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浪潮论文,我国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由于无论是资本主义体系还是社会主义体系都对其生产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因而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战后的大发展时期,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也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现象,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它与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相生相伴,相互促进,格外引人注目。目前,这一浪潮在全球范围仍在迅速扩展,并将对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这一新的情况,作为正在走向世界、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应及时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科学地作出自己的抉择。
一、席卷全球的经济一体化浪潮
经济的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某种方式(如签订双边或多边国际协议)结成的经济联盟,它们在经贸关系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并对外采取共同行动。
经济一体化与通常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相比较,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在国家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服务贸易、进行经济技术的合作等方面是相似的。一般的经济技术合作比较开放,与各国都可进行,这一次与这一国合作,下一次则可能与另一国合作,其偶然性、流动性较大。而一体化国家之间由于具有经济联盟性质,故这种经贸合作在参加国之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即贸易与合作项目首先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内部条件不够时才与外部交流,因而更具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所以,一体化是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一体化的内容有多种不同。一种一体化是“在整个参加国之间采取歧视性地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即参加国之间相互消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相互开放市场,但对外则仍采用高关税壁垒。这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另外有些国家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形成一体化,参加国在贸易、金融货币、财政税收等方面相互协调。上述形式,其一体化程度是逐渐提高的,按照经济体制的不同,一体化又有市场经济型和计划经济型两种。
二战前,仅有少数较松散的一体化组织。二战后,一体化组织迅速发展,1957年成立了最有影响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目前成员国有法、德、意、荷、英等12国。后来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联盟。在亚洲,1967年8月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建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在南美洲,1969年5月建立了有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参加的“安第斯条约组织”。1968年1月,沙特、伊拉克、伊朗等阿拉伯国家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在非洲,有坦桑尼亚、索马里等国组成的“东非共同市场”等。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针对单一原料、产品而组成的一体化组织,如“东南亚木材生产者协会”、“天然橡胶生产国联盟”、“可可生产者联盟”、“非洲国家咖啡组织”等等。它们在产品产量、价格等方面协调一致,以保护自身利益。目前,在世界上已有30多个程度不同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被卷入一体化中,涉及面达100多个国家。由此可见,一体化在全球已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浪潮。
二、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及其基本作用
战后经济一体化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这与一体化本身的特点和具有的基本作用密不可分,对此简要分析如下:
1、大幅度削减关税,促进对外贸易的扩大。各种一体化形式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在成员国之间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其发展目标是完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从而可大大地促进成员国之间外贸的增长。这是由于国际贸易是按“比较利益”进行生产和交换的,在签订了某种一体化协议的成员国之间,在削减关税后,市场得以扩大,某些成员国其国内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将被其他成员国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所取代,这样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同时,由于该项产品的成本低,使得价格降低,从而使需求扩大,这就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对需求弹性越大的产品,这种促进外贸增长的作用也越大。例如新成立的美—加自由贸易区,于1989年1月1日由美国、加拿大两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协定就双方间关税削减、数量限制目标、某些商品的出口补贴、服务业、投资、技术标准等问题达成一致。根据自由贸易协定,加拿大修订了海关税法,将最惠国关税细目增加到8000条,对含有甲醇的化工产品、通讯、摄影设备、印刷电路版、铝制品等400多种商品,双方加速削减关税,从协议生效起,双方取消了计算机、毛皮、服装、鲜鱼、饲料、威士忌酒等的关税。双方的目标是,在1998年1月1日以前取消所有进入对方国家商品的关税。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极大地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过去,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日本,现在则被加拿大取代,日本退居第三。1989年以后,由于对美贸易的增长,使加拿大从世界第十大商品进出口国上升为第七大进出口国。其他区域经济集团如欧共体、东盟、南美国家,其外贸额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50年代到70年代,全球出口贸易平均增长率达到7.8%,如此高的增长速度,若离开了一体化浪潮及其扩大外贸的作用,是难以实现的。
