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钙和盐对稻草的影响研究

氢氧化钙和盐对稻草的影响研究

一、氢氧化钙与食盐处理稻草的效果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佳[1](2019)在《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认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复合灰浆是指以石灰为基料,糯米、桐油、蛋清、糖、猪血等有机材料作为添加物,复合而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灰浆,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胶凝材料。本工作对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文献记载情况、工艺保存情况、有机物使用、应用历史和应用原因等内容进行研究,旨在对中国古代传统复合灰浆进行深入认知。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传统复合灰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利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发表时间截至2018年的传统复合灰浆研究与应用的相关论文进行收集整理,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年份、作者、机构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国内国外传统复合灰浆的研究状况,明确了使用有机添加物的传统复合灰浆是中国古代灰浆的重要特点。传统复合灰浆的古文献整理和研究。通过“中国基本古籍库”数据库,对记载了复合灰浆的古代文献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搜集,对记载内容进行分析释读。首次较全面地整理了糯米灰浆、桐油灰浆、蛋清灰浆、糖水灰浆、血料灰浆以及复配灰浆的出现时间、建筑类型和评价,明确北宋时期的文献中最先出现了复合灰浆的记载。现存灰浆工艺调查。通过对浙江省内代表性的传统石灰生产土窑和石灰浆生产作坊的调研,记录石灰的烧制、消化和陈化过程的全部工序,采访相关工人以及老泥工,初步摸清了传统灰浆工艺的遗存现状。古代建筑遗址实地调查及取样分析。以四处古代建筑遗址为例进行了考察调研和灰浆取样,将本实验室在过去几年中159处遗迹的378个古代灰浆样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根据调研情况和检测结果,提出建设传统复合灰浆数据库的设想,并进行了设计和初步测试。检测结果汇总统计分析。将化学分析法检出的含有有机物的96处古建筑和遗址的219个灰浆样本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现存古建筑中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并与文献记载情况进行对比,首次对中国古代复合灰浆的应用年代、地区和建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历史研究。根据传统复合灰浆古文献记载、有机物检测结果、以及其他考古发现和研究,首次梳理了中国古代有机元机复合灰浆的应用发展历史,明确了复合灰浆的出现时间(油脂、蛋白质:不晚于战国时期;淀粉:不晚于东汉;糖:不晚于五代;血:不晚于元末),认为宋代和明代是复合灰浆发展史上的两次高峰,并在清代因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和新材料冲击等原因而衰弱。探讨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原因。本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发明与使用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相关,农林业的发展为复合灰浆的发明和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糯米、蛋清、糖、猪血、桐油等材料自身具备的粘性、防水性等容易认知的特性,为其成为灰浆添加物的试验材料增加了合理性。现代研究也表明,有机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改善灰浆的粘结性能,拓展灰浆的应用范围。其次,传统复合灰浆的发展与中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发展以及厚葬文化、等级性等建筑思想相一致,并且是实现建筑的装饰功能和体现艺术审美的重要材料。此外,古代其它技术工艺中同类有机物的使用可能对复合灰浆的使用与发展产生影响。最后,传统复合灰浆符合中国传统自然观中的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实用理念和调和的思想,并在使用中被赋予了“忠”、“孝”等社会意义,这些文化思想也促进了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与发展。

