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和cyclin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论文_廖永日

p16和cyclin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论文_廖永日

廖永日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广西河池 546400)

【摘要】 目的:研究p16和cyclin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作为观察组,60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观察组的p16和cyclinD2的表达,并与对照组的结果比较。结果:观察组中p16的表达率为13.3%,对照组为26.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cyclin D2的表达率为81.7%,对照组为38.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体卵巢颗粒细胞瘤中p16的表达显著增加,cyclinD2的表达显著降低,这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检测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p16;cyclinD2;卵巢颗粒细胞瘤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061-02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两种[1]。对于该病的发生机制目前存在多种说法,其中包括细胞凋亡异常、杂合子丢失、基因甲基化等,但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p16和cyclinD2在卵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了解p16和cyclinD2与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织切片作为观察组,60例正常卵巢组织切片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46.3岁,对照组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45.7岁,两组在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标本固定采用10%福尔马林,石蜡切片。

1.2 试剂与方法

试剂包括鼠抗人cyclinD2单克隆抗体、鼠抗人p16单克隆抗体及DAB显色剂。染色方法为免疫组化S2P法,即链真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具体方法如下:把选取的石蜡标本切成厚4μm的连续切片,分别做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链S2P法,并进行常规脱蜡、水化后,采用高压热修复法进行抗原修复[2],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采用DAB控制显色。阳性对照采用已知的阳性片,阴性对照采用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

1.3 观察指标

读片方法采用双盲法,cyclinD2和p16的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染色均为明显的棕黄色。阳性细胞数小于10%为阴性标本,大于或等于10%为阳性标本,并根据阳性细胞数百分比进行分级:无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数小于10%(±);阳性细胞数在10% -30%之间(+);阳性细胞数在30% -60%之间(++);阳性细胞数大于6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阳性表达率=阳性标本数/总标本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p16表达比较

观察组中阳性标本8例,阳性表达率为13.3%,对照组中阳性标本16例,阳性表达率为26.7%,两组p16阳性表达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P<0.05)。

2.2 两组cyclinD2表达比较

观察组中阳性标本49例,阳性表达率为81.7%,对照组中阳性标本23例,阳性表达率为38.3%,两组cyclinD2阳性表达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7,P<0.05)。

3.讨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0%-50%。抑癌基因的失活、原癌基因的激活等细胞内基因的变化对该病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p16蛋白是由抑癌基因p16所编码,而cyclinD2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G1与S期之间是细胞周期的主要调控点,此点受控于cyclins和CKI对CD2Ks的正负调节,从而对细胞G1期向S期的转化起到控制作用[3]。

p16基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抑癌基因,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全长815kb,在人类染色体中的位置为9p21,P16蛋白是p16编码的单链多肽[4]。P16蛋白可通过与CDK4/6结合的方式,抑制细胞的分裂,从而促进细胞增长分化的协调进行。有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细胞中,p16基因都会表现出失活现象。本研究显示卵巢颗粒细胞瘤中p16表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目前,p16蛋白在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织中失活的机制还不明确,p16基因通过点突变、缺失而失活的报道较少。同时有学者发现,P16启动子的超甲基化对卵巢肿瘤的发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近年来相关研究尚未成熟,仍存在许多无法解释的问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讨论与研究[5]。

CyclinD1在细胞由G1向S期转化的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能够调节细胞周期依赖周期活性的蛋白。研究发现,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cyclinD2的作用与cyclinDl类似,即cyclinD2过度表达导致细胞增殖和分化出现异常,细胞生成失控,从而导致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织中的cyclinD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cyclinD2出现了过度表达现象。同时,对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可发现,p16与cyclinD2的表达呈负相关,说明两者很可能共同参与了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形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p16的表达明显下降,而cyclinD2的表达明显增高,这很可能是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p16和cyclin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强强,薛菊香,姚汉武.hTERT,c-myc和Ki-67在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医疗前沿,2010,5(23):45-46.

[2]张盈盈,姚汉武.WT-1蛋白在卵巢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2):114-116.

[3]梁晓艳,姚汉武,宋志宇等. p16和cyclin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7):607-610.

论文作者:廖永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p16和cyclin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论文_廖永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