2、集团利益驱动,改变国际贸易结构。世界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由于贸易条件的改善适用于集团内部,因而出现了外贸总额的增加主要产生于集团内部的情况,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例如美加贸易协定的产生,使加拿大三分之二的进口来自美国,70%的出口产品销往美国。这虽然有美、加两国在地缘上比较接近的因素,但美加经济一体化和双方大幅度削减关税则是更为重要的原因,西欧经济共同体建成了欧洲共同市场,是目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贸集团,各成员国之间外贸增长,集团内部贸易量所占比重也很大。1960年欧共体内部贸易额为103亿美元,而1986年增长到4504亿美元,其内部贸易占该集团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34%上升到57.1%。发达国家之间由于集团利益的驱动,相互之间扩大外贸,而对集团外部,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则相对减少了。世界贸易逐渐从原来的“垂直型”逐渐向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转化,使原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较低份额进一步下降。
3、相互扩大市场,促进经贸合作。一国在一体化协议签字并生效后,就意味着该国必须开放本国市场,同时也意味着其他成员国的市场也将向该国开放。这一方面由于外国产品的进入,使本国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本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将受到较大冲击,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产品将被淘汰;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扩大,对于具有打入外国市场实力的产品则可扩大生产规模,调整和提高本国的产业结构,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关税的削减,将促进资金、技术、人员在集团内的流动,这有利于国际分工的深化,直接推动各成员国开展相互间的经济、科技与贸易合作。例如,欧共体随着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就制订了共同协作发展高科技的“尤里卡计划”,结果加快了技术改革,促进了欧共体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
4、采取共同行动,保护本国利益。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当发生经济衰退和危机时,一体化组织可通过协调政策,采取一致行动,以图避过风险,减少损失。70年代以来在几次美元汇率幅度暴跌产生的危机中,欧共体曾进行联合干预,渡过了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战后殖民体系虽然瓦解,但由于旧的分工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他们在国际贸易中仍处于从属和不利地位。因此,相互加强彼此间的经济合作,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对于维护本国与本民族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70年代初,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改变长期以来西方国家过度压低的石油价格,曾采取一致行动,组织了抬高石油价格的斗争,震动了世界经济,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5、加强实力地位,影响国际格局。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居霸主地位,欧洲大陆各国由于受到战争的严重创伤,经济实力很弱。为恢复和发展经济,欧共体成员国首先成立了一体化组织,加强经贸合作。1958年刚开始建立时,6个成员国工业总产值之和还不及美国的一半,黄金外汇储备只有美国的55%,出口贸易与美国相近。到1979年,欧共体9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3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2.34万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是美国的5倍,出口贸易额是美国的2倍多,经济实力已大大加强。发展中国家通过一体化,不但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可进一步联合,在国际政坛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从而可加强自身实力,提高其国际地位。当前,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加速向新格局演化,美、日、欧共体及其他区域经济集团都在各自重新组合力量,巩固和发展各自的利益和范围,各经济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摩擦、相互渗透的演化与发展,将奠定未来一个时期内世界经济格局,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与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经济一体化浪潮与中国的抉择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若我们不能很好地认识一体化内在的扩大国际贸易的机制,认识其直接推进一国经济的国际化作用,以及对世界新格局的特殊重要影响,不能及早实现与国际经济的并轨,不能及时加入世界经济的体系,那将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一是由于游离于各区域经贸集团之外,这些集团对外构筑较高的关税壁垒,国内某些行业的原料、产品即使有较明显的生产优势,生产成本较低,也难以进入这些集团的各成员国。这些集团的成员由于内部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尽管同类原料或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我国,但因低关税的抵消作用,使得这些国家仍将在集团内选择进口。由于扩大外贸的基础条件将被削弱,从而使我国产品出口的前景受到影响。
二是由于国内的高贸易壁垒与经贸集团统一对外高贸易壁垒的双重限制作用。国外的产品、技术的流动性受到影响。这种市场的封闭虽减缓了国内的竞争,但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国内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步伐也将放慢,这将阻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优势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效益的获取也难以实现。