李海文[2](2018)在《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论文采用了尼龙袋法和体内消化代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棉花秸秆和膨化棉花秸秆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为棉花秸秆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参考。试验一:棉花秸秆的营养成分的测定:经实验室测定,棉花秸秆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如下:粗蛋白8.21%,纤维素44.73%,半纤维素10.26%,木质素27.94%;钙0.42%,磷0.16%;总氨基酸5.31%,其中必需氨基酸2.22%。膨化棉花秸秆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如下:粗蛋白8.98%,纤维素40.55%,半纤维素8.54%,木质素24.64%;钙0.46%,磷0.15%,总氨基酸3.87%,其中必需氨基酸1.65%。膨化降低了棉花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膨化对棉花秸秆显微结构的影响:采用电镜技术,对棉花秸秆膨化前后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膨化后棉花秸秆整齐、致密、有序的结构被破坏有的甚至炸开或断裂。这种结构的变化可能为发酵微生物和瘤胃微生物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即可能增加微生物作用的表面积,从而加速纤维降解。试验二:棉花秸秆瘤胃降解率的测定:选用2岁左右、45±0.5 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5只,采用尼龙袋法对棉花秸秆在绵羊瘤胃降解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全棉杆、膨化全棉杆、棉枝、膨化棉枝、玉米秸秆、麦秸、苜蓿干物质有效降解率分别为23.32%、31.32%、23.91%、30.85%、45.00%、33.51%、56.40%;NDF有效降解率分别为18.65%、22.70%、20.77%、37.07%、37.63%、25.73%、49.31%;ADF有效降解率分别为15.80%、39.37%、28.54%、31.17%、38.96%、31.29%、53.43%。膨化增加了棉花秸秆的瘤胃降解率。试验三:绵羊对棉花秸秆表观消化率的测定。选取10只体况良好,体重54.05±2.56 kg、年龄1岁左右的萨福克羊和小尾寒羊的F1代杂交肉用公羊作为试验动物。将绵羊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5只,每只为一个重复,分3期进行饲喂试验。试验1组为基础日粮组,试验2组为棉花(膨化棉花)秸秆替代15%基础日粮组(干物质基础),试验3组为棉花(膨化棉花)秸秆替代30%基础日粮组(干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绵羊对棉花秸秆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能量、NDF和ADF消化率分别为60.79%、53.49%、44.31%、23.88%、56.12%、2.56%、56.46%、32.99%、68.48%;绵羊对膨化棉花秸秆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能量、NDF和ADF消化率分别为51.80%、62.34%、37.33%、60.93%、61.98%、4.05%、53.50%、32.73%、51.38%。以上试验表明:膨化降低了棉花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膨化后棉花秸秆整齐、致密、有序的结构被破坏。这种结构的变化可能增加微生物作用的表面积,从而加速纤维降解,增加了棉花秸秆的瘤胃降解率;膨化增加了棉花秸秆的瘤胃降解率,并降低了棉花秸秆粗蛋白、能量、NDF和ADF的消化率,升高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钙、磷消化率。

刘培剑,曹玉芳,朱风华,葛蔚,程明,林英庭[3](2018)在《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鲜麦秸营养成分、超微结构和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鲜麦秸营养成分、超微结构和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将鲜麦秸分别用干物质重量的2.5%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组)、4%尿素(尿素组)、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组)厌氧处理40 d,分析其营养成分和扫描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崂山奶山羊为瘤胃液供体,通过体外产气技术进行48 h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处理后麦秸的体外降解率、产气量及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复合组粗蛋白质(CP)含量极显着高于碳酸氢钠组和尿素组(P<0.01),尿素组极显着高于碳酸氢钠组(P<0.01);复合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着低于碳酸氢钠组(P<0.05),与尿素组差异不显着(P>0.05);复合组半纤维素(HCEL)含量极显着低于碳酸氢钠组(P<0.01),与尿素组差异不显着(P>0.05);3个组之间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2)扫描电镜下,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麦秸结构的破坏程度表现为复合组>尿素组>碳酸氢钠组,碱液对麦秸组织的侵蚀力度表现为厚壁细胞>薄壁细胞>维管束。3)复合组干物质降解率(DMD)极显着高于碳酸氢钠组(P<0.01),复合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均显着高于碳酸氢钠组(P<0.05);复合组DMD、NDFD、ADFD均高于尿素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复合组48 h体外产气量及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产量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碳酸氢钠组(P<0.05或P<0.01);复合组乙酸产量显着高于尿素组(P<0.05),氨态氮产量显着低于碳酸氢钠组和尿素组(P<0.05);3个组之间p H、乙酸/丙酸均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厌氧处理效果优于碳酸氢钠、尿素单独处理,增加了麦秸CP含量,降低了NDF、HCEL的含量,提高了秸秆体外降解率、产气量、VFA产量,可作为改善低质粗饲料饲用价值的方法加以推广利用。

杨阳,张玉丹,任航[4](2015)在《不同化学处理棉花秸秆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将氢氧化钠(2.5%、4%添加)、氧化钙(2%、2.5%、4%添加)、氯化钠(0.3%添加)、尿素(2%、3.5%、4%添加)、硫酸铵(1.5%、4%添加)按不同组合进行复合处理棉花秸秆15天后,分析棉花秸秆中粗蛋白(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HC)、纤维素(CE)及游离棉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复合处理的试验组中粗蛋白(CP)含量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合处理组的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HC)、纤维素(CE)及游离棉酚含量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棉花秸秆的营养价值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4%氧化钙+4%尿素共同处理棉杆效果最佳。

