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及应对措施李艳霞论文_李艳霞

浅析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及应对措施李艳霞论文_李艳霞

李艳霞

(烟台艳霞医疗美容诊所 ;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更高。医学美容技术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美丽的外表,也可以让整形美容受术者恢复自信。整形手术是美容求者心理和社会融合的过程,但由于年龄、种族、文化、职业等因素的影响,审美观也不甚相同。医务人员的首要责任是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本文将通过临床分析并阐释了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特点,针对各种心理特点得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整形美容;心理分析;应对措施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07-01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接受医疗整形手术的人数不断增加,逐渐成为美化自我的重要途径。眼睛在面部外观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求对眼部进行整形的患者达美容总数的50%以上。整形手术的接受者在年轻女性中更为常见,他们通常对自己的眼睛不满意,对手术的效果抱有很高的期望。治疗前后的心理波动较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生活。对整形美容患者通过国际化标准的心理量表测量,分析其心理状态,缓解心理障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解决患者的形体畸形。这种将精神分析和心理咨询应用于整形手术的科学方法对整形外科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状态分析及应对措施

1.自卑恐惧型:形体丑和美,对青年男女的心理影响很大。很多青少年自幼因形态不美或有某种缺陷而产生心理压力,他们长时间未能得到适当的心理咨询,导致心理出现阴影,他们认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表现出自卑感和不善交际。期求手术来解除烦恼,但又怕遭人议论和讥笑,往往背着亲友来就医。分析此型患者,一方面他们非常希望改善眼部外形,但又不愿被人知道改进的过程,想“悄悄地”改善。因此要求医护人员为之保密。要取得这类受术者的信任,术前:(1)要给受术者仔细说明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等。更要讲明术后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双眼肿胀、青紫以及双眼包扎的时间等,便于受术者心中有数,合理安排生活,在手术恢复期内避开不必要交往,防止给求术者增加心里负担。(2)注意观察术中求术者的细微变化,如有情绪紧张,护士要及时给予语言关心或适当的抚触、鼓励。(3)术后要开导患者,使求术者认识到手术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复才能完全自然,在恢复过程中,患者的积极配合很重要。

2.盲目崇拜型:部分受术者本身基本上是正常的,但患者通常认为自己很丑,他们经常将电影明星与自己进行比较,并希望通过眼部整容手术来模仿崇拜对象。对于这样的患者,在手术前,医生协助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什么样的眼睛形状适合他,使之明白和谐才是美。手术的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脸部的眼睛形状,而不是追求某种明星的眼睛形状。手术后,采用明确、果断的语言确认手术成功,通过改善术后形态教导患者,使之对自己充满信心,鄙弃盲目崇拜。

3.恋爱婚姻需求型:这些患者迫切希望进行整容手术,并且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如有的受术者期望值过高,甚至超现实的可能性;有的对手术后效果心怀疑虑;有些人担心手术过程中的疼痛,甚至担心;有些女性做整容手术主要是为了做好男友或老公,从而担心是否能满足男方的要求。术前给受术者作心理疏导时应注意:(1)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患者,通过热情的服务、真诚的交流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消除陌生感和羞涩感,以便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要求和疑问。(2)预见性心理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眼部美容手术后,即使客观效果很好,受术者本人并不一定感到满意,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反应,主要是眼部改变引起的心理不适应。求术者对自己的突然改变不容易适应,需要一个自我肯定、自我接受的过程。为了缩短这一过程,需要医护人员通过心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肯定自我,并尽力争取家庭的支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3)康复过程中的指导。详细告知求术者术后疼痛的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使他们对将要出现的生理反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4.事业需求型:许多患者因为需要工作而寻求手术,如公关职员或飞行员,他们自身条件已经很好,寻求手术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求美,为他们做双重睑手术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手术,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手术都抱有很高的期望。手术前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注意引导:(1)使之明白手术是有风险的,术后的恢复要经历一段外观不自然的阶段,从而在术前就对手术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认识。(2)根据求术者不同的文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向其讲解手术的方法、愈后过程及可能达到的恢复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帮助他们谨慎地选择手术方式、合理地安排手术时间。(3)术后给予精神支持。留意术后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及时消除术者的焦虑和过多的担忧。

二、讨论

医疗整形美容是通过手术矫正外观不佳的部位,从而达到更美观的效果。目前,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接受整形手术的人数逐年增加。眼睛是一种重要的面部器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它成为面部整形手术的主要部分。整形患者对容貌外观要求较高,由于媒体过度宣传,多数患者对整形手术期望值过高,进而导致手术前后心理波动较大,影响术后恢复。心理干预是临床身心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可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有效的沟通交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及时了解掌握,明确患者异常情绪的来源,并及时针对性的疏导干预,可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术前由主管护士带领患者熟悉病房周围环境,并介绍周围类似患者,促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提高对治疗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改善因医院内压抑的环境而产生的恐惧及焦虑情绪。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目的、安全性以及大致步骤,增加患者对治疗措施的了解程度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并以积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同时,对于部分对手术期望值过高的患者,术前应知道患者树立正确的美容观念,摒弃医疗万能的幻想。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掌握患者情绪波动并及时给予安慰和开导。术后因切口疼痛、视物不便,部分患者可出现焦躁情绪;此外,在切口愈合期,眼部美观性较差,患者难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巡视,积极讲解术后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问题,消除其心理压力,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笔者对部分采取眼部整形美容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围手术期强化心理干预的患者,其术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及一般体像心理问题评分显著下降,整体下降幅度优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且满意度较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整形患者情绪善变,对容貌要求较高,对手术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可通过一次手术达到理想外观。强化围手术期心理干预促使患者了解到医疗美容的局限性,并对外貌有了清醒、客观的认识,对护理工作配合度较高,并对术后效果较易接受,进而在术后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黄向莹,陈晓洁,刘小芬.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6,12(14):1281-1283.

[2]多丽荣.美容重睑术的护理[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2):154-155.

[3]黄海玲,刘宏伟,佘文莉,等.整形美容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及其意义[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675-677.

[4]闫秀娟,陈永梅.整形美容外科门诊受术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与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45-146.

论文作者:李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浅析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及应对措施李艳霞论文_李艳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