三是在设立高关税壁垒的情况下,为求得豁免关税的利益,会吸引一些外国厂商在国内投资,设立避免关税的工厂,但由于是单一市场,容量相对狭小,且风险增大,故投资商会疑虑重重。相反,对于区域集团的成员国,由于市场的扩大,风险与不稳定性降低,对外国厂商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增大,在竞争加强和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的条件下,为提高竞争能力,外国厂商在区域集团中的投资还会增加。同样,为避免区域集团对外统一设置的高关税壁垒,外国厂商也会寻求在区域内的直接投资。如欧共体成立后,美国在欧共体的投资激增,就是受到上述因素的作用。这种国际资金在经济集团内封闭式流动的趋势,将对我国进一步吸引外资造成不利影响。
四是在世界经济、政治呈现多元化发展,各种力量进行重新组合的今天,若我国由于游离于一体化之外,经济增长受到抑制,我国综合实力若与某些单一国家相比较虽占优势,但若与区域集团比较则可能处于相对劣势。所以,我国必须努力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在条件允许时,在互惠互利原则下走经济一体化道路,从而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参与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近似。目前各种一体化组织按其经济实力,可划分为差异很大的由发达国家组成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两大类。对发达国家组成的集团,其共同特点是不但国民生产总值巨大,人均水平更是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亚洲东盟各国,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有较大改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较高;而非洲经贸集团的一些成员国,却仍然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我国在考虑一体化策略时,应对不同的区域经贸集团之间的不同特点予以足够的关注,并从中找出有利的抉择。
1、积极与发达国家一体化组织如美加联盟、欧共体等发展经贸关系。虽然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与之差距较大,但仍存在许多经济上的互补之处。发达国家经济一体化集团虽然有趋于封闭的倾向,但在许多方面仍需要与集团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欧共体委员会和部长理事会就曾多次强调愿为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承担义务,促进建立一个开放的内部市场,说明他们并不是一味奉行封闭的政策,而是努力寻求共同市场的对外开放。加拿大对此也采取了类似的态度,该国政府由于意识到过份依赖美国市场、过分倚重单一贸易伙伴所潜在的危险,因此在积极减少贸易壁垒,力求市场的多元化。中国若能发挥劳动资源丰富等优势,采用协议性国际分工方式,在对方让出一定生活资料市场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开放国内工业产品市场,虽然这样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短期内我国的获益会少于发达国家,且存在一些风险,但从长远看,只要能正确把握,适度增强国内尤其是在工业品和新兴工业部门的竞争,对于加快我国科研体制的转轨,加快我国技术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无疑地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
2、我国与许多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一体化集团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技术水平上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可以更切实地加强经贸合作,将双方的合作建立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为推进一体化创造条件。当前我国与新兴工业国家集团(如东盟、安第斯集团等)加强合作,可巩固与扩大我国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机电产品的市场,并为以后高新技术产品开拓市场。与发展水平较低的集团可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增加我国收益。与第三世界一体化组织的合作,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可加强国际社会地位,从而为建立新的、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发挥作用。
3、推进我国经济的国际化、一体化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能否同步推进我国科技的应用开发。因为一体化及其发展,意味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意味着竞争的激烈,若科技及新产品开发滞后,在竞争中将会被对手击败,不但国外市场不能进入,而且国内市场也会丢掉。因此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加快科技到应用的转化过程,加大科研体制改革的力度以增强活力,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4、积极在局部地区促进外贸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向“面向出口”转变。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沿海经济特区在引进外资、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一体化的发展,国外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这为我国实施“面向出口”的发展战略带来了机遇。我国沿海经济特区工业基础等条件较好,在对国际惯例的了解、对国际经济活动中通常做法的了解、对国际先进技术的了解、对国际市场的把握等方面都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若适时地实现这一战略转变,将会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5、发挥我国体制方面的优势,通过政府扶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选择有竞争力的产品和骨干企业为核心,组建大型跨国集团,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展开竞争。这不仅可扩大生产规模,直接创汇,获取规模效益,而且跨国集团是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理想媒介,国际市场的信息、技术等能更快地传到国内,使国内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更加充分。跨国集团核心企业规模的扩大,对国内中小企业会产生扩散与连带效应,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经济一体化论文; 关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海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