徐清华,张文举,赵新伟,马广英,张二红[5](2014)在《复合化学处理麦秸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复合化学处理对麦秸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采用氧化钙(不添加和按麦秸风干重的2%、4%添加)-尿素(不添加和按麦秸风干重的2%、4%添加)-氯化钠(不添加和按麦秸风干重的0.5%、1%添加)复合处理麦秸,通过对麦秸处理前后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及利用体外产气法对复合化学处理的麦秸进行了产气性能和降解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只添加氧化钙和氯化钠而没有添加尿素的处理组出现了发霉状况,添加尿素的各处理组良好;添加尿素的复合化学处理组的粗蛋白(CP)水平显着高于未添加尿素的试验组和原料组(P<0.05),复合化学处理组的有机物降解率(OMD)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2%氧化钙+4%尿素+1%氯化钠共同处理是最适宜的麦秸复合化学处理法。

徐清华[6](2014)在《秸秆饲料复合化学调制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针对我国新疆牧区放牧家畜饲料供给不足和营养不均衡影响生产性能带来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主要是以尿素、氧化钙和食盐复合处理农作物秸秆,研究处理后对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利用秸秆的加工调制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探讨复合化学处理方法的可行性,为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由三个部分组成。试验一:复合处理小麦秸秆化学试剂添加量的优化。为了研究复合化学处理对麦秸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对用尿素-氧化钙-氯化钠复合处理后的麦秸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并且通过体外产气法对处理前后麦秸进行了产气性能和降解率的研究。在本试验中,尿素,氧化钙,氯化钠均采用了三个水平,尿素和氧化钙均按麦秸风干重0%、2%和4%的量添加,氯化钠按麦秸风干重0%、0.5%和1%添加量添加。试验二:复合化学处理玉米秸和油菜秆的效果研究。本试验采用试验一中最优的处理组,即4%尿素+2%氧化钙+1%氯化钠处理组,处理玉米秸和油菜杆。通过测定调制前后不同秸秆的相关营养指标以及不同秸秆的消化率的差异,比较和分析复合化学处理对不同秸秆的调制效果。试验三:用试验一中优化的复合化学调制方法处理玉米秸秆进行绵羊的饲喂试验,通过进行采食量、日增重和增重效率等生长性能的测定,确定尿素-氧化钙-氯化钠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饲喂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一:只添加氧化钙和氯化钠而没有添加尿素的处理组(B1,B2,B3,C1,C2,C3)出现了发霉状况,添加尿素的各处理组良好;添加尿素的处理组的粗蛋白(CP)水平显着高于未添加尿素的的试验组和原料组(P <0.05),复合化学各处理组的有机物降解率(OMD)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 <0.05)。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用占麦秸风干重4%尿素+2%氧化钙+1%氯化钠共同处理是最适宜的麦秸复合化学处理法。试验二:在本试验条件下,处理组玉米秸中CP含量明显高于原料组CP的含量;处理组玉米秸的NDF和ADF含量低于原料组NDF和ADF含量。处理组玉米秸OMD明显高于原料组,与玉米秸原料组相比,提高幅度达到15.87%。处理组油菜杆中CP含量明显高于原料组CP的含量,达到6.66%;处理组油菜杆的NDF和ADF含量低于油菜杆原料组中NDF含量;处理组油菜杆的OMD明显高于油菜杆原料组,与油菜杆原料组相比,处理组OMD提高幅度达到17.90%。试验三:在本试验中,玉米秸秆经过复合化学处理使绵羊的粗饲料采食量增加,复合化学处理组绵羊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20.79%,饲料转化效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3.83%。结论:试验一: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用占麦秸风干重4%尿素+2%氧化钙+1%氯化钠共同处理是最适宜的麦秸复合化学处理法。试验二、复合化学处理玉米秸秆和油菜杆能够明显提高秸秆中的营养成分和有机物降解率。试验三、复合化学处理玉米秸秆可以明显提高绵羊的生长性能。

