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口饲布洛芬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足月儿在出生后的72h内便可自行关闭动脉导管,关闭率高达100%,而早产儿与足月儿不同,早产儿机体各项器官发育较差,动脉导管管壁因平滑肌发育不良、氧诱导管壁收缩机制不成熟,进而导致动脉导管对血管舒张因子的敏感性提升,使得管壁无法自行关闭,出生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被称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1]。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通常给予患者口饲布洛芬治疗,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若是能够加强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则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好转[2]。本次研究中,探讨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组与对照组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使用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胎龄在27-31周,平均胎龄在(29.41±0.31)周;出生后体重在1000-1300g之间,平均体重为(1110±104)g;研究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胎龄在27-31周,平均胎龄在(29.41±0.31)周;出生后体重在1000-1300g之间,平均体重为(1110±104)g。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批。研究中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儿入院年龄<24h;②胎龄<32周;③出生后体重<1500g;④出生后48h查心脏彩超提示存在动脉导管开放。排除标准:①败血症;②存在窒息;③动脉导管开放以卵圆孔未闭以外的先天性心脏病;④肾功能衰竭;⑤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⑥患儿家属不愿参与。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口饲布洛芬(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012;生产企业: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通过口饲给药,首次用药剂量为10mg/kg,治疗后24h、48h再次给药5mg/kg,药物治疗时间为3-5d。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给药前与家属做好交谈,疏导家属的不良情绪,提升家属的配合度,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加强并发症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加强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用药前护理:在用药前,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如:头颅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监测患儿的血压,确认患儿是否存在主动脉缩窄。将患儿于静卧位摆放,使用新生儿专用的血压计,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由于新生儿的下肢血压明显高于上肢血压,在于患儿家属交谈的过程中,让患儿家属知晓新生儿的正常血压为舒张压25-60mmHg、收缩压45-85mmHg,安抚家属的紧张情绪,耐心的解答家属的各项疑问。(2)用药时护理:在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儿的血糖、血压水平,若患儿出现呕吐、腹泻、胃潴留、出血等异常状况,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积极治疗,同时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3)用药后护理:记录患儿24小时出入量,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在交接班时,每个班次的护士必须了解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病情状况,在用药3-5天后,遵医嘱行心动图检查,观察动脉导管关闭状况,根据患儿的病情调整护理计划。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评分:让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根据研究要求,将患者低血糖、黄疸、胃肠道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长统计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分成两类,一类为计量资料,可使用t检验,一类为计数资料,可使用卡方检验;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长较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x±s)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n/%)
3讨论
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中连接肺动脉以及主动脉的正常通道,在胎儿分娩后,随流经导管血氧分压提高,前列腺素浓度降低,壁肌肉收缩、管径逐渐缩小,最后动脉导管自行关闭,形成动脉韧带[3]。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与早产儿自身的胎龄、体重呈现负相关,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的概率越高[4]。刘晓等学者指出[5],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三天动脉导管关闭率在胎龄34-37周为88%、胎龄30-33周为87%、胎龄26-29周围80%,对于出生体重小于1000g、1500g的早产儿,出生后7天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的概率在31%-34%、67%。极低体重早产儿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会导致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相连通,动脉导管的血流顺着压力梯度由主动脉向肺动脉流入,导致体循环血液减少,肺循环血液增多[6]。若是动脉导管血流分流量较小,则患儿无其他临床症状;若是动脉导管血流分流量较大,达到一定程度时,超过患儿的机体代偿极限会导致患儿出现多汗、气促、喂养困难等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脑室内出血、心力衰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疾病,甚至危急生命[7]。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中,常用的治疗药物是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环氧合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降低前列腺素合成酶水平,具有一定的非选择性,可以有效促进患儿动脉导管关闭。但是在实际用药治疗过程中,患儿极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从而影响到药物治疗效果,针对此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8]。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较短,说明了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5.00%,对照组为20.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3组数据均可以证实,在患儿接受口饲布洛芬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加强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家属的不良情绪,提升患儿家属的依从性,最终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接受口饲布洛芬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加强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该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瑞娟.口饲布洛芬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8):132.
[2]沈兴容.一例幼儿巨大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88-89.
[3]赵凤琴.青海地区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7,47(12):35-37.
[4]肖向莉,张欣,李鑫,等.循证护理在预防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并发症中的应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26(9):777-780.
[5]刘晓,单春方.经导管介入与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21):79-82.
[6]陈金燕,黄天一,张素明.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留置溶栓导管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30-230.
[7]于云,沈志奇,郭磊,等.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重症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9):922-923,924.
[8]王雪娜,葛怡,郭菁蕾.动脉导管未闭经胸封堵术后血小板重度减少的观察及护理一例[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z1):171-171.
论文作者:潘丽怡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导管论文; 动脉论文; 患儿论文; 患者论文; 体重论文; 对照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