照组中不满意6例,对照组8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中出现便秘症状的有1例,出现腹胀症状的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00%,而对照组中出现便秘症状的有3例,腹胀症状的有2例,出现感染症状的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中医妇产科相关学科的成型以及最终应用前后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医妇产科相继出现了相对丰富的诊治措施与后续中医护理手段[3]。目前,中医特色理论在发展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其临床诊治过程也更加的完整与系统化。此外,在传统中医特色诊治非常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医生会通过这一程序来成功获得大量资料与信息,进而实现对患者疾病的辩证分析与临床诊治[4]。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医特色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就显得更加抽象以及更加宏观,与西医学的微观与具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对鲜明对照。从中医特色理论应用特点上来看,中医特色理论有助于提升相关医护人员的中医学基础性理论知识以及中医特色诊治和后续护理的操作技能[5]。中医诊治与护理方法在操作方面更加的方便,主要借助中药以及穴位按摩等方式,取材容易,具有相对较高的经济性,没有痛苦,且副作用小,非常容易使患者接受,受到妇产科临床实践的广泛应用,具有相对较好的发展应用前景,效果显著。此外,中医特色理论在妇产科中的应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存在相对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对妇产科患者在常规诊治以及后续护理干预前提下应用中医特色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方红哲.中医特色理论在妇产科临床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2):172-173.
[2]韦莉萍.中医特色融入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中的体会[J].光明中医,2012,27(6):1245-1247.
[3]黄巍,范蓉,肖健等.OSCE在中医院校妇产科“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10(15):3-3,4.
[4]郭雪梅,郭秀珍.制约中医特色护理发展的原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4,11(4):125-126.
[5]段晨光,汪小冬,孟晓耘等.移动护理系统在中医特色康复指导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5):32-34,51.
论文作者:吴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患者论文; 妇产科论文; 中医论文; 特色论文; 理论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