云丽[7](2014)在《生物预处理秸秆及对木质纤维素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秸秆作为厌氧发酵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结构组成复杂,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互交联不易被降解,成为厌氧发酵的限速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开展了采用复合粗纤维素降解菌对秸秆进行生物预处理研究,并对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为进一步了解预处理过程中秸秆主要组分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预处理样品在各个阶段的红外光谱特性和X衍射特性,并结合PCR-DGGE技术对预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分析,进一步阐述木质纤维素的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选取预处理时间、纤维素降解菌浓度、沼渣与秸秆TS 比三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五水平生物预处理正交试验,预处理结束后进行干式厌氧发酵,根据累积产气量分析三种因素的影响大小,优化预处理参数。结果表明:影响累积产气量的因素作用大小为:预处理时间>纤维素降解菌浓度>TS 比。预处理时间为7d,降解菌浓度为10%,沼渣与秸秆TS 比为6:8时产气效果最好。(2)测定了 0%、2.5%、5%、7.5%和10%的复合粗纤维降解菌预处理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在预处理过程中均不断被降解。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可分别高达33.09%和32.3%。(3)研究了 0%、2.5%、5%、7.5%和10%的复合粗纤维降解菌预处理秸秆过程中秸秆红外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在预处理过程中红外光谱吸收峰形状变化不大,但吸收峰强度发生较大变化。纤维素中3351 cm-1处分子内-OH的降解在预处理0~3 d与898 cm-1β-D-葡萄糖苷、873 cm-1 C-H键和1164cm-1 C-O键有较显着差异,总体各官能团呈周期性变化规律;半纤维素中1048 cm-1处糖单元中的-OH在预处理0~7 d显着降解;木质素中1512 cm-1处苯环骨架相对于其它官能团较难降解。(4)研究了 0%、2.5%、5%、7.5%和10%的复合粗纤维降解菌预处理过程中秸秆X射线衍射特性。结果表明:秸秆结晶区、无定形区及维持细胞壁结构的钙盐物质与硅酸盐物质均遭到破坏,菌浓度越高,结晶区的降解效果越显着。10%处理组在预处理的3~15 d相对结晶度持续下降,且第15 d无定形区的波谷几乎消失。(5)对上述五组不同菌浓度处理组的第0、3、7和15d样品进行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过程中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主要是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黄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梭菌属细菌及链霉菌属放线菌等。在预处理过程中各处理组的优势菌群表现出时间差异性,各优势菌群的演替规律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变化规律相符。

历磊[8](2012)在《提高花生藤营养价值的调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花生藤产量丰富,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其产量可达2430万吨,但目前花生藤利用率相对较低,除少部分被用作反刍动物饲料之外,绝大多数都以焚烧的形式浪费,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我国南方地区粗饲料资源相对贫乏,若能合理利用花生藤资源,可以缓解南方地区粗饲料紧缺的现状。本试验综合分析了花生藤营养成分,其粗蛋白含量可达10.05%,且矿质元素含量较丰富,高于其它秸秆类饲料,是反刍动物较为理想的粗饲料来源;其纤维性物质含量相对较高,适口性差、不宜直接饲喂反刍动物,需经加工处理。本试验同时使用氢氧化钙、尿素、食盐组成的复合处理剂处理花生藤(处理时间为30d),发挥碱化、氨化、盐化的综合作用来提高花生藤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通过对各处理组花生藤营养成分的测定以及体外产气动力学参数的分析,寻求一种合理的花生藤调制技术。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不同化学处理组花生藤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碱化-氨化-盐化复合处理,可提高(P<0.05)花生藤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降低(P<0.05)花生藤中粗纤维、纤维素、酸洗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复合处理剂可提高(P<0.05)花生藤发酵终点(72h)干物质消失率、NH3-N的含量、净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并减少(P<0.05)CH4气体排放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化学处理组花生藤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未处理的花生藤结构紧密,细胞结构清晰可见;而经化学处理后的花生藤,细胞壁结构疏松,半纤维素、纤维素部分降解,纤维框架结构遭到破坏。并通过体外发酵产气模型,量化了电镜观察的结果,证明复合处理后的花生藤有利于瘤胃液渗透至细胞内,花生藤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以Ⅰ组,即添加4%Ca(OH)2+4%(NH2)2CO+2%NaCl处理组效果最佳,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氢氧化钙和尿素的处理组。

彭远荣[9](2012)在《秸秆饲料碱化处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秸秆饲料是一类高纤维、低蛋白质、少能量、缺乏矿物质的粗饲料,而且某些粗饲料的细胞壁成分含有大量的抗营养物质(如稻草中的大量硅酸盐等)。因此,动物对其采食量少,消化率低。用秸秆饲料直接饲喂家畜,不能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秸秆饲料通过碱化处理,可以提高秸秆饲料的消化率,改善适口

