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比较独特的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储存、净化、利用雨水,从而降低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是以水为中心的基础设施,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营造园林植物景观,使之形成特殊的景观生态体系,有效地维持城市的水生态平衡的一种城市形态。文章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解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园林景观;解析
导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会议上发表了讲话:“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研究背景
1.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我国借鉴国外先进的雨洪管理理念基础上,提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管理、保护等方法。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当一个城市遇到降雨时,首先是城市各类“海绵体”吸水、渗水功能发挥作用,其次是蓄水设施吸纳、调蓄,再次是随着“海绵体”的饱和,就需要进入传统排水系统排除。
1.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研究背景
2014年10月,我国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规范和依据,对我国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城市永续目标有里程碑式的战略意义。“海绵城市”是一个宏观的全面的概念,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然而与之关系最紧密的莫过于城市园林景观。目前,国内仅有少量从园林规划设计角度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理论研究,还缺乏对于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实践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因此如何立足于园林景观空间的尺度特点,结合城市建设中各项目具体的场地条件,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进适用技术建造“会呼吸”的园林景观,对改善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2在园林景观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实践应用与分析
2.1项目的整体情况
本文中可用的实例是长治县城南广场的建设,此项目所处位置是交通的重要枢纽,整体占用面积达92000m2,北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为4层~5层的浅黄色公共建筑,既简洁大方又实用性强。而所要建设的是与其相呼应的园林广场景观,其面积在58000m2左右,主要是为了营造出一种“花园式”的公共活动场地,给予人们自然、舒适、优美的休闲环境,同时也可以为景观园林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据,实现园林景观与雨水结合、集优美和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海绵思想在此项目中的构想
长治县城南广场项目从一开始的设计规划时期就将城市海绵思想融入到了其中,以园林中雨水的管理作为园林景观的设计主题,注重绿色、环保,从而使海绵城市的思想能够全面的体现在园林景观当中。这个项目的核心在于将园林中水作为整个项目的中心出发点,而整个景观中的绿化以及一些辅助性的设备则好像是一块具有弹性的巨大海绵,当处于雨季经常产生降雨的时候,海绵就会发挥其他特殊的性质将水充分的吸收,等到雨季过去以后又会将吸收的水分挤出来进行利用,灌溉园区中的植物。在园区中,我们时常可以看见一些分布均匀的雨水汇聚平面,利用依稀而景观化的处理,将这些平面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水系,绿化、停车场、广场中的雨水通过渗透流入下凹式绿地,设置下凹式绿地的最大储存量,当遇到雨季,下凹式绿地中的水位超过限位线以后,就会通过管道排放到市政管网中去。
2.3实际建设中的应用
此项目主要以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等系统作为主要实践依据,深入贯穿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大方针,从花园式绿地、道路和铺地以及停车场等方面分别对其依据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实践中最大化的完成了设计目标,达到了维护生态、节约资源、美化环境的作用。
2.3.1花园式绿地方面
在花园式绿地建造方面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思想,将其打造成雨水花园,也就是在低冲击理念下所开发和挖掘的人工下凹式绿地,在雨季可以将雨水进行聚集,并在沙土和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将其进一步的净化,随之渗入到地表内部成为地下涵养水,或者把净化后的雨水供给园林浇灌和景观水使用,使雨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从而促进生态化和自然化景观发展,更进一步的实现城市持续发展。
在此项目当中是以景观水池为辅助,花园式绿地为主体的园林建设思想。把景观水池安放在花园的附近,并且用斜坡式道路将两者相结合,这样花园式绿地在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净化之后不但可以为景观水池提供供给,给予人们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还可以提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可以在景观水池的周围用鹅卵石等进行铺设,且周围多培植一些美人蕉、千屈菜、马蔺、大花萱草等净化能力较强的植物,按高低进行插放,将花园营造出一种具有清晰层次感的景观,这样在雨水多时可以给予人一种清新、舒爽的体验,在雨水少时也可以营造出一种旱溪美景,使雨水在植物的作用下得到净化,供景观水池和浇灌使用。
2.3.2渗透式路面和铺地
渗透式路面是一种能够将雨水通过面层向下层渗透的路面,在雨水充足的地区以及雨季来临的时候又是非常的明显。园区中路面优先选择为渗透式路面,在广场、人行路以及各种行车道上面都可以使用。主要的实施方式有三种可供选择,透水砖路面、透水混凝土路面以及嵌草旱汀路,另外还要结合广场的地形地貌进行铺设,要能够达到不论降雨多大都不会积水的效果。本项目使用的方式多为透水砖路面,材料主要为多孔混凝土,主要铺设的地点为人行路和广场铺装,整体面积可达3400m2。这种方式的优势十分明显,不但能够达到透水的效果,还十分的美观,同时整体的费用投入相对较低,而且还十分的环保。
2.3.3生态停车场
在城南广场中一共设立了200个标准型的停车位,大面是使用长500mm、宽500mm、高50mm的井字植草专用砖进行铺设的,整体颜色为绿色,这种砖的使用强度很高,完全能够承受人员的踩踏以及小型车辆的行驶,同时砖的正中心位置又可以铺设草皮,相邻的两个停车位之间有一道长条形状的草坪进行分割,这种方式可以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园区的绿化面积。停车场中主要使用的是平道牙以及柔性垫层,同时下雨时停车场内的雨水又可以通过后面的草皮引入生态草沟。每一个车位都会设立道牙,从而规定车辆进入车位的形式轨迹,避免车辆压坏草坪,在每六个车位之间都会留出一定的空隙,在这些空隙上种植一些常年生产的绿化树,这样能够使停车场整体看起来更加舒服,同时让人的心情更加愉悦。
2.3.4雨水利用
城南广场的主要作用为居民休闲活动场所,因为设计场地地基条件不良和资金短缺的限制,所以就没有专门的设置雨水的储存装置以及设备。不过,由于园区的特殊设计,使得雨水的利用率也非常的高,雨水经过水生植物进行初级的净化,然后就可以用于一些景观水池和生态水沟用水了,另外这些水还可以使用于绿化管护中的浇灌,不但能够为广场的生态平衡做出贡献,还可以省去很大一部分后期的绿化维护费用。
3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要符合因地制宜和经济适用的原则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地面环境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应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科学规划布局和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地加以实施。景观生态建设在海绵城市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的作用,还能起到相应的生态维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补充地下水、减尘降噪,使得海绵城市更加现代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静茹,秦华.试论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担当[J].现代园艺.2016(21).
[2]邓思连.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6).
[3]文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和推广[J].现代园艺.2016(10).
[4]于远燕.海绵城市理念在滨水空间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6(04).
[5]黄磊.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及实践[J].现代园艺.2012(16).
论文作者:秦志军1,杨素祯2,楚济军3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景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绿地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论文;