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策略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会带来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问题,这需要设计工作者不断地完善设计理念,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这些挑战与难题,而对于建筑的结构设计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和创新,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加完善的设计,保障工程质量,同时也要适应整个行业飞速的发展以及人们增长的新需求,将建筑结构设计做到尽善尽美,为当代这个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构造一份满意的答卷。
1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原则
1.1保证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的有效发挥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的使用以及建筑完成后对于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某些建筑结构设计在功能上的有效发挥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使用率,如银行的建筑结构设计就必须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确保安全通道的有效发挥,其次还要考虑到承载力的问题,因银行的特殊性要求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必须能够承受一定的荷载力,进而功能性才能发挥。
1.2绿色环保的优化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环保材料的使用也越来越重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能够将环保材料融入其中对于提高建筑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还能确保人们居住时的自身安全,减少了材料的二次污染。
1.3充分考虑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每一项施工作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来说,更是如此。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是就每一个环节而言,每个构件在设计中都必须充分考到在实际施工操作中的可靠性,能够与实际施工作业相结合,如果结构设计不能在实践中付之于应用,那么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既不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完善建筑结构设计的策略
2.1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完善
建筑设计图纸可以说是建筑结构的重要表现载体之一,同时也是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所在。换句话来说,建筑设计图纸中所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在建筑施工中反应出来,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因此,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展开工作,设计师决不能贪图方便而省略对关键信息的标准与标识。同时,对于较为复杂以及细微的结构区域而言,需要在结构设计中加以重点关注。总而言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结构设计图纸完成之后,需要重视对图纸的自我审核,及时发现存在于建筑结构设计图纸中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加以修正,以此种方式来保障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的完善性与科学性。
2.2合理建筑选型
要对选材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材。在建筑结构选型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建筑外形设计情况与建筑项目所处区域地质情况。因此,在工作人员拿到提资图后,决不能盲目的开展建模计算工作,而应当在建模计算作业之前,对建筑项目的外形设计特征,以及建筑项目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分析。同时,在建筑基础选型中,还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与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之上,得出最为合理与可行的设计方案。只有保障了设计方案的科学与合理,才能够保障建筑结构设计效果的优质与可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统筹使用建筑材料
对于前期工作人员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对于各类建筑材料的选取同样是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的指标包括:①建筑材料的受力特征;②建筑材料的工作环境。同时,所选择的建筑材料应当在保障材料使用性能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材料的损失与浪费问题。此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结合项目设计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建筑材料的选取方案,通过综合对比的方式,选择经济优势、以及性能优势最为突出的建筑材料设计方案。
2.4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框架结构
尽量避免使用钢筋混凝土楼电梯小井筒,选取合理的框架结构参数,包括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楼层侧向刚度比及电算的自振周期等,采用验算公式对电算结果进行验证,并要考虑其他指标对电算结果的影响;保证钢筋延伸性、锚固长度符合建筑规范,配筋时构件的最小和最大配筋率不应超出规定值,钢筋材料的强度要达到建筑要求。
2.5加强对结构的计算
首先,建筑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的确定。由于框架结构包含有填充墙,使得实际的周期小于计算的周期,计算得出地震剪力会偏小。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计算周期折减。其次,要注意荷载取值的恰当。在设计民用多层(八层以下)建筑时,如果采用的是独立基地时,一般地基的主要受力部分是没有软弱的黏性土层的,而对于一般民用建筑物来说,其高度低于35米,就可以不计算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但对于没有处于地震区,或者属于低层建筑物的民用建筑,都一定要保证风荷载的输入。最后,对于底框砌体结构设计验算过程中,如果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演算时,必须是针对刚度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建筑,而当建筑中有薄弱层时,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结构塑性变形所带来的影响。
2.6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对于建筑体来说,地震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高层建筑。在正确合理的抗震指标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建筑物的设计安全系数,又不至于指标过大而造成浪费。在抗震设计过程中,要时刻遵守这样的一个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于地下室的抗震等级确定与上部建筑主体结构的抗震等级要区分开来,分别予以考虑,一般来说,地下层的抗震等级要略低于地上结构,而裙楼的抗震等级应该不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2.7减增大结构的抗侧移性能
合理的增大抵抗弯矩结构体系的有效宽度,因为增大抵抗弯矩结构的宽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结构的倾覆力。同时,在结构的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侧向位移与结构宽度增大的三次方成线性减小。可是,在结构的加宽部分必须与原结构连接良好,结构各部分构件之间应有相互作用。比如,可以采用弦杆或斜杆的桁架体系;选用合理的刚度比;在墙的关键受力部位设置钢筋等。在高层结构的竖向构件中,布置合理的实心墙和写成结构,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抗楼层的局部剪力。研究表明,如果全部用抗弯的竖向构件来抵抗剪力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2.8分析建筑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刚度设计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时,刚度需求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建筑物的刚度需求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在建筑结构刚度设计过程中,除需考虑到其基础的牢固度所对应的刚度需求,更应该考虑到的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刚度需求,如此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总之,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其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识。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设计原则,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选择,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此使得建筑结构更加优化安全,提高其安全稳定性,同时也能降低建筑设计的成本,为城市设计出更多美观舒适安全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倪冰清.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几个常易忽略的问题[J].四川水泥.2016 (02)
[2]孙国华.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浅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
[3]罗凌霄.加强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的方法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4)
论文作者:姜先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6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结构论文; 刚度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剪力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