王凯,谢小来[10](2012)在《农作物秸秆复合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文章通过物理化学联合法、复合化学处理法、微生物联合法和生物化学联合法,介绍了我国农作物复合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二、氢氧化钙与食盐处理稻草的效果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氢氧化钙与食盐处理稻草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认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传统灰浆的定义
        1.1.1 石灰
        1.1.2 骨料
        1.1.3 添加剂——夹杂物和添加物
    1.2 传统复合灰浆的定义与组成
        1.2.1 石灰——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基料
        1.2.2 有机材料——中国传统复合灰浆中的添加物
        1.2.3 古建筑营造中复合灰浆的配比与用途
    1.3 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早期应用
    1.4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2 传统复合灰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1 文献计量学
        2.1.1 文献计量学简介
        2.1.2 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2.1.3 文献分析检索规则
    2.2 国内传统复合灰浆研究现状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1数据库
        2.2.1 文献类型及年份分析
        2.2.2 发文作者及机构分析
        2.2.3 文章被引用次数分析
    2.3 国际传统灰浆研究现状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
        2.3.1 文献年份分析
        2.3.2 论文收录情况及期刊分析
        2.3.3 发文作者及机构分析
        2.3.4 文章被引用次数和影响因子分析
    2.4 传统复合灰浆的研究内容分析
        2.4.1 有机添加物的检测方法
        2.4.2 有机添加物的作用和机理
        2.4.3 改性复合灰浆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2.5 国内外传统复合灰浆研究差异
    2.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3 传统复合灰浆的古文献记载研究
    3.1 糯米灰浆
        3.1.1 糯米灰浆在城墙及炮台建造中的应用
        3.1.2 糯米灰浆在墓葬建造中的应用
        3.1.3 糯米灰浆在水利工程建造中的应用
    3.2 桐油灰浆
        3.2.1 桐油灰浆在造船中的应用
        3.2.2 桐油灰浆在墓葬建造中的应用
        3.2.3 桐油灰浆在涂抹墙面方面的作用
        3.2.4 桐油灰浆在水利建筑中的作用
    3.3 蛋清灰浆
    3.4 糖水灰浆
    3.5 血料灰浆
    3.6 植物汁类灰浆
        3.6.1 树汁的应用
        3.6.2 藤汁的应用
    3.7 两种及以上有机物复配灰浆
        3.7.1 糯米桐油复配灰浆
        3.7.2 糯米与汁类的复配灰浆
    3.8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4 传统灰浆工艺调研
    4.1 传统石灰烧制的文献记载
    4.2 传统石灰烧制工艺调研
        4.2.1 浙江省石灰资源概况
        4.2.2 传统石灰烧制工艺的现场调研
        4.2.3 石灰烧制工人访谈
    4.3 传统石灰消化与陈化工艺调研
        4.3.1 传统石灰消化和陈化技术
        4.3.2 传统石灰消化及陈化过程的现场调研
        4.3.3 工人访谈
    4.4 现存民居灰浆制作工艺调研
    4.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5 古代建筑及遗址实地调查及取样分析
    5.1 古代建筑及遗址实地调查取样
        5.1.1 浙江衢州明代城墙
        5.1.2 浙江温州古城墙遗址
        5.1.3 浙江浦江龙德寺塔
        5.1.4 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群
    5.2 灰浆样本的有机物分析
        5.2.1 古建筑灰浆样本来源及类型
        5.2.2 检测方法和步骤
        5.2.3 检测结果
    5.3 传统复合灰浆数据库的建立研究
        5.3.1 数据库设计目的
        5.3.2 数据库收录内容
        5.3.3 数据库展示内容和检索平台设计
        5.3.4 数据库平台初步测试
    5.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6 有机物检测结果的汇总分析
    6.1 年代分布
        6.1.1 淀粉
        6.1.2 油脂
        6.1.3 蛋白质
        6.1.4 糖类
        6.1.5 血
        6.1.6 含有两种及以上有机物的样本
    6.2 地域分布
        6.2.1 淀粉
        6.2.2 油脂
        6.2.3 蛋白质
        6.2.4 糖类
        6.2.5 血
        6.2.6 含有两种及以上有机物的灰浆样本
    6.3 建筑类型分析
        6.3.1 检出各类有机物的建筑类型统计
        6.3.2 民间建筑
        6.3.3 长城、城墙
        6.3.4 塔
        6.3.5 官方建筑
        6.3.6 墓葬
        6.3.7 寺观建筑
        6.3.8 水利工程
        6.3.9 船
        6.3.10 其它
    6.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7 传统复合灰桨的应用历史研究
    7.1 传统复合灰浆的出现
        7.1.1 文字记载之前的灰浆样本检测结果分析
        7.1.2 各类有机添加物的最早应用
    7.2 第一个发展高峰——宋代
        7.2.1 宋代传统复合灰浆的文献分析
        7.2.2 宋代灰浆样本检测结果
        7.2.3 宋代传统复合灰浆发展情况
    7.3 第二个发展高峰——明代
        7.3.1 明代传统复合灰浆的文献分析
        7.3.2 明代灰浆样本检测结果
        7.3.3 明代传统复合灰桨的发展情况
    7.4 传统复合灰桨的衰落
        7.4.1 清代灰浆样本检测结果
        7.4.2 清代复合灰浆的文献分析
        7.4.3 衰落原因分析
        7.4.4 衰弱情况分析
    7.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8 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原因探究
    8.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8.1.1 木构架的主体地位
        8.1.2 农、林、渔、牧业物产丰富
        8.1.3 中国的火山分布及喷发记录
    8.2 有机添加物的性能与作用
    8.3 古代建筑的发展对传统灰浆应用的影响
        8.3.1 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对传统灰浆应用的影响
        8.3.2 建筑类型对传统灰浆应用的影响
        8.3.3 建筑装饰艺术中传统复合灰浆的应用
    8.4 其他工艺中有机物的应用
        8.4.1 传统彩绘工艺中有机材料的应用
        8.4.2 造船工艺中有机材料的应用
        8.4.3 造纸工艺中有机材料的应用
        8.4.4 其他工艺中有机材料的应用
    8.5 传统复合灰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8.5.1 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实用理念
        8.5.2 调和思想
        8.5.3 传统复合灰浆衍生的忠、孝等社会文化意义
    8.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附录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2)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
    1.2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
    1.3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的加工处理技术
    1.4 饲料评定的方法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成分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2.2 棉花秸秆瘤胃降解率的测定
    2.3 绵羊对棉花秸秆消化率的评定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成分的影响
    3.2 膨化对棉花秸秆显微结构的影响
    3.3 膨化对棉花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3.4 膨化对棉花秸秆消化率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成分的影响
    4.2 膨化对棉花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4.3 膨化对棉花秸秆消化率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谢辞
个人简介

(3)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鲜麦秸营养成分、超微结构和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厌氧碱化麦秸的制备
    1.2 试验动物
    1.3 扫描电镜分析
    1.4 瘤胃发酵培养液的制备
    1.5 体外培养产气量和瘤胃发酵参数的测定
    1.6 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麦秸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麦秸超微结构的影响
    2.3 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麦秸营养物质体外降解率的影响
    2.4 不同厌氧碱化处理麦秸对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麦秸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麦秸超微结构的影响
    3.3 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麦秸体外降解率的影响
    3.4 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麦秸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及发酵参数的影响
4 结论

(4)不同化学处理棉花秸秆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棉花秸秆的处理与试验设计
    2.2 测定方法及项目
        2.2.1 粗蛋白含量测定。
        2.2.2 粗纤维含量测定。
        2.2.3 营养成分分析。
        2.2.4 棉杆中游离棉酚含量测定。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棉杆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棉杆中NDF、ADF、HC、CE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棉杆中棉酚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对棉杆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对棉杆中游离棉酚含量降解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5)复合化学处理麦秸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麦秸的处理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1 营养成分的测定
        2.2.2 人工唾液的制备
        2.2.3 瘤胃液的采集
        2.2.4 培养液的制备
        2.2.5 产气量的测定
        2.2.6 有机物质降解率的计算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复合化学处理对麦秸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见表2)
    3.2 不同复合化学处理对小麦秸秆有机物降解率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6)秸秆饲料复合化学调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例语表
前言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论文的理论依据
    3 论文总体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秸秆类粗饲料的利用概况
        1.1 秸秆资源用于饲料的意义
        1.2 国内外秸秆的利用现状
        1.2.1 国外秸秆的利用现状
        1.2.2 国内秸秆利用现状概况
        1.3 秸杆的营养成分
        1.3.1 秸秆的成分和消化率
        1.3.2 秸秆各部位的营养价值
        1.4 秸秆用作饲料的限制因素
    2 秸秆饲料加工调制方法
        2.1 物理处理方法
        2.1.1 切短与粉碎
        2.1.2 浸泡
        2.1.3 蒸煮
        2.1.4 碾青
        2.1.5 膨化与热喷
        2.1.6 制粒
        2.1.7 照射
        2.2 化学调制法
        2.2.1 碱化处理
        2.2.2 氨化处理
        2.2.3 秸秆的氨化碱化复合处理
        2.2.4 氧化处理
        2.3 生物学处理法
        2.3.1 青贮
        2.3.2 微贮
        2.3.3 酶制剂处理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复合化学处理麦秸化学试剂添加量的优化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小麦秸秆的处理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人工唾液的制备
        1.3.2 瘤胃液采集
        1.3.3 人工培养液的配制
        1.3.4 人工瘤胃装置
        1.3.5 产气量测定
        1.3.6 有机物质降解率的计算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化学处理对麦秸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复合化学处理对小麦秸秆有机物降解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二:用优化的调制技术处理玉米秸和油菜秆的效果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秸秆的处理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化学处理对秸秆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2.2 几种复合化学处理对秸秆降解率的影响
        3 小结
    试验三:复合化学调制玉米秸秆对绵羊饲喂效果的研究
        1.
        1.1 复合化学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采食量的影响
        1.1.1 试验设计与饲粮组成
        1.1.2 饲喂管理
        1.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 数据统计分析
        2.
        2.1 结果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3.讨论
        3.1 复合化学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采食量的影响
        3.2 复合化学处理玉米秸秆对绵羊生长效果的影响
        4.小结
第三部分 论文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1 论文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生物预处理秸秆及对木质纤维素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秸秆的产生、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秸秆的产生、利用现状
        1.2 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
    2 秸秆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2.1 物理预处理
        2.2 化学预处理
        2.3 生物预处理
        2.4 联合预处理
    3 秸秆预处理工艺参数研究
        3.1 理化指标
        3.2 分子结构指标
        3.3 产气指标
        3.4 微生物指标
    4 研究现状总结
    5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5.1 立题意义和目的
        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生物预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玉米秸秆
        1.1.2 沼渣
        1.1.3 复合粗纤维降解菌
        1.1.4 活性污泥
        1.1.5 主要试剂
        1.1.6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试验装置
        1.3 试验方案
        1.4 测试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甲烷含量变化
        2.2 正交试验日产气量变化
        2.3 正交试验累积产气量变化
        2.4 各因素对累积产气量的影响分析
        2.4.1 处理时间对累积产气量的影响
        2.4.2 菌浓度对累积产气量的影响
        2.4.3 TS比对累积产气量的影响
        2.5 试验的极差和正交分析
        2.5.1 试验的极差分析
        2.5.2 试验的方差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纤维素变化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玉米秸秆
        1.1.2 复合粗纤维降解菌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试验方案
        1.3 测试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预处理过程中秸秆主要组分变化
        2.1.1 预处理过程中纤维素含量变化
        2.1.2 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含量变化
        2.1.3 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含量变化
        2.2 预处理过程中物料红外光谱特征变化
        2.2.1 预处理过程中物料红外谱图的变化
        2.2.2 预处理过程中纤维素特征官能团变化规律
        2.2.3 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特征官能团变化规律
        2.2.4 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特征官能团变化规律
        2.3 预处理过程中秸秆XRD衍射特性
        2.3.1 预处理过程中秸秆XRD衍射谱图分析
        2.3.2 预处理过程中秸秆相对结晶度变化分析
        2.4 小结
第四章 预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试验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预处理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
        2.2 预处理过程中细菌多样性指数分析
        2.3 DGGE条带测序分析
        2.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8)提高花生藤营养价值的调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秸秆类粗饲料的利用概况
        1.1.1 我国秸秆资源的产量及利用现状
        1.1.2 秸秆的营养成分
        1.1.3 花生藤的利用现状
    1.2 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的方法
        1.2.1 秸秆的物理处理
        1.2.1.1 切短与粉碎
        1.2.1.2 揉搓
        1.2.1.3 浸泡与蒸煮
        1.2.1.4 热喷处理
        1.2.1.5 制粒
        1.2.2 秸秆的化学处理
        1.2.2.1 碱化处理
        1.2.2.2 氨化处理
        1.2.2.3 酸化处理
        1.2.2.4 氧化处理
        1.2.3 秸秆的生物学处理
        1.2.3.1 青贮
        1.2.3.2 酶制剂处理
        1.2.3.3 微生物处理
        1.2.4 小结
    1.3 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1.3.1 评定饲料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
        1.3.1.1 概略养分分析法
        1.3.1.2 范氏纤维分析法
        1.3.1.3 CNCPS法
        1.3.1.4 近红外光谱技术
        1.3.2 评定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可利用性的方法
        1.3.2.1 活体内法
        1.3.2.2 半体内法
        1.3.2.3 体外法
        1.3.3 小结
    1.4 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花生藤营养成分分析
        2.1.1 样品的采集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氢氧化钙、尿素、食盐组成的复合处理剂调制花生藤的效果研究
        2.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2 体外人工模拟瘤胃发酵
        2.2.3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2.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化学处理组花生藤超微结构变化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仪器
        2.3.3 样品的制备
        2.3.4 扫描电镜观察样品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花生藤营养成分分析
    3.2 氢氧化钙、尿素、食盐组成的复合处理剂调制花生藤的效果研究
        3.2.1 不同化学处理剂对花生藤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3.2.2 体外人工模拟瘤胃液发酵动力学参数
        3.2.3 体外发酵累计净产气量及其组分动态分析
        3.2.4 体外发酵CH_4气体生成量动态分析
        3.2.5 体外发酵VFA组分分析
        3.2.6 花生藤体外发酵产气参数与营养指标及干物质消失率的相关性分析
        3.2.7 体外发酵产气参数与营养指标的关系研究
    3.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化学处理组花生藤超微结构变化
第四章 讨论
    4.1 花生藤营养成分分析
    4.2 氢氧化钙、尿素、食盐组成的复合处理剂调制花生藤的效果研究
        4.2.1 不同化学处理剂对花生藤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4.2.2 不同化学处理组发酵终点(72h)培养液pH值的变化
        4.2.3 不同化学处理组发酵终点(72h)IVDMD的变化
        4.2.4 不同化学处理组发酵终点(72h)培养液NH_3-N的变化
        4.2.5 体外发酵累计净产气量动态分析
        4.2.6 体外发酵CH_4气体生成量动态分析
        4.2.7 体外发酵VFA组分分析
        4.2.8 花生藤体外发酵产气参数与营养指标及干物质消失率的相关性分析
        4.2.9 花生藤体外发酵产气参数与营养指标的关系研究
    4.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化学处理组花生藤超微结构变化
第五章 小结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CH_4的测定
    2 NH_3-N的测定
    3 发酵液中VFA含量的测定
致谢

(9)秸秆饲料碱化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理
2 化学试剂
3 处理方法
    3.1 氢氧化钠处理
        3.1.1 湿法处理
        3.1.2 干法处理
    3.2 氢氧化钙处理 (石灰处理)
        3.2.1 石灰乳碱化法
        3.2.2 生石灰碱化法
    3.3 过氧化氢处理
    3.4 碳酸钠处理
    3.5 碱-氨处理

(10)农作物秸秆复合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物理化学联合法
    1.1 大型机械加工设备
    1.2 常规方法
2 复合化学处理法
3 微生物联合法
4 生物化学联合法
5 小结

四、氢氧化钙与食盐处理稻草的效果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的认识研究[D]. 李佳佳. 浙江大学, 2019(03)
  • [2]膨化对棉花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D]. 李海文.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6)
  • [3]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鲜麦秸营养成分、超微结构和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J]. 刘培剑,曹玉芳,朱风华,葛蔚,程明,林英庭. 动物营养学报, 2018(08)
  • [4]不同化学处理棉花秸秆的效果研究[J]. 杨阳,张玉丹,任航.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09)
  • [5]复合化学处理麦秸的效果研究[J]. 徐清华,张文举,赵新伟,马广英,张二红.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17)
  • [6]秸秆饲料复合化学调制效果研究[D]. 徐清华.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7]生物预处理秸秆及对木质纤维素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D]. 云丽.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4)
  • [8]提高花生藤营养价值的调制技术研究[D]. 历磊.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2)
  • [9]秸秆饲料碱化处理技术[J]. 彭远荣.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03)
  • [10]农作物秸秆复合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王凯,谢小来. 饲料博览, 2012(02)

标签:;  ;  ;  ;  ;  

氢氧化钙和盐对稻草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